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边城龙潭抗战文物的展示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昨晚在微信上看到民国史研究专家唐凯转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网信办 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抗战文物保护展示主题活动季》的通知,夜不能寐,作为一位老的文物工作者,联想到家乡的抗战时期文物,其数量之多,在沪宁线上镇一级中实属罕见,抗战文物是家乡的财富,它充分展现了家乡龙潭在历史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今制美篇在手机朋友圈中展示一下家乡的抗战文物,同时对家乡的抗战文物利用存在的不足说上几句。</p><p class="ql-block">1. 龙潭火车站日式住宅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控制了南京的交通枢纽,当时京沪线上小小的龙潭火车站也被日军接管,其时龙潭以盛产水泥等建筑材料而享盛誉,日军在接管龙潭火车站期间在站房之南建有一洋房和一座水塔(后均拆除),站房东南侧建一住宅房供日方人员居住。该建筑南北向,四面坡顶,砖木结构,上有天花板,寓所内原有“榻榻米”,后拆除,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中国水泥厂日式住宅建筑</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占驻中国水泥厂时的寓所</p> 龙潭河西街侵华日军马棚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23日中国水泥厂停产,日军占驻该厂以军官名义将该厂交日商三菱系统的磐城水泥株式会社经营,后日军管理工厂整理委员会欲收买该厂,遭到中方拒绝,中国水泥公司被迫以租赁形式租给株式会社经营,日方经营期间,在厂北建造花园洋房一座(已拆除),日式住宅一幢,供日方管理人员居住,前排为卧室,内铺有“榻榻米”,后排为马棚,据居住此屋市民介绍,前排的房子里至今还保留有日本文字,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3.洋桥</p> <p class="ql-block">铁路专用线,从中国水泥厂穿越过便民河,进入沪宁线,这条铁路线仍在(管秋惠/摄)</p> <p class="ql-block"> 日军占领中国水泥厂后,在龙潭火车站与中国水泥厂之间的便民河上架设了铁路“洋桥”,还安排了五节货运车厢,称为“小五挂”,日方通过铁路直接将装载水泥的“小五挂”运到下关码头,供日军军事实施用</p><p class="ql-block">4.四座抗战碉堡</p> <p class="ql-block">被土掩盖数十年的碉堡,如今仅见碉堡之顶。</p> <p class="ql-block">龙厂路碉堡,在原龙潭影剧院后山根下,四周布满荆棘(图片由朱利虎提供)</p> <p class="ql-block">蒙奇石馆馆主蒋金土先生清除了碉堡四周杂草,能让人们入内看清碉堡的另一面(管秋惠/摄)</p> 再翻一点,就底朝天了。 <p class="ql-block">即便在厂区里,也应该将碉堡展现出来。我们对抗战碉堡应该有敬畏之心</p> 龙潭会师亭附近碉堡 <p class="ql-block"> 这四座碉堡分别为:锥子山街39号碉堡、龙厂路碉堡、水泥厂路碉堡、会师亭附近碉堡。从地理位置看,这四座碉堡都位于镇江至南京的路旁,有扼守宁镇公路的功能,为国民政府建造的抗日实施。根据龙潭老百姓反映,龙潭镇的抗战碉堡可能还不止这四座,在便民河与三江河交汇处传有数座碉堡,笔者曾去调查未果,有可能已拆除,也有可能被埋没。锥子山街39号碉堡(当时公布名称为“地堡”),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会师亭附近碉堡、水泥厂路碉堡已入四普数据库内。</p><p class="ql-block">5.南街炮楼</p> <p class="ql-block">南街炮楼被一楼包裹了半边,不知何时能全部展现出来?(刘苏华/摄)</p> <p class="ql-block"> 该炮楼位于古镇南街,抗战期间由地方自卫团建,该炮楼当年建造时,用排排杉木打入地基,以致炮楼至今仍很坚固,没有开裂和下沉的迹象,南街炮楼已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6.张三跑马楼</p> <p class="ql-block">张三跑马楼南侧(维修前,管秋惠/摄)</p> <p class="ql-block">图片右侧楼上为跑马楼平台(管秋惠/摄)</p> <p class="ql-block">近年维修后的张三跑马楼 (刘苏华/摄)</p> <p class="ql-block"> 张三跑马楼是地方老百姓对此楼的俗称,因楼主人张姓兄弟排行第三,又因为楼下四周相通,可以在内骑马巡视而得名,政府公布的名称为“府前路张氏住宅”,跑马楼南侧楼房上为平台层,平台南侧有一道矮墙,墙上留有可供射击的小孔,可惜,在近年的维修中,没有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平台上加建了一层房,抗战时期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了,跑马楼旧时四周还有壕沟,设有吊桥,从这一侧面可见抗战时期龙潭险恶的社会治安环境。该建筑现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 戴二跑马楼</p><p class="ql-block">戴二跑马楼,位于便民河北,在龙潭大桥上可见,此楼的楼主是抗战期间江宁七区区长戴天明的私宅,跑马楼具有防御功能,可在楼内骑马巡视。龙潭老人口中的“戴二张三跑马楼”,此即为其一,此楼前些年拆除,仅留存南边的墙壁,故而不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建造的龙潭大桥,南侧为句容县,北侧为江宁县。</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龙潭宪兵队旧址,位于中国水泥厂内(图片引自孙晓梅烈士简介资料)</p> <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侵华日军龙潭宪兵队旧址尚存,对照上图分析,可以看出上图老照片是从本图相反方向拍摄的,此建筑今已不存(管秋惠/摄)</p> <p class="ql-block"> 此外龙潭镇还有一些抗战时期的建筑已不存,除上文提到的两座洋房外,还有日军在便民河上建造的龙潭大桥、在中国水泥厂里设立的日军龙潭宪兵队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 南京对抗战碉堡环境保护好的有许许多多,最基本的都是要将碉堡展示出来,多年前栖霞区晓庄卫校,将晓庄碉堡环境整治一新,建了一座桥,方便过往学生参观,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内容。此图为南京西山碉堡。(朱禄喜供图)</p> <p class="ql-block"> 即便是侵华日军建的碉堡,也要好好保护,因为我们保护的是侵华日军的罪证。此为上海新浜侵华日军建的碉堡。龙潭两处日军寓所,亦为侵华日军所建,由于权属分别是上海铁路局和海螺中国水泥厂,管理和利用的还不令人满意。</p> 上海一抗战碉堡前的场景 <p class="ql-block"> 上海一抗战碉堡旁还增加了当代雕塑,丰富了抗战文物的内涵(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上海一抗战碉堡前,竖一说明牌,向世人述说抗战的往事(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在抗战碉堡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抗战文物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我初次看到龙潭水泥厂路上的抗战碉堡,心里说不出的酸楚,是谁?竟将抗战碉堡掀翻?我知道这里是在一公路边,不妨将其移到附近合适之地,好在目前还没有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黄天荡遗址,是龙潭的不可移动文物,环境做得很好,我们的抗战碉堡能否也能这样来打造环境?</p> <p class="ql-block"> 上述龙潭文物皆为抗战时期的文物,看得出来,侵华日军在龙潭用军事手段控制工厂、车站,对我们的水泥资源进行掠夺,严格讲,够得上抗战文物的只有上述的四座碉堡,这四座碉堡虽然我们保护了,但管理不够,利用的更不够,呼吁将四座碉堡展示出来,如有困难,可先将居民居住地的锥子山街、龙厂路上的碉堡展示出来,将周边环境整理好,否则,我们真有点麻木不仁了,应该利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抗战文物,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对老镇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任重道远,要有计划性地开展起来,比如何时清理掉碉堡上的覆土?南街的炮楼,何时将包裹炮楼的楼房拆除?让炮楼展示出来,周边铺上小草。我们应该感谢新时代,碉堡、炮楼、跑马楼等民国文物见证了我们今天平安幸福的生活,小时候我就知晓,夏夜家家夜不闭户,这里没有小偷、更没有土匪。面对座座碉堡、炮楼、跑马楼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家乡,我们要为未来留存一些历史记忆,让小镇多点灵气,愿我们共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