海南岛的珊瑚石

珯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旅居海南岛系列之十)</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旅居的龍栖灣海滨虽没有珊瑚礁,也没有滩涂,不太适合赶海,但🈶碎石(<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附图)</span>海滩,🈶金色沙滩,🈶业主自发筹款修整的水泥甬道,是散步、观海、听涛、拾贝、垂钓、抓鱼(<span style="font-size:15px;">浅潜石滩短竿钢针刺🐡</span>)、游泳、日光浴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早餐后在荔园沙滩散步拾贝,偶然捡到一块珊瑚石,用海水洗净后,感觉挺好。虽不是纯淡米色,也不那么晶莹剔透。但形状椭圆、扁平,表面没有新磕碰的硬伤,完全原生天然状态,背面的孔洞里好似还有软壳类生物。长320毫米,高220毫米,最厚约100毫米。是十几年来在海滨沙滩散步拾贝遇到的一块较为完好的珊瑚石,配置简易底座就是一件天然原生态的珊瑚石摆件。Ai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之舞者,珊瑚凝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虫共筑,玉骨微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非石非琼,温润如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默生长,岁月华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南岛珊瑚种类与分布</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是我国最主要的珊瑚礁分布区,拥有丰富的珊瑚种类资源。</p><p class="ql-block"> 据Ai分析介绍,海南省珊瑚涵盖11科34属共110种及5亚种,主要以鹿角珊瑚科、裸肋珊瑚科、滨珊瑚科和蜂巢珊瑚科为主。‌</p><p class="ql-block"> 常见种类‌有:团块滨珊瑚、鹿角杯形珊瑚、疣状杯形珊瑚、丛生盔形珊瑚、精巧扁脑珊瑚、交替扁脑珊瑚、普哥滨珊瑚、赫氏叶状珊瑚、帛琉蜂巢珊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珊瑚礁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总面积约140.04平方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12科27属101种造礁石珊瑚,‌陵水县‌调查记录有12科29属105种。</p><p class="ql-block"> ‌ 三亚‌:鹿回头、西瑁岛、小东海、大东海,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礁石珊瑚覆盖率达37.08%;</p><p class="ql-block">‌ 陵水‌:分界洲岛、猴岛南部、双帆石分布面积约2.54km²,以团块状珊瑚为主;</p><p class="ql-block"> ‌ 文昌‌:东郊椰林湾至龙楼春桃村 18公里长的珊瑚礁岸线,构成“海底秘境花园”;</p><p class="ql-block"> ‌ 儋州‌:磷枪石岛 珊瑚礁分布区北缘,活珊瑚覆盖度5%;</p><p class="ql-block">‌ 西沙群岛‌:华光礁、珊瑚岛等环礁结构,珊瑚繁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珊瑚虫、珊瑚、珊瑚石、珊瑚礁</p><p class="ql-block">  珊瑚虫: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体态玲珑,色彩高雅的<b>腔肠动物</b>,名曰珊瑚虫。</p><p class="ql-block"> 珊瑚:是由珊瑚虫构成的<b>活体生物群落</b>。</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是珊瑚虫分泌出红、白等色的石灰质骨骼,并群集相互粘在一起呈树枝状等<b>形态各异较软的矿物质</b>,具有相当的韧性,即人们所说的珊瑚石。</p><p class="ql-block"> 珊瑚礁:是由珊瑚虫骨骼、藻类、贝类、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形成的复杂的复合体,需要数百年至数千年共同沉积,经历地质作用形成<b>稳定岩体</b>,年均增长约2.5厘米。珊瑚礁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结构,如岸礁、环礁,厚度可达数千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帛琉蜂巢珊瑚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珊瑚与珊瑚石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珊瑚与珊瑚石的核心区别在于生物学属性与物质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珊瑚是由珊瑚虫构成的活体生物群落;珊瑚石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经长期堆积形成的非生物矿物结构。‌</span></p><p class="ql-block"> 1、生物学定义差异</p><p class="ql-block">‌ 珊瑚的生物属性‌:珊瑚是由珊瑚虫构成的腔肠动物群体,属于活体海洋生物。‌‌‌‌单个珊瑚虫直径约1.5毫米,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群体结构。‌‌</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的矿物属性‌:珊瑚石本质是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骨骼遗骸,已脱离生物体范畴。‌‌可视为珊瑚虫群体死亡后残留的集体骨骼化石。‌‌</p><p class="ql-block"> 2、形成过程对比</p><p class="ql-block">‌ 珊瑚的生长特性‌:活体珊瑚虫通过觅食浮游生物获取能量,持续分泌钙质骨骼支撑群落扩张。‌‌新生珊瑚虫在祖先骨骼基础上克隆增殖,形成立体树枝状结构。‌‌</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的形成机制‌:珊瑚虫骨骼经历数十年至千年级别的沉积、压实、石化过程,伴随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及海水化学作用最终形成岩石状物质。‌‌</p><p class="ql-block"> 3、物理特性区分(物质成分特性‌)</p><p class="ql-block"> 珊瑚包含活体组织与分泌骨骼,具有新陈代谢的生物特征。‌‌</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莫氏硬度3.5,抛光后呈现玻璃光泽。‌‌</p><p class="ql-block">‌ 4、外观形态表现‌。</p><p class="ql-block"> 活体珊瑚表面覆盖肉质珊瑚虫,呈现柔软触感与生态活性。‌‌</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呈乳白或红色枝状结构,质地坚硬且无生命体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珊瑚石与珊瑚礁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物质,珊瑚礁是由珊瑚虫骨骼长期堆积形成的生态系统,二者在定义、结构、形成过程和生态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p><p class="ql-block"> 1、核心区别对比(定义与本质‌)</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物质,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呈现树枝状或块状结构,是构成珊瑚个体的基本单元。‌‌</p><p class="ql-block">‌ 珊瑚礁‌:由珊瑚虫骨骼、藻类及其他海洋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包含地质结构与生物群落的双重属性。‌‌</p><p class="ql-block">‌ 2、结构与组成‌</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单个珊瑚虫群体通过克隆增殖形成的骨骼物质,颜色多为红、白或黑色,结构相对单一。‌‌</p><p class="ql-block">‌ 珊瑚礁‌:包含珊瑚骨骼、藻类、贝类、鱼类等生物的复合体,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结构(如岸礁、环礁),厚度可达数千米。‌‌</p><p class="ql-block">‌ 3、形成过程‌</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珊瑚虫通过克隆繁殖分泌碳酸钙骨骼,短期内堆积形成小规模的群体结构。‌‌</p><p class="ql-block">‌ 珊瑚礁‌:需数百年至数千年,珊瑚虫骨骼与共生藻类、其他生物碎屑共同沉积,经历地质作用形成稳定岩体,年均增长约2.5厘米。‌‌</p><p class="ql-block">‌ 4、功能与生态意义‌</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可作为装饰品或水族箱材料,少量用于调节水质硬度。‌‌</p><p class="ql-block">‌ 珊瑚礁‌: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为25%的海洋物种提供栖息地;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支撑渔业和旅游业资源,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珊瑚礁——岸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珊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能随意捡拾带走珊瑚石</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和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p><p class="ql-block"> 1、法律严格禁止‌</p><p class="ql-block"> 非法采集、运输或交易珊瑚石构成刑事犯罪。即使在沙滩上少量捡拾,若发生在自然保护区或大规模采集,同样可能触犯法律‌。许多地区已明确禁止私自带走珊瑚石,部分景区对违规行为处以高额罚款(最高罚2万元)‌。游客应遵循“只拍照不带走”的原则,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2、沙滩退化‌生态破坏</p><p class="ql-block"> 珊瑚生长极其缓慢(每年仅约12厘米),一块手掌大的珊瑚需数百年形成。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核心,为25%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珊瑚骨骼形成的碎屑不仅是沙滩的主要成分,还能过滤水质、防止海岸侵蚀。过度捡拾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海岸线退化,甚至引发渔业资源枯竭等连锁问题‌。游客的叠加行为(如日均数万人的捡拾量)可能直接摧毁局部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 3、健康风险‌</p><p class="ql-block"> 珊瑚石可能含有镉、铅等重金属,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其表面还可能寄生有害微生物,引发皮肤炎症或过敏反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团块滨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赫氏叶状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叶板蔷薇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普哥滨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交替扁脑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巧扁脑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帛琉蜂巢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丛生盔形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疣状杯形珊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鹿角杯形珊瑚</p> <p class="ql-block">  珊瑚化石玉,是经历数亿年的地壳运动、地热煎熬、高温高压才形成的化石玉,被誉为“有机宝石”。</p><p class="ql-block"> 珊瑚化石玉的花纹因珊瑚的大小、种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天然花纹图案,或呈放射状,或呈卷纹状;玉化矿物由于成分不同,其颜色也多姿多彩,其中花型花瓣清晰、排列紧密,惟妙惟肖仿佛一片菊花海洋的菊花化石,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级珍品。可以说,珊瑚化石玉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原石还是成品,可赏质色,可赏纹理,仔细把玩中,感叹生命的奇迹,自然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珊瑚化石玉分为黑珊瑚玉和红珊瑚玉两种,其中以红珊瑚最为珍贵,是比和田玉还珍贵的珍品。一是含有对人体有利于健康的微量元素,二是在于她的颜色是纯天然的。珊瑚化石玉只有中国台湾省出产,现已采掘殆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菊花化石玉手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未经雕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然珊瑚石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南岛填海造岛工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近年来实施的多个大型填海造岛工程,譬如海花岛、红塘湾海上机场和日月湾日月岛等项目,对当地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 海花岛填海造岛造成"大面积珊瑚礁和白蝶贝被永久破坏"‌,填海区域600米范围内已无活珊瑚存在‌,通过"化整为零"方式违规审批,导致生态破坏难以评估‌,环评报告涉嫌造假,实际破坏远超评估‌。</p><p class="ql-block"> 红塘湾海上机场,预计30年内约0.37平方公里珊瑚礁将被淤积掩埋‌,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底栖生物锐减‌。</p><p class="ql-block"> 日月湾日月岛‌破坏面积‌未查到具体量化数据,项目已被要求拆除‌,填海工程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珊瑚礁覆盖面积持续下降‌。</p><p class="ql-block"> 全球珊瑚礁仅占海洋面积0.25%,却养育超过1/4海洋生物,珊瑚礁的破坏影响深远‌,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间,80%的珊瑚礁已消失‌。</p> <p class="ql-block">  这是龍栖灣最东段与三亚角头湾接壤的一段海岸线,原貌应该是仅次于天涯海角,巨石卧立,卵石遍布,浑然天成,大气磅礴,涛声隆隆,风景绮丽的海岸线。</p><p class="ql-block"> 不知哪个年头,什么时候,被人为炸毁!成了现在这样惨不忍睹,让人伤感,让人哭泣的海岸线!</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1988年设立海南省,2010年建设国际旅游岛!可是、可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到底是怎么保护的呢?!海南省市县镇的领导干部是怎么履职的呢?!</p><p class="ql-block"> 2018年中央批准海南岛建设自贸港,中央为海南省设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得到彻底遏制!</p><p class="ql-block"> 但是,已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恢复呢?!譬如:在红塘灣未经中央批准就启动建设的三亚海上机场,已成严重烂尾,如拆除需要多少个亿的资金,这个钱谁来出?!如不拆除,难道就那么放在那里吗?!简直是海南人的奇耻大辱!</p> <p class="ql-block">  海南岛今年12月18日就要封关运作,将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微观上看,海南岛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严格治理。譬如:一是<b>噪音</b>!大巴车、大卡车,老式运输车,甚至小轿车,随意鸣气笛,老式柴油车等破旧车辆发出的噪音更是震耳欲聋。在旅居候鸟聚集区,旅居老人吹、拉、弹、唱所产生的噪音,已成为一大顽疾。二是<b>垃圾</b>!垃圾分类设施成为摆设;村镇、乡野,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海滨、山野野餐,酒足饭饱后餐饮垃圾被随意丢弃。这些顽疾必须彻底解决,才能配得上国际自贸港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建议海南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长期、普遍、深入的开展爱护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爱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严格落实已建立的海湾灣长制、道路(包括乡道、村道、村胡同)路长制,严格落实灣长、路长的综合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禁止🚫杜绝各种各类噪音,禁止🚫杜绝随意丢弃垃圾行为;在全域、全岛设置监督职责,实施无死角的督查、维护责任,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把海南岛建设成为生态、绿色、品质、文明、整洁、干净的国际旅游岛、国际自贸港!</p><p class="ql-block"> <b>噪音和垃圾问题,看似社会小事,但折射出来的却是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也可以反映出工作居住生活在海南岛上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权秒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