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李恒(香滨墨客)</b></p><p class="ql-block"><b>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划破黎明寂静的枪响,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光荣诞生。自此,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中国人民也从此有了能够捍卫山河、守护人民安宁的坚强后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九十八载风雨征程,人民军队的番号虽几经更迭,但其始终如一的根本宗旨从未改变,那就是——全新全新为人民服务,而正义而生,为人民而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八一南昌起义油画</b></p> <p class="ql-block"><b>九十八载风雨征程,人民军队历经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华南抗日游击队(涵盖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潮汕韩江纵队、梅埔韩江纵队)以及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众多序列与番号的演变。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民军队始终坚定不移地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与最高使命。从无到有,由弱渐强,人民军队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正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也是其永不褪色的初心与灵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旗</b></p> <p class="ql-block"><b>十四载浴血奋战,中华儿女以钢铁意志铸就民族脊梁。面对山河破碎的华夏大地,为了守护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人民军队挺起胸膛,用生命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以不屈的斗志与敌人殊死搏斗,因为他们心中铭记:身后是祖国、是亲人、是不可忘却的家仇国恨。我们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中惨死的无辜同胞,永远控诉731部队犯下的灭绝人性之罪!更永远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正是他们的英勇与牺牲,唤醒了东方沉睡的雄狮,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傲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臂章</b></p> <p class="ql-block"><b>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可谁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蒋介石竟不顾四万万同胞的反对,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战火再次燃起。</b></p><p class="ql-block"><b>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包括华北军区部队),历经四年斗争,从兰州战役、辽沈战役到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再到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一场场战役打得惊心动魄。我们从北打到南,从冰天雪地打到春暖花开,最终消灭国民党军807万,迎来了最后的胜利。</b></p><p class="ql-block"><b>如今回想起前辈们的事迹,仍然心潮澎湃,为之感动。那段岁月虽苦,却也热血沸腾。们用脚步丈量山河,用信念点燃希望,用一场场胜利书写了属于人民的辉煌篇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陆军胸标</b></p> <p class="ql-block"><b>1950年6月,朝鲜半岛烽烟骤起,内战爆发。美国迅速以武力介入,不仅悍然干涉朝鲜事务,更派遣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将战火推进至鸭绿江畔,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面对如此严峻局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果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迅速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开启了一场捍卫正义、守护和平的伟大斗争。</b></p><p class="ql-block"><b>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正式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这场战争历经两个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协同,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将敌军从鸭绿江与图们江边击退至“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部的广大国土,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此后,中朝军队构筑起坚如磐石的纵深防御体系,成功粉碎敌军多次重点进攻,并在反细菌战中展现出顽强斗志。战线最终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同时中朝军队还发起多轮主动进攻,迫使侵略者不得不走向谈判桌。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结束。</b></p><p class="ql-block"><b>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为远东乃至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场战争深刻影响了国际格局,展现出正义力量的不可战胜,其历史意义深远而持久。</b></p><p class="ql-block"><b>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圆满完成使命,全部撤离朝鲜,凯旋归国。这一庄严时刻,标志着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政策,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国际和平的真诚追求。</b></p><p class="ql-block"><b>为铭记这场伟大战争的起点,党中央于1951年10月25日决定,将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入朝第一战的日期,正式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这一决定不仅寄托了对英烈的缅怀,也激励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b></p><p class="ql-block"><b>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奋斗的强大动力。2021年9月,在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抗美援朝精神”赫然在列,成为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重要旗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b></p> <p class="ql-block"><b>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庄严宣告成立,张爱萍将军身兼司令员与政委,开启了人民海军的崭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的海军最高指挥体系全面构建。萧劲光将军出任首任司令员,刘道生将军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王宏坤将军被任命为副司令员,罗舜初将军出任参谋长,随后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相继组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旗</b></p> <p class="ql-block"><b>自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一个崭新的军种——人民海军正式诞生。作为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中坚力量,海军成为独立军种,其级别为正大军区级。指挥机构包括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装备部,体系完备、职责分明。</b></p><p class="ql-block"><b>自1956年起,南越军队便持续非法占据中国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并曾在不同阶段短暂占领甘泉岛等地。1973年9月,南越进一步宣布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划入其版图,严重侵犯我国主权。1974年1月,南越派出舰队北上,于1月17日再次占领甘泉岛与金银岛,甚至开枪射击,造成我方渔民与民兵伤亡,并攻击我巡逻舰艇。面对挑衅,中国迅速增派舰艇加强巡逻,并在总参谋部作战室成立六人领导组,由邓小平与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亲自指挥,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负责具体作战部署。</b></p><p class="ql-block"><b>海战第一阶段于1974年1月19日打响。当天,中国海军4艘小型舰艇在永乐环礁海域与南越4艘美式大型舰船展开对峙。双方对峙多时,最终南越军队率先开火,战斗随即爆发。在激烈交火中,中国海军两艘增援舰及时赶到,扭转战局。此役,我军成功击沉南越护卫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敌舰最终仓皇逃离战场。</b></p><p class="ql-block"><b>海战第二阶段紧随其后。邓小平果断提议乘胜追击,收复被占岛屿,并电令许世友于1月20日发起夺岛作战。我军迅速行动,一举收复甘泉岛、金银岛等长期被南越侵占的西沙岛屿,彻底终结了自1956年以来南越对西沙地区的非法占领。</b></p><p class="ql-block"><b>在这场仅持续两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毙伤南越官兵100余人,俘虏48人,取得了辉煌战果。尽管在军力对比上,我军处于明显劣势——南越参战舰艇总排水量达5983吨,其中5号与16号舰各达2040吨,4号舰1253吨,10号舰650吨;而我军初期参战的4艘舰艇总排水量仅1700吨,甚至不及敌方一艘大型舰艇。即便如此,我英勇海军官兵仍以弱胜强,用智慧与勇气书写了现代海战史上的奇迹。</b></p><p class="ql-block"><b>如今的中国海军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和岸防兵部队构成,具备在水面、水下及空中多维空间作战的综合能力。其核心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抵御来自海上的敌对入侵,坚决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臂章</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同时设有各类海军院校及科研、试验机构,构建起完整的教育、科研与实战体系。</b></p><p class="ql-block"><b>近年来,海军列装了以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装备,配套的导弹、鱼雷、舰炮及电子战系统也陆续投入使用。海军已拥有大型区域防空舰、核动力潜艇等世界先进武器平台,海军航空兵亦装备了轰炸机、巡逻机、电子干扰机、运输机等新型作战飞机。</b></p><p class="ql-block"><b>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役舰艇总吨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上武装力量,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胸标</b></p> <p class="ql-block"><b>1949年5月4日,六架美制国民党B-24轰炸机对北平南苑机场(今北京市)实施空袭,来自天空的威胁令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深感建设一支强大人民空军的紧迫性。他意识到,没有空中力量的保障,国家难以抵御敌人的空中打击;军队若无制空权,即便陆军再强大,也难逃空中压制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便在敌机轰炸的阴影下浴血奋战。如今,随着全国解放在即、新中国即将诞生,建立空军已成当务之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空军军旗</b></p> <p class="ql-block"><b>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亚楼将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萧华将军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标志着人民空军领导机构的初步建立。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原军委航空局随之撤销,其人员与业务全部移交空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下设参谋部(司令部)、训练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部及空军直属政治部等多个职能部门,为空军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b></p><p class="ql-block"><b>1949年4月至1950年1月间,华北、华东、华中(后改称中南)、西北、西南、东北六大军区相继设立司令部航空处,隶属各军区建制,统一负责接收、管理国民党空军遗留的航空设施、物资与人员,开展航空相关业务。这一阶段为空军早期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b></p><p class="ql-block"><b>1950年8月至1951年12月,以各军区航空处及陆军部分军、师机构为基础,华东、东北、西南、中南、华北、西北六大军区空军司令部相继成立,标志着空军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为空军部队的统一指挥与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臂章</b></p> <p class="ql-block"><b>1952年3月,中央军委作出重要决定,对全国战略区内的空军部队、学校与机关实行军委空军与各大军区双重领导体制。其中,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作战指挥,军委空军则侧重建制领导,空军部队的建设与管理由军委空军统一负责,进一步强化了空军的集中统一领导。</b></p><p class="ql-block"><b>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陷入危机,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作战后不久,中共中央果断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与抗美援朝作战,为空军实战锻炼提供了重要契机。</b></p><p class="ql-block"><b>1951年3月,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正式成立,统一指挥志愿军空军作战。随后,1951年11月,首个空军军部在辽西省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组建;1952年8月与1953年3月,又分别在辽东省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上海、山东潍坊等地陆续组建空军军部,极大增强了空军部队的指挥与作战能力。</b></p><p class="ql-block"><b>在飞行员人均飞行喷气式战机时间不足一百小时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年轻的人民空军毅然出击,迎战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王海、张积慧、刘玉堤、孙生禄、罗沧海、韩德彩、毕武斌、王天保等众多空战英雄,他们英勇无畏,创造了令敌胆寒的“米格走廊”,打破了美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如今的中国空军已发展成为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兵、气象保障兵等多个兵种组成的现代化高技术军种。其作战力量涵盖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种机型,具备全天候、全疆域、全维度作战能力,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重要战略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前身——第二炮兵,诞生于1966年7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这支肩负特殊使命的部队,自成立之初便直接受中央军委指挥,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职责在于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执行核反击及常规导弹的精确打击任务。作为掌握“大国利剑”的神秘之师,第二炮兵从组建之日起便承担着捍卫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对于潜在的敌对势力而言,“二炮”犹如古希腊神话中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军旗</b></p> <p class="ql-block"><b>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与第二炮兵这一独立兵种共同构成。尽管“二炮”与陆海空三军同属正大军区级别,但其兵种身份与军种仍有区别。作为直属于中央军委的战略力量,第二炮兵虽身着陆军制服,实则与陆军并无隶属关系。其名称“二炮”在成立之初的使用,主要出于保密需要,是一段历史的印记,也是一段低调而坚定的守护。</b></p><p class="ql-block"><b>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隆重举行仪式,正式将第二炮兵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并授予军旗,标志着第二炮兵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正式升格为独立军种。从“二炮”到“火箭军”,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中国核力量发展历程的缩影,是国家军事战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b></p><p class="ql-block"><b>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大会,向陆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发表训词。这一庄严时刻,标志着中国军队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与优化,也标志着火箭军作为独立军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臂章</b></p> <p class="ql-block"><b>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基石,是一支核常兼备、攻无不克的现代化战略力量。东风浩荡,雷霆万钧,火箭军以“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时刻守护着国家主权与安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这支从历史中走来的劲旅,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强军篇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作为国家战略性兵种,承载着捍卫太空安全、服务国家发展的神圣使命。其组建不仅标志着我国军事力量在新领域的战略拓展,也体现了维护国家太空权益、促进和平利用太空的坚定决心。</b></p><p class="ql-block"><b>2024年4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军事航天部队正式组建,并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此次改革同步撤销了战略支援部队的番号,对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及信息支援部队的领导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调整,构建起更加高效、协同、统一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军旗</b></p> <p class="ql-block"><b>浩瀚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与梦想。太空安全不仅关乎国家战略利益,更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强大的军事航天部队,将有力提升我国安全高效进入太空、开发利用太空的能力,增强应对太空危机、实施综合治理的效能,为和平利用太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坚实保障。</b></p><p class="ql-block"><b>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贯立场,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包容、共赢的全球太空治理体系。中方愿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太空的国家携手并肩,深化交流、拓展合作,共同维护太空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安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臂章</b></p> <p class="ql-block"><b>2025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正式启用军旗,象征着这支新型战略力量迈入崭新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在太空领域国防力量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稳步前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是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下的新型战略性军兵种,是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关键力量。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正式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网络空间部队由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调整网络空间部队的领导管理关系,标志着我国网络空间作战力量迈入更加专业化、体系化的新阶段。</b></p><p class="ql-block"><b>网络空间部队的成立,是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作出的战略回应。近年来,“蜂巢”勒索软件、“太阳风”漏洞攻击等事件频发,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网络空间部队的组建,旨在全面提升国家网络防御能力,构建主动防御、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网络安全体系,切实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军旗</b></p> <p class="ql-block"><b>加强网络空间部队建设,是筑牢国家网络边防、提升网络攻防能力的重要举措。部队将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强化网络态势感知、威胁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守得住、察得清、反制快”,坚决捍卫国家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b></p><p class="ql-block"><b>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也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手段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威胁,网络空间部队的建设不仅关乎国防现代化,也关乎国家整体战略安全。部队将不断提升技术实力与作战水平,为构建安全、稳定、可控的国家网络空间提供坚强保障。</b></p><p class="ql-block"><b>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网络治理理念,积极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部队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中国维护自身网络主权的决心,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负责任大国的担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臂章</b></p> <p class="ql-block"><b>2025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正式启用军旗,标志着这一新型作战力量正式融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序列。军旗的升起,象征着网络空间部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预示着中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防御与作战能力迈上新台阶,为国家安全和全球网络稳定贡献坚实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胸标</b></p> <p class="ql-block"><b>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归属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这是我国军事力量体系改革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军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背景下,对网络信息体系战略支撑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全新布局。</b></p><p class="ql-block"><b>信息支援部队作为我军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承载着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与运用的关键使命。其在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战争打赢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强军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军旗</b></p> <p class="ql-block"><b>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原战略支援部队番号正式撤销,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的领导管理关系也相应作出调整,标志着我军信息作战力量体系的深度重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臂章</b></p> <p class="ql-block"><b>2024年8月1日,“中国信息支援”新媒体账号正式上线,标志着信息支援部队在传播强军声音、展现部队风貌、引导舆论方向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新媒体平台,部队将更贴近群众、贴近时代,传播科技强军、信息制胜的正能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年6月,信息支援部队正式入驻“中国军号”客户端,进一步拓展了部队信息发布与对外交流的数字化平台,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与影响力,为构建现代化军事传播体系注入了新动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正式发布信息支援部队军旗旗面式样。该军旗以八一军旗为基础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彰显人民军队高度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坚定信念。军旗设计延续军种军旗上下设置、黄金分割的基本模式,选用具有信息支援领域特色的图案与色调,强化战略性兵种</b></p><p class="ql-block"><b>属性定位,激发部队荣誉感与使命感。</b></p><p class="ql-block"><b>信息支援部队军旗在风格式样与内涵意蕴上,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军旗一脉相承、体系协调。整体布局延续军种军旗的基本模式,主色调鲜明、辨识度高,辅以简洁有力的条纹设计,既体现信息支援部队的专业特色,也彰显其作为战略性兵种的重要地位。</b></p><p class="ql-block"><b>信息支援部队军旗自2025年8月1日正式启用,标志着该兵种正式融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体系,成为新时代强军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军旗的启用不仅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也为信息支援部队在新时代履行使命任务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的组建,标志着具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正式确立,为军队的高效运转和战斗力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b></p><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保障体系最早被称为“后勤”,不仅设有总后勤部,各大军种、武警部队及军区也各自设有后勤部门。随着军队建设的不断推进,后勤保障逐渐向“联勤”模式转变,以适应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高效、精准、协同的新要求。</b></p><p class="ql-block"><b>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对军队后勤体系进行改革。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提出了“聚焦式后勤”理念,强调以准确、及时的方式为作战部队提供全面保障,以适应现代战场节奏快、物资消耗大的特点,从而确保作战部队始终处于最佳作战状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军旗</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改革从未停歇。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三军联勤”的构想,并在济南军区率先展开试点。实践证明,这种联勤模式不仅保障有力,还能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与浪费,为后续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b></p><p class="ql-block"><b>随着新型军种的不断涌现,传统上各军种各自为政的后勤保障体系逐渐显现出交叉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建立统一的联勤保障部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保障能力的整体提升。</b></p><p class="ql-block"><b>联勤保障部队的建立,是为了与新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相匹配。这支部队由原来的战略后方基地、军区联勤分部等后勤力量整合组建而来,在名称、隶属关系和职能定位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标志着后勤保障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臂章</b></p> <p class="ql-block"><b>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及各保障中心授旗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之后,又一支由习主席亲自授旗的直属部队。</b></p><p class="ql-block"><b>同年,各地军代处由善后办转隶至联勤保障中心,标志着联勤保障体系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保障力量的整合更加系统、高效。</b></p><p class="ql-block"><b>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联勤保障部队首次对外发布战歌,标志着这支新型保障力量在精神文化层面也逐步形成独特风貌,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使命感。</b></p><p class="ql-block"><b>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联勤保障部队方队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庄严检阅。这是该部队组建以来首次公开亮相,意义非凡。</b></p><p class="ql-block"><b>联勤保障部队主要由“一基地、五中心”构成,整合了原总后勤部系统的多支保障力量。其基地与中心的布局选址,充分考虑了军改后的新体制需求,体现了科学规划与战略布局的统一。</b></p><p class="ql-block"><b>作为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核心力量,联勤保障部队涵盖了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多个领域。按照“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总体要求,部队正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全面提升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力量。</b></p><p class="ql-block"><b>在隶属关系上,联勤保障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具有鲜明的战略属性。与以往大军区体制下主要由军区指挥的模式不同,这支保障力量面向全军、服务全军,承担着跨军种、跨区域的战略保障任务。</b></p><p class="ql-block"><b>在职能定位上,联勤保障部队突出“联合保障”的核心职能,与联合作战体系高度契合。它不属于任何单一军种,却为各军兵种及武警部队提供通用保障服务;而各军种自身的专用保障任务,则由其内部后勤力量承担。这种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保障体系,既满足了联合作战的现实需求,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不断完善。</b></p><p class="ql-block"><b>2025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正式发布联勤保障部队军旗旗面式样。此次军旗设计以八一军旗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彰显了人民军队高度集中统一、步调一致的优良传统。军旗旗面延续军种军旗上下布局、黄金分割的基本样式,融入具有联勤特色的图案与色调,强化了其作为战略性兵种的定位,激发了部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新式军旗自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启用,标志着联勤保障部队迈入新的发展阶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诞生于1983年4月5日,其历史可追溯至1949年8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部队始终由党中央、中央军事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的神圣使命。</b></p><p class="ql-block"><b>1949年8月,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应运而生。这支队伍隶属于中央公安部建制,肩负着保卫中央机关、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北京安全的重任,成为新中国警卫力量的起点。</b></p><p class="ql-block"><b>1949年12月,随着全国解放进程的推进,各地原有的公安武装力量被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标志着全国公安武装力量的初步统一与规范化。</b></p><p class="ql-block"><b>1951年9月,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将全国范围内的内卫、边防和地方公安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由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了公安武装的军事化管理与指挥体系。</b></p><p class="ql-block"><b>1955年7月,国防部发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标志着公安武装力量正式成为解放军序列中的一支独立军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b></p><p class="ql-block"><b>1957年8月29日,中央军委发布电令,决定自9月1日起撤销公安军军种番号,各地公安军转由各军区领导,恢复“人民公安部队”称谓,开启了公安武装力量管理体制的新一轮调整。</b></p><p class="ql-block"><b>1959年1月1日,公安部队正式整编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标志着我国武装力量体系中一支新的重要力量悄然崛起,逐步形成独立建制。</b></p><p class="ql-block"><b>1962年1月,全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机构正式成立,部队全称定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标志着武警部队组织体系的初步完善与职能的明确。</b></p><p class="ql-block"><b>1963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罗瑞卿关于部队改名的报告,决定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自此,部队隶属公安部建制,实行中央军委与公安部双重领导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其职能定位。</b></p><p class="ql-block"><b>1966年7月,公安部队番号再次撤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其领导机关转为第二炮兵领导指挥机构,全国公安部队分别编入各大军区及省军区系统,地方公安力量则交由军分区和县武装部领导,标志着公安武装力量与解放军的深度融合。</b></p><p class="ql-block"><b>1976年1月1日,县、市公安中队重新划归公安机关建制领导,并更名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标志着武警力量在地方的逐步恢复与重建。</b></p><p class="ql-block"><b>1979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批转乌兰夫在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将义务兵役制与地方职业民警制统一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体制,组建统一的边防武装警察队伍,边防武警建设逐步向正规化迈进。</b></p><p class="ql-block"><b>1980年1月,边防武装警察正式改为人民边防武装警察部队,标志着边防力量的统一与专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b></p><p class="ql-block"><b>1982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承担地方内卫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与原有的边防、消防等警种整合,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随后,交通、水电、黄金三支基建部队也被纳入武警序列,武警部队的职能进一步拓展。</b></p><p class="ql-block"><b>1983年4月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各省(市、区)设立武警总队(师级),各地(市、州、盟)设立武警支队(团级),各县(市)设立武警大队或中队(连级),标志着武警部队组织体系的全面建立。</b></p><p class="ql-block"><b>1984年3月23日,全国警卫人员正式列入武警部队序列,进一步强化了武警部队在国家警卫安全领域的核心作用。</b></p><p class="ql-block"><b>1985年1月1日,原属基建工程兵系统的水电、交通、黄金部队正式划归武警部队序列,并在武警总部设立相应指挥部,标志着武警部队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中也承担起重要职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旗</b></p> <p class="ql-block"><b>1985年8月,公安部相继发布《关于改善和调整边防体制的通知》与《关于改进和加强消防部队领导管理的几项规定》,明确将全国边防武装警察和消防武装警察从武警总部建制中划出,交由各级公安部门直接领导。这一举措标志着武警体系内部管理结构的重大调整,也为后续武警部队职能的优化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1988年2月4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地的武装森林警察正式纳入武警部队序列,并在林业部设立森林警察办公室,统一管理森林警察事务。这支始建于1948年的队伍,历经多次调整与改革,从最初的武装护林队逐步发展为专业化、正规化的森林警察力量。至1988年,森警部队全面实行现役制,成为国家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力量。</b></p><p class="ql-block"><b>1995年3月,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对武警部队的领导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原有的“一统二分”体制调整为“两统一分”,即由国务院与中央军委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并由各级公安机关分级指挥。这一改革强化了中央军委对武警部队的直接领导,提升了武警部队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反应能力与执行效率。</b></p><p class="ql-block"><b>1996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将解放军陆军中的14个乙种步兵师转隶武警部队,作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进一步增强武警内卫部队的战斗力与机动能力。此举不仅优化了武警部队的兵力结构,也使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事件中具备更强的实战能力。</b></p><p class="ql-block"><b>1996年12月,鉴于武警部队编制人数众多、任务繁重且地理位置特殊,中央军委决定将武警部队总部由副大军区级升格为正大军区级,并在1995年至1999年间,逐步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武警总队升格为副军级单位。这一系列调整提升了武警部队的组织层级与指挥效能,为后续改革打下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1999年,原武警北京市第一总队与第二总队合并,重新组建武警北京总队,下辖第1、第2师及多个直属支队。这一整合不仅优化了首都地区的武警力量布局,也提升了北京地区安全保卫工作的统一性与协调性。</b></p><p class="ql-block"><b>1999年初,原属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列入武警部队序列的水电、黄金、交通、森林部队,正式交由武警总部统一领导。此举强化了武警部队对专业力量的集中管理,提升了其在国家重大工程保障与应急救援中的综合能力。</b></p><p class="ql-block"><b>1999年7月,武警总部森林指挥部正式组建,标志着森林警察部队的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系统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b></p><p class="ql-block"><b>200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调整武警北京总队、新疆总队等级问题的批复》,武警北京总队与新疆总队升格为正军级单位。这一调整体现了中央对首都与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增强了武警部队在关键地区的应急处置能力。</b></p><p class="ql-block"><b>2012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与国务院联合批复,决定将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指挥部升格为副军级单位,邸明与吴玉科分别担任司令员与政治委员。这一举措强化了武警部队在边疆地区的组织架构与指挥体系,为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b></p><p class="ql-block"><b>2017年12月28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调整后,其根本职能属性未发生改变,仍不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同日,正值天安门国旗班成立35周年纪念日,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即将完成历史使命,转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b></p><p class="ql-block"><b>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担负国旗护卫与礼炮鸣放任务。这一调整标志着武警部队与解放军在国家重大礼仪任务中的职能分工更加清晰,也体现了国家对仪仗任务专业化的更高要求。</b></p><p class="ql-block"><b>2018年1月1日零时起,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与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三级领导指挥体制。《决定》明确指出,武警部队归中央军委建制,不再列属国务院序列,实现了武警部队领导体制的历史性变革。</b></p><p class="ql-block"><b>2018年1月10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武警部队授旗仪式,习近平亲自向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宁与政治委员朱生岭授旗。此次授予的军旗为专为武警部队设计的武警军旗,区别于代表解放军全军的八一军旗,标志着武警部队正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b></p><p class="ql-block"><b>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将原列武警部队序列、由国务院部门领导管理的现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建制,同时将国家海洋局领导管理的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此外,武警部队中承担民事属性任务的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并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武警部队海关执勤兵力也同步撤收。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彻底理顺了武警部队的领导管理与指挥使用关系,推动武警部队向更加专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臂章</b></p> <p class="ql-block"><b>2021年8月1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徽正式启用,标志着武警部队形象标识体系进一步完善,彰显了武警部队在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庄严使命与责任担当。</b></p><p class="ql-block"><b>2022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统一制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士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士退休证》以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士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士退休证》,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启用。这一举措不仅规范了军士身份的识别体系,也进一步提升了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强化了部队凝聚力与战斗力。</b></p><p class="ql-block"><b>2024年8月30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功举办了“长城-2024”反恐国际论坛,汇聚多国反恐精英,共商合作之道。此次论坛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国际反恐领域的责任与担当,也彰显了武警部队在反恐维稳方面的专业能力与坚定决心。</b></p><p class="ql-block"><b>如今的武警部队由内卫部队、机动部队和海警部队三大警种组成,构建起多维联动、快速反应、全域作战的现代化武装力量体系。他们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守护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简称预备役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参与社会建设的坚强后盾。这支力量在和平时期默默耕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有力保障。</b></p><p class="ql-block"><b>预备役部队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主体,依照解放军的统一编制组建,纳入人民解放军序列。平时,他们按照总参谋部的部署开展军事训练,不断提升军事素质与快速反应能力;战时,则根据国家动员令迅速转为现役部队,投身国防一线。同时,在特殊时期,他们依法协助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b></p><p class="ql-block"><b>自2020年6月起,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调整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决定》,标志着预备役部队建设迈入新阶段。这一改革强化了部队的统一领导与集中指挥,为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至2024年10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正式发布《预备役人员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规范了预备役人员的选拔、管理与使用,为部队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b></p><p class="ql-block"><b>中国预备役制度的建设始于1955年。当时,国防部发布《关于组织预备役师的命令》,在成都、武汉、昆明、兰州等军区率先组建预备役部队,开启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篇章。然而,随着形势变化,1957年6月军委发布《关于改进兵役工作的指示》,将民兵与预备役制度合并实施,1958年3月,预备役师机构集体转业,预备役制度一度中止。</b></p><p class="ql-block"><b>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中央军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决定恢复预备役制度。这一决策明确了武装力量建设应以精干常备军为核心、以强大国防后备力量为支撑的发展方向,为预备役部队的重建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1983年5月,总参谋部发布通知,规定预备役部队实行统一编制,并授予相应军旗、番号与印章,标志着中国预备役部队正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从此,这支力量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国家军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b>1986年8月10日,三总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序列,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家武装力量中的地位。此后,预备役部队在组织结构、训练体系、动员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与现役部队的有机衔接。</b></p><p class="ql-block"><b>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为预备役军官的选拔、培训、晋升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预备役制度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b></p><p class="ql-block"><b>1996年3月24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预定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工作的指示》,推动预备役军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至20世纪末,预备役部队已发展为一支涵盖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多个兵种的合成力量,成为国家国防动员体系中的中坚力量。</b></p><p class="ql-block"><b>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共同组成。这一法律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预备役部队在国家军事体系中的法定地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臂章</b></p> <p class="ql-block"><b>自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强化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升了部队的统一性与执行力,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实行全民皆兵的重要组织形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民兵臂章</b></p> <p class="ql-block"><b>2025年6月24日,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将安排民兵方队参阅,这是民兵首次参加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民兵胸标</b></p> <p class="ql-block"><b>九十八载风雨征程,人民军队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守护着祖国的领土、领空与领海安全和社会稳定!用忠诚与担当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疫情等重大任务中,共和国军人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值此建军佳节之际,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全体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你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永放光芒,愿我们的祖国因你们的守护而更加安宁繁荣。节日快乐,最可爱的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27—202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2025年8月1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帽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军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