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片断2025.02.05

岁月静好z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春伊始,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南京行,这个四十多年前我求学的城市,有些记忆是无法从脑海中抹去的。从鼓楼步行至新街口,中山路二边的地标建筑章显城市的实力,路边的行道树-法国梧桐,更是从民国走来的。</p> <p class="ql-block">接近新街口,便看到夹在林立的高楼之间的这个砖红色的矮楼,还保持着当年看到的那个模样,它便是胜利电影院,曾经在这里看过日本电影,生死恋,知道了栗原小卷,也懵懂了什么叫爱情。</p> <p class="ql-block">金陵饭店,那时想像37层的楼是多么高不可攀,当年站在学校宿舍的楼顶就能看见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记得报纸报道过,金陵饭店以每周壹层楼的速度在长高,周末的时候常去数楼,那个年代,每块砖都是工人们用手垒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新百,来过许多次,老新百虽然只是四层的楼,但在当时也算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超大的屏幕墙,堪比时报广场,只是人家比我们早了几十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所老房子,在它的对面是邮局,也是民国建筑,邮局是常来的,每月要给家里写信,在这里买过最火的生肖猴票。斜对面是工行,工行右边是友谊商店,这店里的东西当然是买不起的,但在这看到了唐三彩,也算是涨知识。在这里还看到了象牙项链,那时大象尚未禁捕,项链虽然只有十几元,但仍然是买不起的,只是每次经过都要进去看看,喜欢象牙项链,缘于那时读过的一本书,高君宇与石评梅,书中提到象牙戒指,还有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向南紧挨着的是同庆楼和四喜汤圆店,老家的长辈来时,带我去过这二个店,同庆楼是饺子馆,进去之后发现这里的饺子和我老家的果然不一样,难怪名字不同。不过这些当年看上去也算豪华的建筑已被如今高楼替代了。</p> <p class="ql-block">乌衣巷,从一本名为千家诗的古诗词小册子里读到了那首著名的古诗,知道有乌衣巷这名字,有一回游夫子庙不经意间在一个小巷口贴着的牌子上看到了乌衣巷三个字,当时一阵激动,古诗里的乌衣巷历经这么多年居然还存在着,而且就在眼前!那时书少,更没有百度和网络,那乌衣巷仅有一米多宽,巷子二边是青砖灰瓦人字顶的平房,在巷口的墙上钉着一个有些斑驳小牌子,金属的还是木头的记不清了,牌上写有乌衣巷三字,曾从巷口向里张望,也没看到王、谢家的高屋华堂,只有住户进进出出,就没敢进到巷子里面去,现今老巷子没找到,只看到这个路牌。</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流淌千年,看不尽的繁华,说不完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