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军号催新征</p> <p class="ql-block">戎装重着对朝暾,风卷旌旗意志豪。</p><p class="ql-block">弹迹犹存岩骨瘦,英魂长绕战云消。</p><p class="ql-block">三声号角催新梦,万壑齐呜和松涛。</p><p class="ql-block">莫叹烽烟成往事,锋芒更向海天摇。</p> <p class="ql-block"> 八一前夕,在军休15所八一座谈会上,所领导专门安排了“重走抗日烽火路文化采风队”队员代表做了专题发言,深受与会同志们好评,下面首先分享两位同志的真情道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首长战友们、军休所同志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叫刘丽英,76年底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进入无线电训练队培训,历时一年三个月,以毕业八项全优的成绩分配到总参三部通信总站,任职报务员。87年改行做财务工作直到退休,技术六级会计师。</p><p class="ql-block"> 我分两部分向大家汇报一下,重走抗日烽火路的感受:第一部分是 三个第一次,第二部分是三个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三个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以穿越形式在冀中大地上亲自体验当年八路军如何抗日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之前从未有过的亲身体验……</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精神方面得到更深层次的洗礼。学文件听报告是部队教育的常态。但走出去亲身感受现场并扮演角色少之又少……通过此次参观学习,看到那么多为了抗日救国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事迹,带给我们的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深深的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心中该有的满足和感恩。</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证了军休所老兵退休不褪色,爱国敬业的情怀。我们11位老同志带着这份情怀,自发、自愿、自驾、自费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采风。身兼导演策划、编辑摄影的渠导精心安排了所有的参观学习并邀请了当地的文史专家、大学教授亲自为我们讲解分享抗战历史研究的成果。让我们受益非浅。团队中有好多可以拿出来分享的内容——从互不认识,到相知相帮相助。从观看微电影听着讲解员满怀深情讲述抗日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到观影结束人人泪流满面等等,所有的情景都历历在目,时常萦绕在脑海里面。一句话———在渠导精心组织和参加队员集体的努力下,全队一盘棋,圆满完成了此次采风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 1、真听——从北卫新园出发开始,我们一路参观走访了大大小小的纪念馆以及狼牙山、黄土岭、白求恩战地手术室、王二小希望小学、长城乌字号保护站、保定冉庄地道战遗址等近20处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点位,聆听讲解员讲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牺牲。深感在那个年代所有的亲情、爱情、家庭乃至生命都是无比昂贵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 2、 真看——走进冀中大地。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洋淀码头热闹非凡,古香古色的游船,红白相间的游船推开碧波载着游客在芦苇丛间穿梭。踏上保定西大街的石板路,既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又能体验到现代的活力,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通过和书记、乡长、以及大学生村官的畅谈,看到的是他们全力以赴为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为乡村发展和群众的幸福尽心竭力。</p><p class="ql-block"> 3、真感受</p><p class="ql-block"> (1)白洋淀穿上八路军的军服,感受了雁翎队水上穿梭,如何借助芦苇荡与敌人周旋。通过在芦苇荡中设埋伏,截断敌人的运输线,拔除敌人的据点等方式打击日军。(夏季利用芦苇丛隐蔽接近敌船,冬季在冰面上筑冰桥、利用雪橇等工具快速移动,实施伏击。)</p><p class="ql-block"> (2)全副武装登顶狼牙山。(着八路军军服,背上长枪、背包、子弹袋、水壶)感受了当年五壮士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而牺牲自己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我爬山到达顶峰时《一个字——累啊,两个字——太累啦[偷笑]》想想当年在曲曲弯弯的山路上五壮士超越身体极限边爬边打击敌人,该具有多么坚强的意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首(我们在太行山上)一首(祖国,我的最爱)让我们把累字忘到九霄云外。感受到的是全身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 (3)重温白求恩精神。来到了白求恩当年的战地救护所,映入眼帘的是那么简陋的一个场所。这种跨越国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汗颜。在保定市满城区刘家台乡人民政府有一个小展室,里面介绍了两位外籍人士,一位是白求恩,还有他的一位朋友叫——林迈可。1942年抗战期间他和夫人李效离秘密协助八路军转运药品物资,投奔根据地后培训无线电技术人员并组装延安首台对美通讯无线电发报机,将延安的声音传向世界。图片展再现了很多资料让我产生共鸣。(例子—身边老首长是否有同行,中指🖕起泡,与译电员不能谈朋友等👫)报务员的身份让我深深感受到无线电波回响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步前行的艰难,电报传递的高效、迅速、准确性被历史见证。(侦查与破译,统一指挥与战略协同,后勤保障与物资供应,战术协同与实时指挥)。从国际友人到身边的老前辈,用手中的电钮按响了历史的键,在空中飞舞的电波发出了历史的回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齐唱《纪念白求恩》</p> <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5月11日上午,晴空万里,青山耸翠,按照计划我们11名身着八路军军服的同志驱车来到太行山深处河北涞源与易县交界处的黄土岭战斗旧址,当年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农家小院。见到了农家小院现在的主人陈同锁和他的母亲赵玉亭。陈同锁的父亲陈汉文是当年阿部规秀被八路军击毙的现场见证者,已于三年前去世。陈汉文生前经常给老伴赵玉亭和儿子陈同锁讲述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击毙阿部规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3日,日军在涞源雁宿崖遭八路军伏击被歼500余人后,阿部规秀恼羞成怒。次日他亲率1500人由涞源县城经雁宿崖到黄土岭进犯,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报复。</p><p class="ql-block">7日中午,日军先头部队由涞源县黄土岭村进入易县寨头村。阿部规秀到达黄土岭和寨头村之间的教场村后,通过观察感觉此地很危险,遂命令先头部队撤退。但为时已晚,早已埋伏好的八路军突然出击,将日军团团围住,压缩在长约两公里、宽约100米的山沟里,数千支步枪、上百挺机枪一齐猛烈射击,手榴弹不停地飞向日军,整个山谷杀声四起。经1个多小时激战,日军伤亡过半。</p><p class="ql-block">战斗开始后,阿部规秀率领参谋人员潜入教场村小河沟南面的陈姓独立农家小院,设立临时指挥部。</p><p class="ql-block">小院坐南朝北,院门北开,至今基本保持原貌。当年击毙阿部规秀的炮弹坑仍在,事后被房东围了一圈砖头作为标记。</p> <p class="ql-block">′日军潜入陈家小院后,强迫陈家老少18口人蜷缩在堂屋东侧土炕上。陈汉文当年只有7岁,坐在奶奶怀中,目睹了当时所发生的一切。</p><p class="ql-block">日军在堂屋中央摆了一张桌子发电报,调集援军。残敌负隅顽抗,不能突围。</p><p class="ql-block">在独立农家小院北偏东方向800米处的白脸坡山头,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团长陈正湘,观察到小院有腰挎战刀的日军进进出出,判断是敌指挥所,遂调来炮兵连。四门迫击炮进行齐射,第三发炮弹落到了农家院内,阿部规秀当场被弹片击中右腹部,肠子流出,立即被人抬走,不治而亡。同时被炮弹炸死的还有日军第2混成旅团参谋长等11人、两头毛驴和一条洋狗。房东家18口人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此战共歼灭日军900多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当时并不知道有日军高级指挥官被击毙。</p><p class="ql-block">21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阿部规秀在黄土岭战场阵亡的消息。24日,党中央给晋察冀军区发来贺电,参战部队才得知这个生性残暴,罪恶滔天,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敌酋,遭到了应得的报应。</p><p class="ql-block">过了两年,日军回来报复,在赛头村抓了108人进行刺杀,包括陈汉文的父亲和爷爷,在村头挖了一个大坑全部活埋。</p> <p class="ql-block">我们采风队的刘凡荣同志公公袁升平将军(开国中将,生前曾先后任济南军区政委和北京军区政委),正是黄土岭战役八路军主力部队晋察冀军区1分区3团政委。黄土岭战役由雁宿崖伏击战和黄土岭围歼战两部分组成。在雁宿崖伏击战中3团主要是从正面堵击日军,黄土岭围歼战中3团和2团、120师特务团主要从南、西、北三面包围日军。袁升平将军在整个黄土岭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刘凡荣同志作为八路军后代,新时代女军医,那天她情不自禁地向86岁房东老太太赵玉亭嘘寒问暖,现场给老人看病,和勾凌燕同志一道为老人贴膏药,临走时还给老人留下几百元慰问金。</p><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支持八路军抗日,86年后的今天八路军后代回到老区看望慰问老区人民,这个场景正是我军军民渔水情深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5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河北阜平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展厅里,有一个专门的展柜,陈列着袁升平将军作战用过的望远镜盒、军帽和军用行李单。在展柜前,刘繁荣同志睹物思人,立刻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同时向公公战斗遗物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场的人都被这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在太行山崇山峻岭间,我们一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队伍庞大、装备精良、条件优越的国民党正规军,面对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军不堪一击,溃不成军。而人数有限、武器落后、条件艰苦的八路军却能不怕牺牲,直面强敌,敢打必胜。</p><p class="ql-block">在狼牙山棋盘陀五勇士跳崖处,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用共产主义信念和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八路军战士,为了胜利,把大局看得高于一切的英雄气概,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血性胆魄!</p><p class="ql-block">仰望山坡上五勇士雕像,一首七绝油然而生:“明知跳下不能归,只管歼倭哪管危。何以红旗从不倒,敢拿血性铸丰碑。”</p> <p class="ql-block">红色根据地冉庄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