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同

晶👠🍸

<p class="ql-block">  看一看生长在峡谷当中的松树,我们会注意到它与长在山顶上的松树不同,对于人类而言情况也差不多,人类的思维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人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三个性格不同的男孩子带到一只狮笼前面,第一个男孩子扭头就走说:“咱们回家去吧。”第二个男孩子说道:“狮子太可爱了!”虽然表现的很勇敢,可说话时浑身却在颤抖。第三个男孩则说:“我可以啐它一口吗?”我们看出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有恐惧的感受,但是性格不同,反应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生活方式是努力追求一种特定优势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一个人的每句话,每一种行为和每一种感觉,都应被看作是这个人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会根据一个人的站姿,走路方式,运动方式,表达自我等方式来评价一个人。那些始终希望得到别人支持的儿童与具有独立性的儿童不同,我们根据儿童的站姿,以及他与别人打交道的方式,判断出儿童的独立程度。一个人真正的生活方式会在处境极为棘手的情况下表现出来,不过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艰难处境导致的,而是早就形成的。“每个人都能有所成就”它会挫掉神童们的锐气,它会给予自卑感的儿童勇气。</p><p class="ql-block"> 在一种职业中获得成功取决于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能够设身处地,观其所见,观其所闻,感其所感是一种巨大的优势。人类之所以设立学校,就是因为家庭不能教育孩子正确地满足生活中的种种社会需求,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在学校儿童的性格会得到极大的塑造,从而让孩子学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p><p class="ql-block"> 不适应社会的现象是由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导致的。社会感和社会适应性就是两种正确和正常的补偿手段。社会兴趣与社会协作才是个人的救赎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