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330办公室钥匙交给办公室主任,把琉璃蓝的记者证交给新管部主任,把釆编大厅电脑涉及自己资料的文件拷进u盘并关闭电脑,把退休流程清单上各部门主任该签的名字签完交给党办主任,就像《编辑部的故事》的电视连续剧,终于结束全剧。走出报社大门,夕阳里再回首,“人民记者”穆青的铜像镀着一层纯金色,我深情地与穆青的眼睛对望。我知道,属于我四十二载八个月的工作征程,于此“光荣”落幕。</p> <p class="ql-block">图为新乡日报社院内的穆青铜像。</p> <p class="ql-block">来到报社的第二年,新乡日报编委会一号文件,将我的采访文字《深山曲径采新闻》全文转发给编采部门。</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的采访体会文字《深山曲径采新闻》。</p> <p class="ql-block">1999年7月14日上午,报社党委决定通过投票方式,决定1995年、1996年招聘的10名新闻工作者的去留。我最终获得52张高票,两年后正式进入新乡日报社。图为当时投票唱票,最终宣布黑板上计票结果的历史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7年新乡市第三届优秀新闻工作者事迹简介的报纸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2011年我被授予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2011年我获得的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奖杯。</p> <p class="ql-block">图为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协会当年下发的表彰决定,记者节当天在《大河报》刊发。</p> <p class="ql-block">图为部分获奖名单截图。</p> <p class="ql-block">“光荣”退休,说起来容易,走过也难,它藏着我几十年的光阴重量。人生的搏击,就是一场场战役,我的“战友”一一总编室优秀编辑李云伟,2018年1月19日光荣牺牲在岗位上,终年四十二岁;1995年10月13日和我同年同月同日走进新乡日报社的王振平主任,也是没有走到光荣退休的年龄,在2021年的7月不幸逝世,生前留下遗愿,去世后捐献遗体,为医学作贡献。他们是新闻界的战士,也是另一种不死的壮士,注定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光荣”往往伴随着梦想二字,我深知这光荣绝非花束之鲜妍,更非一朝一夕的功名——它乃是用生命与岁月,于无声处一点一滴凝铸而成。李云伟、王振平的光荣梦想,让仍坚守在新闻阵地的“战友”实现吧,在夕阳中回首报社并不巍峨高耸的办公楼,我祝愿它能成为一棵不断生长的果树,在我退休离开报社的未来,经更多的人汗水浇灌,不断拔节,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釆写的追记优秀新闻工作者李云伟的通讯《化作云松更伟岸》,见报后受到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关注并批示,后来李云伟同志荣登“全国好人榜”。</p> <p class="ql-block">图为《化作云松更伟岸》网络截图。</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文章的剪贴本,封面上的插图也是我画的。</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全国各地发表文章的剪贴本。</p> <p class="ql-block">“光荣”退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来,我自认为没有为单位留下耻辱和阴影。在我刚到报社办教育专版时,每月工资只有二百块钱,2000年,家里只存款七千元,我借钱买了一台电脑和打字机,公开自己的邮箱,为学生打出投稿的作品,前前后后用自己的钱买了十多个墨盒(合1600多块钱),同时每月还自费购买用于丰富报纸版面内容的多种杂志和文摘报纸,没在单位报销过一分钱。</p><p class="ql-block">我曾为一名原阳县学生自杀事件坐长途汽车走进法医解剖现场,写出《“凋谢”正是花开时》的记者调查;听到县里一所学校房梁倒塌,我同样如士兵出征,走进事故现场,深入调查,写出《朽梁砸伤未来栋梁》的现场报道(第二天当地县委进行攻关,将我的这篇报道扼死胎中)。我曾经为了体验城市疏通工的工作,在夏夜穿着厚厚的橡胶衣,钻进蚊子嗡嗡、潮湿危险的窨井里,挥汗如雨,当晚就写出一篇轰动读者的现场通讯《当一次地下工作者》。为了体验火化工的工作,我硬着头皮走进殡仪馆火化车间,现场采访火化工的平凡之路。关乎民生的报道,就这样涌出激情的岩浆,笔端流出的墨汁成为钻探出的新闻原油,瞬间点燃希望,烧暖胸口。就是在这激情若日出的照耀下,光荣悄然生根:它不只是为弱者发出声音,更是凭一己微弱之暖,逐渐融化现实的冰层。</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办教育专版的时候设计的六一专版版面,在全国党报版面评比中荣获好版面奖励,后在2003年第三期《中国地市报人》进行了版面展示和推介。</p> <p class="ql-block">图为1998年7月办教育专版的时候设计的暑假专栏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1999年在教育专版工作时设计的版面“青春的阶梯”。</p> <p class="ql-block">图为1997年1月在《新乡日报》教育专版上刊登的记者调查:《“凋谢”正是花开时》的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1996年6月体验疏淘工工作后连夜写出的通讯《当一次“地下工作者”》。该篇文字在《新乡日报》周末版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在当年的河南省周末版星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光荣之路不会平坦,须直面荆棘丛生的暗夜。多少个日子,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独坐在电脑前,让敲下的每一字都似乎能呼吸、会颤抖。我关注每一次国内的矿难事故,内心总有一种悲恸,连同自己灵魂的震颤,都化作了笔端文字。这“光荣”二字,原来也须以心头的血与眼里的泪,化作精神不灭的灯油。</p><p class="ql-block">在时代洪流里,光荣又成了灵魂深处的一场苦斗。市场浪潮汹涌拍打,金钱诱惑着人纷纷搁下手中之笔。当一些人奔向更光鲜的行业,我们仍旧伏案,一字一句打磨着报道,守着“铁肩担道义”的朴素誓言。光荣,原来不是喧嚣中的鲜花,它是在无人的清冷里,灵魂深处无声燃烧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笔尖落处,皆是勋章。</p><p class="ql-block">这光荣,从不是案头堆积的奖状能丈量的。在牧野肥沃的土地上,我年年都不忘初心,不懈耕耘,在金秋不断收获累累果实。我的微信名字是“牧野犁”,犁去冻土,播种希望。</p><p class="ql-block">不会忘记,2021年7月19日以来,新乡连遭特大暴雨袭击,多位新闻工作者在报社大厅连续坚守多日,吃住不离开岗位。我为暴雨中逆行的记者赵改荣、王海玲、赵云、李超等所感动,为全市军民和志愿者的抗洪抢险所感动,也走到抗洪抢险现场,充满激情写出通讯《彩虹桥,洪水面前的精神坐标》,引起众多读者的好评,激励更多干部群众走向抗洪救灾的前沿。记得那晚,报社副总编王高峰乘着铲车到抗洪前线了,总编辑张哲在采编大厅和同事们一起坚守,第二天上午,他挽起裤腿趟着齐腰深的洪水走向办公主楼的身影,注定铭刻在心,让岁月铭记。</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充满激情写出的通讯《彩虹桥,洪水面前的精神坐标》,刊登在2021年7月31日《新乡日报》“榴花”副刊的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从事文字创作和新闻工作以来获得的各种奖励。</p> <p class="ql-block">图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企业工作时自写自画办的部分厂报。那个时候还每月办两期黑板报,雨雪无阻,从中午开始写写画画,晚上借着微弱的路灯仍坚持办完,时常忙到凌晨三四点甚至天明。并自费拿出自己工资的1/3,买来多种杂志,开设“杂志粘贴版”,三天一换新杂志精选的文章。当时没有多余的钱买棉鞋,在仓库一边奔跑一边背唐诗,以此御寒。</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5年被共青团新乡市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的荣誉证书。这也是我20岁首次荣获“市级”荣誉。</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4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副刊铜奖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2011年获得的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2018年4月被新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八批优秀专家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2020年12月获得新乡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通报表扬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编辑并撰作的随笔《办报三十年》的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这光荣,更是从来与安逸背道而驰。当行业迎来纸媒寒冬,一同坚守的同事都不会忘记我值总班时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审视版样的佝偻身影。每次市里开两会,我们和不同岗位的同事经常熬到第二天天明,旭日东升驱散了寒夜的清冷,我们熬红的双眼,也成了另一种泼染的霞光。多少个日子,总有真诚的微信朋友劝我不要太熬夜,毕竟身体是自己的。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回复:“谢谢您的关心。在新闻战线,我就是一名不能怕死的战士。”每次读到我写的文字,真正了解我的人都会明白,那些在深夜不熄的灯光下写就的一篇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和消息、通讯、散文、随笔、杂文等,分明是我给新闻事业献上的一封封滚烫痴迷的情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3年3月21日《新乡日报》一版整版刊发由我执笔,与时任总编辑高国新、记者赵新颜赴西柏坡共同采写的长篇特写《走进西柏坡》版面截图。当时的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金德把我叫到办公室,提出让我到市委宣传部从事重大报道写作任务,因为露怯,怕辜负领导的信任,最后没有到市委宣传部工作。</p> <p class="ql-block">参加全市新闻工作者座谈的报纸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箜篌引》在《新乡日报》榴花副刊刊登的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办副刊时在三八妇女节时策划的“三月女人花一一我市女作者文学作品选”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为纪念比干诞辰3110周年策划的版面并撰写的文章《忠诚成“林”》。</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担任版面视觉总监时为第九届豫商大会精心策划的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当副刊编辑时策划的“微型小说八音盒”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当副刊编辑时策划的“杂文三剑客”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编辑“大牧野.关注”时策划的环保宣传版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我到总编室当责任编辑时组的版面。</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值总班正逢建党百年盛典,连续几天鏖战至凌晨三四点。图为建党百年庆祝版面。</p> <p class="ql-block">值总班正逢建党百年盛典,连续几天鏖战至凌晨三四点,疲惫不堪。同事工作结束后离开编采大厅,才觉得忘拍下他们忙碌的身影了,只好补拍几张组版员亚楠传版的画面,并将七一之夜同事倾注心血编辑的特刊截图于朋友圈,权当新闻事业的浅墨留痕。图为当日朋友圈里的点赞和部分留言截图。</p> <p class="ql-block">在报社从事评论员以来,撰写了数百篇评论和社论。图为参与撰写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抗洪救灾唤起和衷共济的精神力量》获得河南新闻奖一等奖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2012年赴疆采访援疆工作队撰写的文字《铿锵“三剑客” 援疆保安宁》获得河南新闻奖二等奖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大河报原总编辑、河南杂文学会原会长王继兴老师赋诗挥毫,勉励我在新闻和杂文写作的道路上保持风骨,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光荣”退休四字,终须以人生为墨,以岁月为纸,于无声处一笔一画,刻进骨血深处。一路打拼留下的光虽然像萤火虫一样,弱小而不炫目,却足以照彻自己的余生之路;光荣无声,却永存于人心之天平!</p><p class="ql-block">这一程,我自信走得平凡而光荣。“光荣”退休,其实并不会休息。在我眼里是光荣退“修”。如同在漫长曲折和颠簸的道路上一辆长途跋涉的汽车,只是需要进厂“大修”。换换油,打打气,正正方向盘,还会接着跋涉远行。未来,最美的风景还等待我去欣赏,那里注定有抒情的诗和神秘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7月31日晚七时至九时临时有感写就,经过近五个小时编写图片说明至8月1日凌晨三时十二分完成)</p> <p class="ql-block">没有来到新乡日报前,在全国各地报刊已发表大量的文学作品。图为第八本作品剪贴簿《大丰收》,上边的书法和绘画都是自己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1994年在《工人日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1995年7月在《农民日报》副刊头条刊发的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1993年1月在《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头条发表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2002年11月《人民日报》“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发表的时评作品。</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3年9月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表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4年10月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杂文。</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5年2月,在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头条刊登的杂文作品。</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2年8月在《南方都市报》时评版发表的教育时评。</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4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李辉杂文选》封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杂文家》一书中对我创作经历的介绍《咬钉嚼铁说李辉》,作者为新乡市杂文学会会长雷长风。</p> <p class="ql-block">图为《中国当代杂文家》一书中对我的文字评价。</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7年为晨曦文学社刊物设计的封面。</p> <p class="ql-block">图为1994年在郑州大学新闻系上自考的时候参加大众电影500期征文发表的诗歌,当年捧着电影明星巩俐的杂志封面,当年有一种“傍明星”的小得意。</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向全国各地报刊不断投稿,每次遇到首次刊登作品的报刊,都会坚持在这些纸上进行原始登记,截至目前已在近五百家各地报刊发表数千篇各类文字。</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向全国各地报刊不断投稿,每次遇到首次刊登作品的报刊,都会坚持在这些纸上进行原始登记,截至目前已在近五百家各地报刊发表数千篇各类文字。</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向全国各地报刊不断投稿,每次遇到首次刊登作品的报刊,都会坚持在这些纸上进行原始登记,截至目前已在近五百家各地报刊发表数千篇各类文字。</p> <p class="ql-block">图为自己出版的书和部分被出版社选载的图书。</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不同杂志上刊登文字的部分样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