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宁古城(2) ———2025.03.20

於春莲

<p class="ql-block">昨天去了大金湖,今天继续游古城。</p> <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馆———前天没开门,今天开了。</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泰宁﹣﹣这个孕育了两宋状元的灵秀小城,在周边县市中有着不可比拟的文史地位。每次散步于杉溪河畔,抬头远眺炉峰之南,祥云簇拥似有文魁涌动……"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泰宁"县名的由来;"状元岩、宝盖岩、甘露岩(甘露寺)庆云寺岩穴文化的记载。"无不向人们诉说着两宋状元的往昔故事”</p> <p class="ql-block">邹应龙(1173-1245)———泰宁城关水南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高中状元,时年23周岁,从此宦海沉浮40余年,在赣州、泉州等地任行政长官和朝廷工部、户部、礼部任职,辗转升迁,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宰相)。主要功绩:从政40余年,为官清正、爱民如子,造福各方,被民间尊为"广佑圣王"堪为一代名臣。</p><p class="ql-block">叶祖洽(1046-1117)———泰宁城关叶家窠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高中状元。因《六经之治贵未乱》考题中一段"祖宗纪纲、法度因循苟简,愿朝廷与大臣合谋而新之";获得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赏识及宋神宗皇帝的钦点而成为"龙飞"状元(皇帝即位第'一年大考状元称"龙飞"状元)。官至吏部待郎。主要功绩:一、为国富、为民强,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二、元丰八年(1085),奏请朝廷改换"归化"县名,元祐元年(1086)哲宗皇帝将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为新县名。</p> <p class="ql-block">【瑞榴轩双状元】</p><p class="ql-block">"龙飞状元"叶祖治的横空出世,折射出中国宋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改革派与守旧派一段风起云涌的争斗背景;牵扯出宋神宗、王安石、苏轼、司马光、蔡确、呂恵卿、上官均等众多历史名人之间的恩怨纠结;造就了中国科举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瑞榴双状元"(叶祖治、上官均)的故事。这不失为中国改革历史进程中浓重的一笔,是历史以来中国科举史上状元选拔独一元,更是从古至今泰宁历史文化中最为耀眼值得传诵记載的一段盛世佳话。</p><p class="ql-block">一</p> <p class="ql-block">泰宁为两宋名城。栩栩如生的人物瓷俑,难得一见的宋代精美雕瓷花轿,无不再现了两宋状元时期的鼎盛泰宁。此处,写有明清两代魁星铭文、状元铭文等,科举功名文字的瓷器也同时说明了泰宁科举鼎盛之风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科举概况———科举制度渊远流长,在数百年的酝酿中逐渐成长而后定型,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选举制度。根据史书记載,科举考试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两代,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科举制度从隋代沿用至清末,其间除元代初期的几十年一度停止外,无论是历史长久的统一王朝,还是不断更迭的五代十国:无论是中原汉族政权,还是各个少数民族政权,都不曾放弃采用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科举制度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者多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唐时,泰宁人始参与科举。唐乾符二年(875),泰宁李恒足雁塔题名,为泰宁首位进士。宋熙宁三年(1070),叶祖治为泰宁夺得了第一个状元。随之,朱庆元二年(1196),邹应龙高中状元。1199年,泰宁建五魁坊用以表彰和激励泰宁学子,创造了"編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海海鸡。元代,泰宁科考没落,无人中进士,仅有拳人数名。明代,泰宁重振县学,科举一度中兴,共有10位进士、31位举人。清代泰宁科举再次陷入低谷,仅2名进士、16位举人。泰宁科举存在的1030年里,共飲点状元2人、进士55人、举人117人。</p> <p class="ql-block">泰宁进士名录</p> <p class="ql-block">历代文三元</p> <p class="ql-block">历代文状元名录</p> <p class="ql-block">泰宁民间关于状元有众多神奇的传说,宋人洪迈《邹状元书梦》就是其中之一,状元床的漆画就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从而体现了状元文化故事的广泛流传</p> <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深入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铜钱、铜镜、甚至蚊帐钩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很有体现,充分说明了泰宁民间非常崇文重教,注重科举。</p> <p class="ql-block">有诗曰:人才辈出有秘决,千年龙寺显灵气:若要子孙耀门庭,拜请大宋状元经。</p><p class="ql-block">纸质《大宋状元经》和清代铜刻《状元经》,对打开状元之门作了阐述与总结,道出了高中状元的"秘诀"与"真经"。</p> <p class="ql-block">1.宋•大宋状元经 规格:40cmX65cm</p><p class="ql-block">2.清•铜刻状元经 规格:8.5cmX8.5cm</p> <p class="ql-block">明.状元摘桂魅星点斗双面砖雕</p><p class="ql-block">规格:29cmx19cmx49cm</p> <p class="ql-block">积善为家</p> <p class="ql-block">状元糍———是泰宁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相传南宋状元邹应龙当年进京赶考亲友们赠送糍粑预祝他金榜题名,后他把糍粑献给皇上品尝,皇上赞不绝口称"真是个'状元糍啊'!"蒸好的糯米饭乘热放入石臼里用木棰反复捶打成糍,再用手分成小段揉成糍团拌上豆粉、芝麻、糖等,寓意甜蜜、粘合、在结婚、乔迁喜筵必备,冬至、过年时节盛行。</p> <p class="ql-block">游浆豆腐———上青游浆豆腐历史悠久,是泰宁的一个传统食品。由于它不用石膏,靠人工用老浆水制作而成,因此不合化学成份,吃起来味道鲜美、滑嫩可口。其制作工艺繁杂、耗工耗时,仅游浆工艺就需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福建(泰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p> <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p><p class="ql-block">太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位</p><p class="ql-block">天帝国庆师位</p><p class="ql-block">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大源傩舞面具</p><p class="ql-block">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式中是神灵的载体,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鬼面、脸壳等多种称呼。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反映了传说中以蚩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p> <p class="ql-block">梅林戏脸谱</p><p class="ql-block">梅林戏保留了徽班早期的艺术特色,吸收了闽西北山歌小调、道教音乐,风格粗犷、多样。早期的梅林戏唱词、道白采用本地土官话。梅林戏传统脸谱,原始古朴,追求形象和艺术夸张,具有鲜明的地方剧种之特色。</p> <p class="ql-block">梁式拓印</p><p class="ql-block">拓印,流传几千年的技艺,如今却因无人可传,几成民间"绝艺"。在泰宁,就有这么一户梁姓人家,家中几乎人人都会拓印;他们家珍藏有一份世上独一无二的朱熹四季诗梨木拓板,几十年来,他家祖屋门庭迎来送往不少外乡来客,只为一览四季诗碑拓本,走时求得一纸拓片,有人甚至打趣说这些拓片简直成了泰宁的"文化土特产"。</p> <p class="ql-block">多彩节庆———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p> <p class="ql-block">世德堂———呈南北向一字排列,共12幢,面阔约100米,进深约70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系明早中期建筑,最早由泰宁官宦世家邹氏构建,至清代为陈氏家族所有。世德堂坐西朝东,每幢纵向布局大体一致,由砖木结构的主门楼、下堂"凹"形廊庑、超大前天井、礼仪堂、内隔墙、后天井、厢房、后堂、辅房、厨房等组成。建筑用材高大粗犷,整体风格古朴,装饰装修简单,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与尚书第媲美。1996年9月世德堂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并入尚书第建筑群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红苹艺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世德堂</p> <p class="ql-block">承恩堂</p> <p class="ql-block">张红苹———从事木雕创作研究近30年,擅长人物雕刻、各种随形创作、敦煌题材研究制作及宗教佛像制作。有30余件作品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得大奖。张红苹多次前往敦煌莫高窟考察学习,专研莫高窟每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运用南派木雕的技法,结合敦煌壁画彩绘元素,并揉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敦煌作品。</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p><p class="ql-block">收藏价:¥9.8万</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红苹</p><p class="ql-block">材质:金丝檀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梁氏祖居———梁氏拓印装裱</p> <p class="ql-block">万载光华</p> <p class="ql-block">悠达堂</p> <p class="ql-block">正气</p> <p class="ql-block">鼎<span style="font-size:18px;">臻工坊</span></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山海协作是"山"和"海"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互相合作、互利双赢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现,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泉州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所辖县(市、区)获评"世界石雕之都.惠安""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安溪""中国香都·永春达埔""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鲤城"等特色区域荣誉称号。在描绘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过程中,需要加快推动工艺美术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文旅融合。</p> <p class="ql-block">胜二江氏进士门楼</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全国二十一个原中央苏区县、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泰宁革命烈士英名录</p> <p class="ql-block">红军井</p> <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机关旧址及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此处原是一户姓陈商人的住宅,木质结构,始建于清朝。陈家大院主幢面宽16.65米,进深45米,共28间,面积750余平方米。1933年8月18日,朱德总司令、周恩来代总政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指挥部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红军总部就设立于此,在此指挥东方军和江西抚河以东地域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址</p> <p class="ql-block">泰宁苏区﹣中央苏区向东挺进战略门户</p><p class="ql-block">泰宁,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丰厚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1931年6月4日,泰宁第一次成立红色政权,是最早的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核心区。随着红军总部的迁入、东方军的进驻,大批开国元勋在此战斗生活,使得泰宁苏区空前繁荣,红色政权日益巩固,成为红一方面军和东方军的战略指挥中心、军用物资补给地及向东挺进的重要门户。全县向红军筹捐钱粮近百万大洋,有5600余人参加红军并献出生命。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直至解放这段时期,泰宁人民﹣直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进行革命斗争。泰宁苏区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为建立巩固中央苏区、迎接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初创红色政权</p> <p class="ql-block">早年泰宁县全景</p> <p class="ql-block">武装保卫苏区</p> <p class="ql-block">赤卫队兵器展</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故居</p> <p class="ql-block">杨尚昆故居</p> <p class="ql-block">朱德故居</p> <p class="ql-block">参谋部</p> <p class="ql-block">少共国际师</p> <p class="ql-block">红军赋铜群雕———于2008年8月27日落成揭幕,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等众多开国元勋的后代参加了揭幕仪式。铜雕群主要表现的是第五次反"围剿" 期间,在泰宁县发生的五场大规模战役之一的" 大洋蟑阻击战" 的战斗场景。该战役被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誉为"应该占着中国工农红军以少胜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