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威尼斯在去往米兰的路上我们又幸遇了一个古城维罗纳,也被称作“爱之城”,因为这里是给了莎翁灵感而创造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朱丽叶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维罗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南麓,从中欧南下罗马,这里是必经之路,而且它是东去威尼斯,西到米兰的要道,有着意大利北方门户之称。从公元前三世纪它就是古罗马的贸易中心,一条名为阿迪杰的河流呈S型流淌环绕古城,城里厚重的城门、网状结构的交通干道、古罗马斗兽场等的存在,无不显示当年它曾在古罗马帝国的重要地位和战略要道的高度。中世纪由斯卡利杰家族铁腕统治,一度达到维罗纳的巅峰时期,14世纪至18世纪被威尼斯共和国征服。这个目前只有26万人口的小城,对历史的遗迹有着强烈的敬畏之情,城墙内外到处在修修补补,努力复原从古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精神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 作为古罗马的曾经重镇,维罗纳可以说很“罗马”,建于公元30年的环形竞技场,如同罗马古竞技场的缩小版。更为神奇的是它目前竟然还在运行,场内可容纳近三万名观众。虽然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放,但每年夏季的维罗纳歌剧节在欧洲颇负盛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913年至今几乎从未停止,</span>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迷云集在这里享受音乐的盛典。当年为贵族服务的充满厮杀血腥的斗兽场演变成了今日为公众提供高贵艺术的殿堂,它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之一,也与维罗纳一起铺设了从野性走向优雅的文明阶梯。</p> <p class="ql-block"> 维罗纳城中心百草广场上的很多建筑都带有飞狮的图案,这是威尼斯共和国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但丁广场上矗立着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第一位”诗人但丁的雕像。维罗纳在斯卡利杰家族统治下出于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一直资助但丁、彼特拉克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诗人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 维罗纳数个世纪以来,浪漫、戏剧性和家族世仇一直在岁月里上演,当年莎士比亚听说了维罗纳作家根据这里的两大家族爱恨情仇写出的悲剧故事,获得灵感,写下了莎翁著名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虽然完全是艺术上的虚构,但挡不住世间烟火人间对爱情的执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与莎翁几乎同时代的东方戏剧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将四百年前东方爱情的叛逆之歌搬上了戏剧舞台,“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对爱情永不幻灭的情感大概是东西方人性共通之处。</p><p class="ql-block"> 在维罗纳的朱丽叶故居蜂拥而至的世界各地游客的热情诠释了对爱情的寄托,并投射在那栋14世纪的老房子和庭院大门的一面写满情话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阳台,根据莎翁剧本里的一幕,这是20世纪以后添加的戏中情节道具。</p> <p class="ql-block"> 据说摸一摸朱丽叶的胸便可收获美满爱情。</p> <p class="ql-block"> 在年轻人眼中满墙甜言蜜语是否在岁月的风中会成为胡言乱语了呢?</p><p class="ql-block"> 莎翁的这部悲剧给几个世纪后的维罗纳换取了最大流量的消费群体,这是莎翁原创设计始料不及的,但也正因爱情的珍稀才使得维罗纳在最虚幻的地方承接住了并打造出世间最浪漫最能引起共情的IP。</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古城穿越到了时尚之都伦巴第大区的首府米兰。</p> <p class="ql-block"> 米兰大教堂前的广场,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个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的骑马雕像,台阶上的游客沉浸在他为人民谋自由的享受之中。</p> <p class="ql-block"> 米兰最著名的地标大教堂,它是世界第二大教堂,但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很多欧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印记,比如拿破仑曾在此加冕登基。教堂是十四世纪由统治米兰的维斯孔蒂家族下令开始建造的,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1965年也就是我出生的年代才完成最后一扇铜铸大门的安装。1966年我们的造“神”运动也开始了,整个国土留下的除了物质贫瘠就是精神废墟。</p><p class="ql-block"> 500年建造的一座教堂这是什么概念呀!据说北京的故宫也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建造。米兰教堂塔顶上竖有135座尖塔和围绕着尖顶的2千多个雕像装饰,最高处为108.5米的守护米兰的黄金圣母玛利亚,直指苍穹,蔚为壮观。米兰大教堂竟然可以识阶登顶,一路攀爬的过程就是观赏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艺术作品,抚摸着洁白的大理石及上面雕刻成的精美花纹图案,理解了它被称为“大理石之诗”的意境。步步惊心,为之震颤的感觉想起来依然心动,这就是一座放在人间的天堂啊,引领着我走向无限的光明,此时无神论的我精神再木讷也升腾起了与神同在的向往。登上塔顶,放眼望去,远处是绵延不绝的阿尔卑斯山脉,俯瞰米兰密如蛛网的全城把我拉回人间烟火的欲望里。整个米兰的景点都是围绕这个大教堂而展开的。</p> <p class="ql-block"> 米兰大教堂的右侧是一座钢架构的玻璃拱顶建筑,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长200米,建于一百多年前,拱廊一条街遍布名饭店、酒店、时尚商店,被称作“米兰的客厅”。时尚奢华的氛围也只能供我eye- shopping一圈啦。</p> <p class="ql-block"> 走廊另一端就斯卡拉歌剧院,原建于1778年,二战时被夷为平地。战后意大利政府斥巨资重修了这座歌剧院。如今是世界上设施完备内部环境最完美的一座歌剧院,无数世界级音乐家以在这里登台演唱而为荣誉之事,剧院里有一座博物馆展示了歌剧院的历史和音乐家的手稿和作品,它像一座辉煌的纪念碑展示着意大利人热爱音乐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五渔村是意大利西海岸利古里亚大区的五个小渔村的统称。它们的房屋建在海边悬崖峭壁上,据说是让出海的丈夫远远地就能辨识出他的家,房屋涂成了色彩斑斓的颜料,在蓝天大海的映衬下如同翻到了地中海的一页童话。有人把它称为是彩色的圣托里尼,记得当时我们是去了两个村子,从里奥马焦雷走到马纳罗拉,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还记得峰回路转突然迎面望见大海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里奥马焦雷火车站边上的隧道上去沿着“爱之路”便可走到五渔村中最繁华的一个村—马纳罗拉。</p> <p class="ql-block"> 马纳罗拉的村名标牌。五渔村的历史也可追溯到中世纪,这里群山阻隔,海域辽阔,长期以来五渔村的渔民都是在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里生存,上帝给了他们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也赐予他们承袭狂风恶浪的命运,终于他们独特的地理风貌、人文景观、生活方式渐渐地被世人发现,1997年五渔村连同它周边的几个岛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被辟为了意大利国家公园。从此这里悬崖上的彩色石屋、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古老的教堂、美味的葡萄酒、冰淇淋、独特的辣酱、海鲜风味一起向世界敞开了怀抱。</p><p class="ql-block"> 五个村子各有特色,但对我来说这里是对教堂审美的一个缓冲,几天下来还没到罗马,教堂及各式古建筑的辉煌鼎盛已经让我目瞪口呆、应接不暇,五渔村刚好让我绷紧的神经松弛一下,它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中场的歇息,飘来了一首舒缓的曲调,浪漫又温柔,随波荡漾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渔村的下一站车程不到两个小时,我们便进入了意大利最美的托斯卡纳大区,又一篇课文里的景点变成了踩在脚下的路,手里玩的梗,那就是托斯卡纳的比萨斜塔。</p> <p class="ql-block"> 比萨斜塔的最初是为旁边这座主教堂设计的钟楼,1173年开始动工,但由于土壤层的水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钟楼地基突然塌陷,历史上意大利政府曾几次纠偏补救,没想到它竟然就那么倔强地斜而不倒站成了一道化腐朽为神奇的风景,成为了意大利地标之一。这也是我在上中学以后对意大利所能认识的有限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次还见到了被喧宾夺主的比萨大教堂,此外它与比萨斜塔、洗礼堂、圣墓园作为建筑群共同坐落在比萨的奇迹广场上。建于1063年的大教堂,比斜塔早一个世纪,是罗曼式建筑的杰出典范,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比萨共和国在11世纪海上军事胜利后获得的巨大财富和荣誉,把它矗立在了广场之上。</p> <p class="ql-block"> 景点四周都是过来想把斜塔推正的热心群众。</p> <p class="ql-block"> 离开比萨斜塔向着托斯卡纳的首府-佛罗伦萨进发。沿着孕育了佛罗伦萨的阿尔诺河畔前行,只见河水从老桥下缓缓流淌,</p><p class="ql-block"> 老桥是一座石拱桥,虽然河面上还有数座桥,但只有这座最古老,始建于1345年,从16世纪开始老桥便建起了各种商铺,有铁匠铺、肉店、面包坊、珠宝店等,而在这些店铺之上还有一条“封闭的空中走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连接了乌菲兹美术馆通往碧提宫的连廊,这是美第奇家族在居住与办公的范围内安全私密的一条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二战期间这里也是唯一幸免于难的免遭德军轰炸的地方,成为佛罗伦萨现存最古老的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老桥佛罗伦萨徐徐展开了它的容颜,一个被中国文人徐志摩命名的诗意名字—翡冷翠就这么惊艳亮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城市没有想象的大,却用满城艺术的力量散发出浪漫、优雅、自在、惬意的气息,所有对这个城市的描绘、形容都在“翡冷翠”这个名字下黯然失色,只有这三个汉字把一个空灵中托举着辉煌,至简里挥洒着绚烂的城市点染得淋漓尽致。“翡冷翠”三个字接近佛罗伦萨的意大利语发音,这是汉语给这座艺术之城奉上的信达雅的典范,从此这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有了一丝来自东方另一古国的文化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 12世纪初佛罗伦萨已是当地最繁华的地方,建立了城邦共和国。15世纪银行家美第奇家族在此当政,经济发展到极盛时期,也正是在此产生了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美第奇家族对艺术的狂热,打造了佛罗伦萨艺术之都的底蕴。文艺复兴运动也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那些彪炳千秋的诗人、艺术家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都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不朽之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天的佛罗伦萨正在举行一场市民运动会。运动员通过领主广场,自中世纪起,这里就是佛罗伦萨的政治中心,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个广场到处是雕像,走进广场犹如感受了一场雕塑艺术的盛宴。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应该是所有游客最想欣赏的健美男,不过出于保护措施,原作已被收进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还有一座大卫复制品在米开朗琪罗广场。</p> <p class="ql-block"> 领主广场汇集了众多的佛罗伦萨古代建筑,突出的建筑就是旧宫,现在的市政厅,也是当年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地。 有佣兵凉廊、乌菲兹美术馆,后来变身艺术宝库,珍藏着10万多件的艺术品,展品从古希腊到伦勃朗时期时代,那些举世闻名的艺术巨匠波提切利、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的代表作都在这里得到珍藏,有着欧洲第二座罗浮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 全世界无论男人女人都想见到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吧,因为他是最完美的男人。据说有一个艺术生见到这尊完美得无懈可击的雕像,竟抡起锤子砸向大卫的脚面,理由是他太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它的人文核心价值就是人替代神成为了主体,艺术家们以自身对人的思想感情去对待神灵,将神从神坛上请到人间,以同形象、同思想、同感情的形象呈现给观众,冰冷的石头竟被雕琢出流沙般飘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从小巷穿过去就是美到不可方物、倾国倾城的百花大教堂,世界五大教堂之一。它始建于1296年,历时140年,是数代人共同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由佛罗伦萨主教座堂、乔托钟楼、圣乔瓦尼洗礼堂组成。主教座堂的外观是由白、绿、粉红色调的大理石堆砌雕琢而成,花之圣母的灵光与这翡冷翠的画面交织出精美绝伦的宗教与艺术的圣殿。佛罗伦萨人以他们神圣的使命感、独特的审美风格为这座教堂安装上了一座像罗马万神庙上才具有的穹顶,直径长达45.5米,高度超过100米的八角形圆顶,天际下宛如一朵巨大的花苞。这是佛罗伦萨代表的文明高度,它的技术与审美在当时无与伦比,令周边蛮族后裔所建的各色教堂相形见绌,面向教堂,百花盛开,佛罗伦萨不愧文艺复兴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旁边的乔托钟塔高85米,由达·芬奇的老师乔托设计而成。</p> <p class="ql-block">登上圣母百花大教堂,教堂的穹顶和托斯卡纳的丘陵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圣约翰洗礼堂是这座教堂最古老的建筑。洗礼堂外部覆以大理石,内部则是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镶嵌地板和天花板。正南、正北和正东三面设有出入口,其余五面则封闭。穹顶壁画《末日审判》展示了上帝对人类的审判和救赎,上半部分是天堂,上帝在中央,下部则是地狱。虽然它的主题是宗教的,但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兴起,开始关注人性的表达、人类的思想,是对中世纪压制人性的反叛,新的价值观的一种展现。</p> <p class="ql-block"> 1401年,佛罗伦萨政府发起了一场招标竞赛,挑选一位艺术家来制作洗礼堂东门的青铜门板。年轻的洛伦佐·吉贝尔蒂凭借其《以撒献祭》主题的青铜浮雕作品脱颖而出,刻画了旧约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的国立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共和国广场的胜利拱门,上面刻有“古老的城市中心从百年荒芜中重获新生”的铭文。这是一座年轻的广场,19世纪末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临时首都,广场经过大规模改造形成新古典主义风格,并更名为“共和广场”,以此纪念意大利的统一和共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 怀着恋恋不舍,意犹未尽的心情离开了佛罗伦萨,从佛罗伦萨继续往南便进入拉齐奥大区,这个范围包括罗马在内的意大利中西部,这块土地古代生息着拉丁人和伊特鲁里亚人。罗马人就是拉丁人的一支,首先强大起来,打败了伊特鲁里亚人。这里地形以丘陵为主。进罗马前我们来到了此团游的最后一个地方—天空之城。</p><p class="ql-block"> 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古城白露里治奥曾是伊特鲁里亚人的故乡,在拉齐奥大区的维泰博省,距离罗马120公里,历史上曾是欧洲贸易通道上的繁华都市,由于地震、水土流失等原因已蜕变成陆地上的“孤岛”,被列入全球“100 个最濒危遗址”,是一座正在消亡的古城。古城位于山顶,山势突兀险峻,只靠一条狭窄的步行长桥与外界相连,桥两侧矗立着深不见底的悬崖,远远望去云雾缭绕的古城如海市蜃楼,也正是它如梦似幻、孤绝遗世的模样给了日本作家宫崎骏创作《天空之城》的灵感,在那部作品里寄托了人类对乌托邦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最早<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空中之国”</span>圣马力诺一路到了亚平宁半岛上濒危的“天空之城”,马上就要进入罗马这座永恒之城了。这一路上历史在崛起、鼎盛、衰亡的演变里化作令人震撼的教堂、建筑、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叠彩纷呈不断撞击人的心灵,甚至让人一度感到窒息。精神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个西方文明的摇篮塑造出的欧洲人文环境实在是太丰富了,试想如果欧洲版图里没有意大利那真是黯然失色,毫无灵魂可言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快到罗马了,这意味着又一部大部头就要徐徐打开了,而且下边的路是自由行了,初识的紧张、喜悦、感慨、期待等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统统装进了我们的行囊,带着超越了自己的目光,我们再次返回罗马走近了翻看这部巨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