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游天下】海幢寺里的观音诞

姚东旭

<p class="ql-block"> 图/文:姚东旭</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788176</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九,正午的阳光穿过海幢寺的飞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寺院里香烟袅袅,礼佛的人比寻常日子多了几倍,红绸在古柏间飘荡,处处透着节日的暖意——这日正是观音诞。</p><p class="ql-block"> 香炉前,几位阿婆正虔诚地跪拜,手中的线香燃出细细的烟,与檐角铜铃的轻响缠绕在一起。她们念叨着心愿,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对生活的期盼。不远处,年轻的母亲抱着婴儿,轻轻抚摸过“送子观音”像的衣角,那尊塑像眉眼温润,衣袂如流水般垂落,是寺里最受妇女们瞩目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观音的名字总与“慈悲”相连。从南北朝时初现的女相,到唐代后逐渐定格的温婉模样,她早已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说,二月十九是她的生辰,六月十九是出家之日,九月十九是成佛之时,一年四次的诞期里,藏着众生对善与美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有白发老者捧着生菜走过,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生菜”谐音“生财”,是观音诞里讨喜的物件。他们相信,这一天的祈愿格外灵验,就像千年前经卷里说的那样,只要心怀虔诚,慈悲的目光总会照亮前路。</p><p class="ql-block"> 香火气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海幢寺的古钟忽然敲响,余音漫过放生池,惊起几只白鹭。这一日的热闹,不只是对神明的敬奉,更是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就像观音像前永不熄灭的烛火,温暖而绵长。</p> <p class="ql-block">  海幢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的海幢寺,素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著名。海幢寺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海幢寺,原址南汉时称为“千秋寺”,明末改为寺院,称作“海幢寺”。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遂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p><p class="ql-block"> 1993年8月,海幢寺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南汉时期该处有千秋寺,后废为民居,明代成为郭氏花园。明末清初,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之意,将佛堂取名为海幢寺。海幢寺既是弘扬佛法之所,又是广州旅游胜地 之一。寺内曾有“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花田春晓”八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幢寺得以重新修复。如今的海幢寺,气魄雄伟,飞檐宝顶,净域宏敞,有三十多位僧人。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座铜佛,高十多米,称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过去佛为迦叶诸佛,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重建后的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威风八面,栩栩如生,其高度、体积为广东省境内寺院之最。</p> <p class="ql-block">  海幢寺内的放生池,里面有乌龟和鱼,宋莲,烟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跟其它佛教寺庙一样,依然供奉着形态威猛、栩栩如生的东、南、西、北方四大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  广州海幢寺隆重举行佛舍利安放仪式</p><p class="ql-block"> 中国新闻网 2018-08-21 11:03 </p><p class="ql-block"> 二十日上午,广州海幢寺旌旗嶓动,僧众聚首,由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教协会永远荣誉会长、海幢寺住持释新成大和尚主持的舍利子安放仪式及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胜会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在此安放的舍利子是印尼一高僧赠与新成大和尚的。一九八七年,新成大和尚应邀前往美国参加旧金山市万佛城的水陆大斋胜会。法会隆重,世界各地不少佛教的高僧大德前往参加。印尼华裔高僧也应邀前往。因缘巧合,高僧与新成大和尚被安排在同一间寮房。相同的信仰、相同的民族使他们交谈十分投契,由于在交往中高僧感受到新成大和尚深有佛缘,故将原准备向万佛城献出、先祖遗留的佛舍利改为赠与新成大和尚。新成大和尚接过舍利子,带回国供奉,并寻找机缘安放。</p><p class="ql-block"> 新成大和尚先后担任过光孝寺、六榕寺、海南省南山寺等三十多间寺庙的住持。一九九三年广州海幢寺恢复宗教活动,新成大和尚驻锡,担任住持。去年新成大和尚发心重建原位于塔殿中,文革期间被毁的舍利塔。今年,请来云浮市新永龙石艺公司按原塔殿中的舍利塔式样进行重建。</p><p class="ql-block"> 舍利塔选连州的红线玉白石建造,高八点四米,塔的四周刻有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像,塔中安放舍利子。舍利塔的建成,终于为来华二十年的舍利子建立了殊胜因缘。</p><p class="ql-block"> 舍利子安放仪式后,海幢寺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胜会,近百位法师昼夜诵经,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国家富强,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海幢寺舍利塔歌</p><p class="ql-block">梁以壮〔明代〕</p><p class="ql-block">杨孚故庐洛阳雪,松枝即是琼瑶树。杨孚一去千百年,杨孚祠屋自朝暮。</p><p class="ql-block">祠屋高在秀山阳,秀山巍巍不易赴。河南本是杨孚名,杨孚第宅是其故。</p><p class="ql-block">第宅今变为僧居,僧居从来僧不悟。山林百亩佛殿开,中立一塔说幻寓。</p><p class="ql-block">塔上佛像中佛骨,骨名金沙亦无数。金沙死骨能利人,活佛当时能普护。</p><p class="ql-block">普护外国不得知,中国有神亦屡屡。杨孚生前世称贤,死后庙貌亦静素。</p><p class="ql-block">岂力不若佛力大,圣贤博施事难措。虚无佛法那可窥,世事浮沉不相顾。</p><p class="ql-block">僧家寂寞要久长,白石泠泠结牢固。白石出在端州旁,气抱星岩夜光注。</p><p class="ql-block">七层灯影玉一围,上逼诸天下凝冱。利己利人僧不言,日掩禅关但挥麈。</p><p class="ql-block">有时放生倚石塔,白石玲珑通鸟语。群鸟向塔塔欲动,似知不知如欲诉。</p><p class="ql-block">何如深潭一白鹅,或起或伏自风雨。</p><p class="ql-block"> 梁以壮(1607年—?),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尊大佛各高10多米,是三世佛。大雄宝殿前的空地东侧是1997年新建成的叫宝严塔石塔,塔的周围有石栏,为平面六角形,莲花基座,八角葫芦顶,檐角悬挂着铁钟。</p> <p class="ql-block">  广州海幢寺佛教文化大楼,占地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修、学、馆为一体的综合弘法楼。文化大楼一、三层为念佛堂、禅堂,供四众修行之用;二、四层设有弘法堂与图书馆,旨在为弘扬恢复佛教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提供平台;五层则是海幢寺历史文化博物馆,供奉佛舍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