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收音机

蒋继雄

<p class="ql-block">窗外,雨下得很大,风也很猛,能把树枝刮断,一个劲儿地拍打着窗户。我窝在沙发里,百无聊赖地滑动手机屏幕,一个老物件摄影专题猛地闯入眼帘。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下就揪住了我的目光:一台古朴的木质收音机稳稳立在掉漆的八仙桌上,阳光穿过蒙尘的窗棂,在它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旁边,一本卷边的日历。刹那间,往昔的记忆裹挟着一股暖流,将我淹没,思绪一下飘回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农村生活处处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村里一下有了新活力。家家户户都干劲十足,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大件”,是大家梦寐以求的物件,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收音机的出现,给乡村生活添了不少乐子。那时候,邻里情分浓。一家杀猪,全村分肉;一家盖房,全村出工。那份质朴,在村子里淌来淌去。</p> <p class="ql-block">夏日傍晚,暑气还没散。村里大樟树枝繁叶茂,树下早聚满了人。爸爸是评书迷,铁杆的。每天早早揣着收音机,搬着他那把磨得发亮的小板凳,去占地方。</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天,《白眉大侠》快播了。爸爸神情庄重,像往常一样,小心翼翼打开收音机,慢慢转旋钮。没成想,单田芳那雄浑的声音没等来,只有“滋滋”的刺耳声。爸爸眉头拧成疙瘩,额上皱纹一道道的。反复调,信号还是时断时续。一旁,小虎急得直跺脚,小孩子家,脸涨得通红,嘴里嘟囔:“怎么回事呀?听不到评书啦!”李大爷背着手,不停地踱来踱去。爸爸摆弄收音机有些年头,估摸着是天线接触不良。赶忙跑回屋,翻出螺丝刀,又匆匆往回赶。半蹲着,轻轻拆开后盖,眯着眼,仔细调天线位置,又轻轻拍了拍机身。“刀光剑影,风起云涌,上回说到……”单田芳独特的嗓音终于响了。大家紧绷的神经一下松了,全浸到那跌宕的武侠世界里。李大爷听得出神,蒲扇停在半空,蚊子咬了都没察觉。王婶跟着情节走,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还时不时跟身旁识字的二伯,低声聊书里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时光过得真快。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委会特意购置新的大喇叭,和收音机同步播放赛事。那段时间,田间干活休息时,村民们聊的都是奥运赛事。“听说这回咱们中国派了不少厉害的选手!”“是啊,说不定能拿好多金牌呢!”女排决赛那天,大家早早放下手里的农活,聚在大樟树下。有的端着饭碗,有的拿着蒲扇。收音机里,宋世雄老师激情澎湃的解说传出来:“现在中国队发球,郎平目光专注,一个漂亮的砍式发球!美国队一传不到位,中国队抓住机会,打交叉进攻,漂亮!球进了!”村民们激动得反应各异。张大叔兴奋得把帽子往空中一抛,扯着嗓子喊:“好球!咱们女排姑娘就是厉害!”向来沉稳的赵叔也忍不住握紧拳头,重重点头。听到郎平忍着伤痛,奋力扣球时,不少人眼眶红了。李奶奶抹着眼泪说:“这姑娘太不容易了!”最后,中国队夺冠的消息传来。欢呼声、掌声、笑声响成一片,传遍整个村子。有人放起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给这场胜利增添了喜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在日常生活里,收音机是家里离不了的物件。清晨,阳光进屋。一家人围坐简陋饭桌,收音机报时清脆,接着是新闻广播。爸爸喝着玉米粥,跟着广播评说中外事。一会儿皱眉,为国际争端忧心;一会儿眉飞色舞,为国家成就欢喜。妈妈微笑听着,偶尔插句嘴,屋里满是温馨。农忙时,爸爸把收音机挂在腰上。激昂的广播声,赶走劳作的疲惫。记得有一年,爸爸外出务工。那段时间,收音机成了我和妈妈的寄托。每晚准时打开,听着熟悉的声音,像爸爸在身边。对了,收音机旁总放着半块烤红薯,香气时不时飘出来。夜晚,奶奶伴着戏曲悠悠唱腔,慢慢入睡。收音机的旋律,是她的伴。</p> <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多起来,收音机渐渐被忘在角落。但这张照片,让我又想起它。其实,它从未离开。它看着农村从穷到富,看着国家从落后到强大。收音机里的,不只是声音,是时代往前走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窗外,雨停了。我关掉手机。那些和收音机有关的画面,在脑子里转。这台收音机,装着家里的暖记忆。一头连过去,一头牵将来。让我在时代变迁里,记着曾经的好,攒着劲往前走。也懂了,要珍惜那些跟着岁月,一直陪着我们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