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福建行-D10

丰盛人生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到了泉州,打车过去订的民宿,民宿特意选在西街,就是图个方便嘛!</p> <p class="ql-block">  顶着中午的大太阳,找了家老字号的面线糊尝了一下,配着醋肉、大肠和油条,撒上葱花和胡椒粉,再加点醋,是挺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吃完回民宿休息,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下午四点再出行,天开始有点阴了。</p><p class="ql-block"> 步行前往开元寺,这座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寺,大门却没有显眼的标识。因为不需要预约也不需要门票,所以入口处人来人往,完全没有佛门净地应有的那种神圣和神秘感。</p><p class="ql-block"> 踏入大门,左右两侧矗立着哼哈二将,但没有看到四大天王和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的树木很粗壮,一看就是经历了历史的古树名木。</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悬挂的是“桑莲法界”牌匾,殿内主要供奉的五尊佛像为佛教密宗的五方佛,另外还有普贤和文殊菩萨、关羽和韦陀菩萨,这设置跟禅宗寺庙的布局差异明显。 </p><p class="ql-block"> 可见,开元寺应是一座以汉传佛教(禅宗为主)为根基,兼容了部分密宗文化遗存的多元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内种植有大量的龙眼树,看树干估计起码也是一两百年的,树上挂满了果实,应该马上就熟了。</p><p class="ql-block"> 整个寺内都是穿着古装带着簪花的小姐姐,摄影师带着拍摄,将整个寺庙好的摄影点位背景都占据了。</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这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称,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p><p class="ql-block"> 东西塔均为平面八角仿木楼阁式建筑,结构为塔心柱式。东西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石构建筑史上的杰出范例。</p><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西塔是泉州古城的标志,见证了泉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  位于西塔旁有一麒麟壁,该壁原为泉州府城隍庙前的照壁,1974年移置到开元寺保护。</p><p class="ql-block"> 麒麟壁主体正中用交趾陶镶嵌出的一只硕大神兽,神兽作回首顾盼状,嘴咬铜钱,眼睛盯着悬挂于身上的钱币状太阳,脚下配嵌砖雕的元宝、如意等吉祥物。</p><p class="ql-block"> 交趾陶及砖雕的装饰工艺精湛,比例恰当,色彩和谐,气韵盎然,精美程度不下北京故宫北海的清代五彩琉璃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  五点半,开元寺要关门了,大批的游人转到了西街上,西街显得热闹和拥挤起来,两旁的商贩也开始卖力地吆喝。</p> <p class="ql-block">  晚餐找了一家红鲟饭比较出名的店,我同时将这姜母鸭和醋肉也一起点,一次性将最具代表性的泉州菜都试过了,味道还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吃完晚饭,散步逛古城,晚上钟楼这里还是挺热闹的。就是这所谓的钟楼太朴素无华了,跟小县城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经过了这间基督教泉南堂,这教堂建筑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庄重与闽南传统建筑的精致。</p><p class="ql-block"> 主体结构采用花岗岩条石仿古自然面砌筑,青石为基,双轨浆砌,外墙覆盖米黄色外墙涂料,屋顶为哥特式尖顶设计,窗户采用彩色玻璃窗样式。晚上几条线条勾勒出建筑的主要线条和轮廓。</p> <p class="ql-block">  走到了金鱼巷,巷口就是东来菜头酸的店,卖酸萝卜杨桃等腌酸水果,买了点尝尝也是助消化吧!还买了瓶特浓油柑汁,味道还不错,能够接受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喝着油柑汁,就看到有人在布设演出器材,问了一下,哦!原来有“南音”演出。</p><p class="ql-block"> 金鱼巷11号有个“古城南音阁”,长期组织公益演出,刚巧在2025年7月27日-8月26日期间,金鱼巷口每周二、四、日19:30有“新南音”非遗专场演出。</p><p class="ql-block">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主要流行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及台湾、香港地区,也流传于东南亚的闽南人聚居地。</p><p class="ql-block"> 南音采用闽南方言演唱,唱腔婉转悠扬,讲究“咬字吐音”,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特点,唱法细腻,具有浓郁的闽南韵味。</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听不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