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爱民,民拥军二三事

复老头

<p class="ql-block">  又是八一建军节,不由地让忆及南昌城头的红旗、井冈山上号角,长征路上的战斗,那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还有解放锦州时,战士露宿果园时,不吃老乡的苹果,那支纪律严明的子弟兵,深深烙在百姓的心坎上。每逢节日倍思亲,也让我想起五十年前“军爱民,民拥军”那段温馨往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刚进厂时,由于厂里运力不足,厂里的原材料运输基本依靠外雇,以至于采购零星油脂和紧俏化工原料,都需临时觅车运输。作为环球人都知道,当时企业初创计划经济年代,紧俏化工原料基本来自上海,而油脂均有当地粮食局计划调拨供应,供应点大都在金华地区。</p> <p class="ql-block">  雇用的社会3吨5吨的车辆,经常联系的单位有:位于人民东路的铁路司机学校和岭背上的汽车四连,以及位于罗店的83021(此前番号为20军6297)部队等;10吨拖挂则要雇用七一农场、蒋堂农场和东方红林场的车。</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供销科的余、杨两位领导,分工明确,余主管业务,杨只管运输和包装,那时杨刚从罗店6297部队营级转业到地方,打过一江山岛,又是党员,在那个讲究政治的年代,颇有点春风得意。</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地区粮食局位于胜利街(现今325号中元房产),进入朝西的大门左右两侧都是二层楼房,办公室设在左楼一层,其中购销股就是我联系业务经常光顾的地方。当时粮食局局长艾瑞龙,购销股王成梁和王乃亨;县粮食局位于西市街(现五福园位置),购销科科长方振华,开票员吴保银,这些都是我工作打交道最多的人。</p><p class="ql-block"> 厂里一旦缺油,就要打点着采购油脂,但基于厂方本身的油脂储存条件(只桐油地下储罐10吨左右),基本上是现买现用。一旦生产急需油脂就到地区粮食局开出桐或梓油调拨计划单,再由单位派车到指定下属县粮局调运油脂。</p> <p class="ql-block">  在我印象中粮食系统的干部好象都很正规,大都烟酒不沾,在我多年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用烟酒开路,或者送礼走后门,在那个讲究关系和通路子走后门的年代,确实是相当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 但仅有一次例外,记得那次到某粮食局运桐油,雇用的还是当时驻扎在旌孝街岭背上汽车四连的车。连队为了搞好军民关系,接到厂方的要车求助后,二话不说就派了两辆解放牌卡车,并由一名排长亲自带队。</p> <p class="ql-block">  车辆途经兰溪寡妇桥,那时的砂石路道窄,难以并排通行两辆车,一辆军车会车时为了躲避地方车辆,竟滑入道沟。在带队排长指挥下,折腾半天终于脱困。</p><p class="ql-block"> 谁知,车至目的地办好一切提货手续后,负责发货的城关粮管所有名姓占的所长,不知何故竟死活不肯发货,就连他的上级县粮局购销科打电话与他沟通也不卖帐,那名姓洪的粮局经办员问我:“你是否得罪了什么人?”</p> <p class="ql-block">  我这才想起那位占所长当时为了所里盖房子,曾向我索要过钢材。在那个年代企业一年也只几吨维修钢材指标,厂里搞基建的也曾打过包装钢材的主意,但是随着产量的逐年增长,使本来并不见长包装钢材指标,更加捉襟见肘,谁敢冒停产风险动用这点宝贝钢材。</p><p class="ql-block"> 于是那位洪经办也无奈地说:“那只有等局长开会回来了。”直到第二天中午,开会回来的局长果断下令:“马上发货!”这次虽提回了货,但是我和部队车为此坐等了两天,差点耽误了生产。</p> <p class="ql-block">  单位和部队关系融洽,逢年过节工会到部队慰问成为常态,单位对部队要求有求必应,鼎立相助。文革期间,单位没有停过一天产。单位还应部队和市场急需,研制出红棕透明漆,专用于毛主席像章,受到部队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后来老部队调防,又来了新部队。军民共建的鱼水关系却像接力棒一样延续传承下来。随后接防的是83021部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第一次国共内战中于1930年在湘鄂西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难忘的是1977年冬,湖北省歌舞团王玉珍率《洪湖赤卫队》剧组来到金华驻军慰问演出,受到官兵们的夹道欢迎。</p><p class="ql-block"> 有年春节,受部队邀请我到罗店师部参加”军民联谊会”,期间还有部队老首长前来敬酒,让人受宠若惊。记得,单位与部队这种亲密无间合作关系延续了好多年,一直到1978年单位自己成立了车队。</p> <p class="ql-block">  许多年过去,世事沧桑,记忆渐稀,唯有这段“军爱民,民拥军”往事,像陈年的酒,越陈越香;星转斗移,岁月流逝,唯有这段往事像首唱不完的赞歌,越唱越响,并世世代代传颂下去下去,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7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