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参观记

老邢

<p class="ql-block"> 6月19日上午,乘公交车到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56号的张裕酿酒公司旧址游览。(现为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下车后沿着大马路西行,经过屹立于路北的南大门后,右拐至解放路。</p> <p class="ql-block">  缓缓前行中,一面古朴的灰色砖墙映入眼帘,墙上金色的“张裕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祥地”字样熠熠生辉。墙前绿植修剪的圆润可爱,与灰色砖块铺就的地面相映成趣,让人在历史与自然之间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和谐。这里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步入园内,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前行。阳光透过树稍洒落,斑驳的光影在脚下跳跃,仿佛在为这场酒文化探索铺就一条诗意之路。路旁指示牌在绿意掩映下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p> <p class="ql-block">  前行至正对着原址大门处,一面古色古香的照壁映入眼帘,正面正中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麒麟,两旁雕刻的凤凰则展翅翱翔。背面雪白的壁面上雕刻着“张裕赋”的金色文章,向人们讲述着百年张裕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圆型花坛中,黄红相间的花朵在阴沉的天空下,依旧鲜艳夺目,好象在诉说着张裕酒文化的热情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  一座绿意盎然的凉亭周围的草垪上,排列着几组大型的黑色酒桶,岁月的痕迹在桶身上清淅可见。这里仿佛还弥漫着酒香,让人联想到那些年陈酿在木桶中静静沉睡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前的喷泉中央矗立着四个人物雕塑,周围绿树环绕,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喷泉的设计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寓意着张裕酒文化如泉水般源源不断,滋润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的一角,一座铜制的张弼士雕像静静地矗立在树木环绕中,木质围栏为其增添了几分古朴气息。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与历只的低语,仿佛在讲述着张裕百年来的风雨与荣光。让人不禁驻足凝视,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张弼士(1841一1916)名振勋,号肇燮,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市大埔镇人,我国近代著名爱国侨领。 1892年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建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内,迎面墙上挂着红色旗帜,金色的“运营”二字格外醒目。背景墙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刻画着历史人物和场景,仿佛将参观者带回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一旁的黑色钢琴静默伫立,两侧的盆栽植物增添了几分生机,整个空间弥漫着庄重而典雅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馆内现代化的大厅空间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中央巨大的红色螺旋形装置上刻满了文字信息,周围悬挂的红色屏幕显示着更多内容。参观者在装置周围行走,或驻足观看,或低声交流,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与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厅,迎面展板上金色的文字“敢为人先 开创民族工业 彰显家国情怀”在深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左侧的旧照片展示了一座传统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张裕酒文化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展板上方的“UNIT1”标识则提醒着参观者,这是整个展览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幅铜制浮雕描绘了一位身穿传统服饰的男子,背景墙上“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字样让人肃然起敬。旁边的文字提到“一代侨领”,并展示了“南州领袖”的牌匾,下方的详细介绍文字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张弼士这位伟大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的一处展柜中,一瓶标有“ROYA”的酒瓶静静地陈列着,背景墙上的文字说明了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考察张裕并亲笔题赠“品重醴泉”的历史。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中国企业留下的唯一墨宝,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孙中山先生在烟台发表实业救国演说的历史照片。1912年1月18日,孙中山在烟台发表演说,强调实业救国的重要性。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更反映了张裕酒文化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张弼士资助孙中山革命的历史。孙中山创建同盟会后急需经费时,张弼士多次给予资金支持。仅1910年,张弼士通过好友胡汉民1次就捐赠30万两白银,并支持儿子张轶捃参加同盟会。这段历史不仅体现了张弼士的慷慨与远见,更彰显了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16年9月12日,张弼士先生在赴南洋筹办中美通商银行事物期间突发心绞痛,病逝于印尼,享年75岁。孙中山先生特派代表敬献花圈,并送挽联: “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孙中山为张弼士亲撰的挽联。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记录了孙中山先生对张弼士的敬重,更体现了张裕酒文化背后深厚的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中,一件官服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旁边“官至一品”的标识诉说着它的不凡来历。背景墙上展示的相关历史信息和地图,为参观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张弼士三次受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召见,1904年,被第三召见时,赏赐其一品顶戴、光禄大夫。</p> <p class="ql-block">  物馆内一处展板上详细记录了张弼士创办的40余家企业名单,涵盖了航运、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的设立年份、地点和名称都被清晰地列出,展示了张弼士在不同行业中的成就和影响力,让人不禁感叹他的卓越才华与远见卓识。</p> <p class="ql-block">  张弼士创办张裕公司的初衷,不仅是为了通过出口为国家创汇,内销为国民服务,更是为了为国家节约粮食。这份拳拳爱国之心贯穿于他的每一个决策之中,成为了张裕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张裕创办时官员的奏折,及批准执照。</p> <p class="ql-block">张弼士由载振等代转的感谢折。</p> <p class="ql-block">  一扇古老的木门上方,石拱上刻有“张裕酿酒公司”的字样,门的材质看起来非常陈旧,表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这扇木门不仅是张裕酒文化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张裕的第一代奠基人张成卿及历史资料。</p> 张成卿与家人合影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金奖奖牌。这一荣誉不仅让张裕酒名扬四海,更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接见张弼士的历史照片。这段历史不仅体现了张弼士的国际影响力,更反映了张裕酒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展板上展示了张弼士成为第一位登上国外杂志封面的中国企业家的历史。这份荣誉不仅体现了张弼士的卓越成就,更反映了中国企业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形象。</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介绍了中国第一个干红葡萄酒品牌——解百纳的历史。1931年,张裕第三代酿酒师巴克多奇成功酿造出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空白,更让张裕酒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名人: 袁世凯、宋子文、强学良、虞洽卿等人的的题词。题词不仅体现了对张裕酒文化的认可,更反映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风靡上海滩 30年代老味道”的宣传海报。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张裕酒在上海滩的辉煌,更反映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在不同时代的风采。</p> 张裕历年的美酒展示 <p class="ql-block">张裕的釀酒工艺流程</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一处展板上展示了“金奖白兰地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文化的进步”的历史。这段历史不仅体现了张裕酒的卓越品质,更反映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30日张裕葡萄酒登上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政协晚宴,1949年10月1日,张裕荣登共和国第一次国宴。</p> <p class="ql-block">  伟大领袖毛主席与敬爱的周总理的题字和批示,为张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一层。展厅的参观,来到百年酒窖入口。</p><p class="ql-block"> 张裕公司地下酒窖,占地约2666平方米,于1905年建成。酒窖深约7米,共有8个拱洞,600余只橡木桶。温度长年保持在摄氏14度左右,相对湿度75%。酒窖距海岸不足百米,低于海面1米多。酒窖拱顶采用国内传统窑烧青砖,墙面用单块重达上吨的大青石铺砌,用水泥扎缝、抹墙面,使窖体坚固平滑。酒窖内外没计了隐蔽的排水系统,确保不渗不漏。还利用厚厚的墙体设计了巧妙的多层防水处理系统。作为当时先进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代表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  随后沿着斑驳的石阶旋转而下,进入酒窖。</p> <p class="ql-block">  在地下酒窖的各个拱洞中,都整齐排列着巨大的橡木酒桶,桶身编号清晰可见,灯光柔和地照亮了通道,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张裕酒的酿造工艺,更让人感受到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酒窖中,整齐排列的木制酒桶展示了张裕酒的酿造工艺,桶身木质纹理清晰,桶盖上有金属扣环,整体氛围显得古老而神秘。这一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深厚底蕴,更让参观者对张裕酒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三只饱经岁月苍桑的椽木桶,静静地横卧在酒窖的深处,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张裕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沿着旋转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位于二楼的二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极具视觉冲击的红色幕墙,流动的红色液体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张裕百年的历史,讲述着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一面简洁的展示板,上书“扎根中国风土”出现在跟前。让人们细细品味张裕如何将中国风土与葡萄酒文化深度融合,扎根于这片土地,孕育出属于中国的葡萄酒传奇。</p> <p class="ql-block">  一个透明的展柜中静静陈列着一枚金色奖杯,上面写着“可雅”和“全球XO级白兰地盲品赛冠军”的字样。灯光下,奖杯闪烁着耀眼的光芝,背景的黑色设计更凸显了这份荣誉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一角,展柜中一瓶张裕爱斐堡酒庄的A6霞多丽干白葡萄酒,旁边立着的展示牌,详细介绍了这款酒的酿造工艺与酒庄历史。让人仿佛能从字里行间嗅到那清新的果香,感受到张裕对品质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  前行至一面霓虹灯闪烁的墙前,上面写着“全球累计销量近6亿瓶”、“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历经九代90年酿酒技术传承”等标语。这些数字和文字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解百纳品牌辉煌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一个图形展示台上面写着“1987中国开放1988首个国际金奖”的字样。背景墙上是两枚金色奖牌的图片。站在展台前,我仿佛见证了张裕在布鲁塞尔国际评比中斩获殊荣的历史性一刻。</p> <p class="ql-block">  前行至荣誉墙面前,驻足细读,我看到了张裕一路走来的辉煌足迹,这些荣誉是张裕百年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的坚实步伐。</p><p class="ql-block"> 走出展厅后,我心中满是对张裕百年酒文化的散意。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场穿越时光的旅程,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葡萄酒文化的魅力与张裕品牌的厚重历史。</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4日草。</p> <p class="ql-block">照片视频7月19日随拍于张裕酒文化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