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一天即将过去。明天57期致知班毕业,很荣幸轮到传凤英家书。展开手机键盘,内心无限感慨,双手手指在键盘上跳动,像凤英追着家人们在一条奔流的河岸奔跑。</p><p class="ql-block">三百八十多个日夜,就这样被轻轻流过,流成一条看不见的河,是我们10小组家人共度的时光。此刻,我仿佛听见河水最后一次拍岸,声音柔软,却能把心拍疼。</p><p class="ql-block">我们原本是散落四方的良知种子:有人在塞北的风里赶地铁,有人在江南的雨夜里哄孩子,有人在岭南的夜里改方案,有人在关外的风雪里驱车出差的路上。风、雨、雪、夜,各自成诗,却在“致知二班”那一声叮咚里,被同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拾起,放进一个叫“10小组”的瓷盆里。盆不大,却盛得下天南海北;土不厚,却足以让信赖与欣赏悄悄生根。我们没见过面,却早已在文字里拥抱过无数次——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打卡、每一次点赞,都是一次无声的拥抱,温热,带着墨香。</p><p class="ql-block">我常偷偷想象你们的模样:写“大江东去”的你,也许袖口还沾着墨汁;写“人间烟火”的你,也许锅铲正搁在案板,汤咕嘟咕嘟;写“星辰大海”的你,刚关掉办公室的灯,电梯里倒映着一双熬夜的眼睛。写父亲的你,也许正在给父母捶背给母亲揉肩。我想象你们在地铁里把耳机塞进疲惫,在厨房里把油盐写成诗,在孩子的作业本旁把梦想折成纸船。最难的不是忙,不是累,是在忙与累之间,仍给自己留一盏灯,留一页纸,留一声“我来了”。只要有需要,都有人站出来说“我来”,特别是传家书的环节,我深深体会到我们之间的爱有多深,无论卡在谁的手里,从未出现过抱怨。什么是致良知?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心即理?我们用我们的行动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都做到了,就凭这一点,我们配得上给自己鼓掌,配得上把额头贴在屏幕上,对那个小小的自己说一句:你真棒。</p><p class="ql-block">而这一切的背后,站着两位组长。她们像两棵不动声色的树,把根扎在群里,把枝叶伸进我们每一个人的疲惫里。我们熬夜,她们守夜;我们退缩,她们点灯;我们沉默,她们替我们发声。她们不说“加油”,她们把“加油”熬成粥,一勺一勺喂给我们。直到今天,我才敢承认:很多时候,我不是被道理说服,而是被她们眼角那一丝“别怕”的光亮托住。</p><p class="ql-block">共修是什么?是三更灯火下,你写“母亲的白发”,我写“孩子的乳牙”,他写“故乡的炊烟”,三条线在空中轻轻一碰,竟编织成一张网,兜住了彼此的脆弱。我们从未私聊,却早已在功课里交换了最柔软的角落。原来最高质量的交流,不是语音,不是视频,而是隔着屏幕,把一颗心放在另一颗心的节拍器上,让它跳得慢一点,再慢一点,直到同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这群人,被同一种叫作“向上”的磁场吸引,被良知招唤,像候鸟,像萤火,像所有愿意逆风而行的灵魂,不约而同地落在同一条枝桠上。</p><p class="ql-block">今天,枝桠轻轻摇晃,我们要各自起飞了。可起飞之前,请允许我把这个无形的家再描一遍:它是凌晨两点还在闪烁的群头像,是组长@所有人的温柔提醒,是你我笔下“愿世界和平”的宏大,也是“今晚早点睡”的细小。它是我们共同捏出的一个梦,梦里没有高墙,只有纸和笔,没有终点,只有下一行字。</p><p class="ql-block">此刻,我把手从键盘上抬起,像把一粒种子重新放回风里。愿它落在你们每个人的发际、肩头、行囊,落在你们即将奔赴的每一段路上。愿它发芽,长成一棵会开花的树,花朵的名字叫“记得”。记得我们曾把日子拆成三百八十多片,每一片都写着“我在”;记得我们曾把孤独熬成墨,在凌晨的屏幕里互相照亮;记得我们说好,即使山高水远,也要带着10小组的呼吸,继续向前。</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毕业不是句号,是省略号。省略掉眼泪,省略掉迟疑,省略掉所有“我不行”。剩下的,是风,是路,是我们插上的翅膀。愿你们辉煌腾达,也愿你们偶尔疲惫时,想起这群从未谋面的家人,想起那句无声的“别怕”,然后拍拍尘土,继续飞。</p><p class="ql-block">凤英在此,把屏幕轻轻合拢,却把你们永远放进心里。山高水长,我们高处再见。</p><p class="ql-block">此致</p><p class="ql-block"> 张凤英敬上</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是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