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查,此地原为翟姓人家在此立莊,故名翟家莊。据李氏族譜載:明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李氏自本縣北横口迁此居住,仍沿用原村名。<br> 三門四柱沖天式石牌坊,雲紋雕刻,匾額寫“福星門”、额上雕二龙戲珠、柱下有抱鼓石。<br> 翟家庄村位于井陉县秀林镇,距省會石家莊约50公里,距縣城约8公里,東与袁峪村接壤,西与北秀林村、南横口村隔河相望,石太鐵路从村边经過。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现有153户、549口人,耕地760亩。<br><div> 雍正年間属井陘東路横涧莊轄,民國二十年属井陘縣第四區,1937年日军侵占井陘,沿鐵路线十公里成为敌占區,1945年日军投降后归國民黨井陘縣政府管辖,1953年属井陘一區鄉村,1956年撤區并鄉属南横口鄉。<br></div> 戲樓【在村委会院内,坐北朝南,硬山佈瓦頂式建築,正脊中間有二龍戲珠,兩側有吻獸,垂脊上脊獸。在戲樓東侧立有;公元二零一三年九月翟家莊村民委员会立重建戲樓記. 背面為捲款芳名石碑一通、碑高1.64米,宽0.605米,厚0.113米。碑座长0.90米,宽0.503米,高0.26米。】<br> 在村委會墙上嵌:公元二零一零年仲秋立创建翟家莊村民活动中心記石碑一块、碑长1.175米,高0.575米。<br> 翟家莊村村規民約。 在村委會院内東南角立;二零一六年六月十八李和义先生题照石碑一通、背面为:捐款芳名。碑高1.753米,碑宽0.62米,厚0.12米。碑座长0.80米,碑座宽0.405米,高0.235米。<br> 觀音廟【在村委会对面,坐南朝北,由山門、正殿组成,高薹建築,有五級如意踏跺,山門為硬山頂,脊的兩端有吻獸,兩格扇木門。正殿面闊一間,進深一間,歇山式琉璃瓦屋頂,正脊兩側有吻獸,垂脊有前带廊,两格扇門帶窗,門前設有香臺,香炉上刻“佛光普照”,觀音廟為清代建築。】<br> 大門東侧立;公元二零零二年夏立六月十九日立源遠流長重修老母廟碑記石碑一通、背面為;佈施名單。碑高1.81米,寬0.62米,厚0.104米,碑座長0.766米,寬0.413米,高0.164米。<br> 过街閣【在村東,東临鄉村公路,北、南为民房。閣東西、南北長7米,面積49平方米,閣的東西两侧用青條石券脸,内部用毛石券築券洞,閣頂用青條石压面,现在閣上建筑不复存在。有村民在上面用红砖建一小房,供奉白玉觀音、老張爺、文章爺之位。閣上遺存柱頂石、碑座,此閣为清代过街阁。】<br> 五道爺廟【坐東朝西,面一進一,磚木結構,硬山筒板瓦敷頂,門口梁上懸掛鈴鐺。】<br> 小學校舊址。 民居。 佛龕。 街巷。 影壁墻。 跨甘陶河鐵路大橋。 碉堡【日军侵华期间,為掠夺資源和保障軍事設施安全,在正太鐵路沿线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包括翟家庄村附近的碉堡。这些碉堡是日军侵华的铁证 。<br> 碉堡为砖石木結構,碉堡分为三层,每层用美国制造的85-40鐵轨做支架,非常结实,設有瞭望口和射擊孔,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 。<br> 抗日戰爭时期,國民黨部隊曾炸毁了翟家庄村附近的日军碉堡。解放初期,八路軍在原址修建了新的碉堡,以防止残余坏人对铁路设施进行破坏 。<br> 2023年8月3日,有群众发现翟家庄铁道桥附近的炮楼正在被拆除,引发關注,不少當地群眾認為其具有重要歷史意义,应属于文物加以保护。】<br> 射擊孔。 翟家莊火車站【始建於1907年,随着石太路(原正太鐵路)的建成而设立。原为翟家庄线路所,后改为乘降所,再後来又升级为四等站 。现为四等站,隶属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