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铭记铁道兵

泉水叮咚

<p class="ql-block">音乐:西江月古筝独奏</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高先生 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2025年07月31日 20:06 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的夏天,铁道兵十师的战友来到了当时的天峻县烈士陵园,自青藏铁路一期建设打响后,老关角隧道及其展线的修建,让五十一位年轻的战友长眠在了雪域天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梓祥导读:</p><p class="ql-block">由青藏铁路回京一月有余。因为任务在身,年龄、身心原因,高原反应重,没有好好看一看、走一走,匆匆来去,心里欠巴巴的。也不敢许愿再去,这样的“空头支”于自己是压力。</p><p class="ql-block">想那里纯净的山河,想前辈修建的路,埋骨荒野的荒凉、荒谬。我对初相识的张生林、李来所说:“您若到北京,一定要找我,我想听青藏铁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搭乘飞机前的早餐店门外,邂逅“高”先生——身材“高”的意思(他不让我在网络上用他的真名实姓)。见面前彼此知道名姓,他自称铁二代,父亲是修青藏铁路的工人。不完全是这种对铁路的情感,有更宽大的胸襟,他为边疆和铁道兵做过好事,北京的官媒报道过。双手相握,留下微信联系。从此,他几近天天发微信给我,有铁道兵的事儿,他写的诗,拍的照片,制作的视频,留言。他多大岁数?不是一二十岁的罗曼蒂克小伙,而是三两年也要退休的老年人。他还在——从不懈怠、没事找事地做一些“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铁道兵的事。</p><p class="ql-block">我节选一部分他发给我的微信。青藏铁路,高原风光,思想、情感、艺术的融合。按先生鲁迅夸奖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p><p class="ql-block">依《哈利·波特》书中传达的“在困境中坚守希望、用微小善意修复世界”的精神,演变的网络流行语就是:“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p><p class="ql-block">我们甘做“缝缝补补”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