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今开始,我们就来唠唠西游那些事儿! </p><p class="ql-block"> 要是把《西游记》当成单纯的打怪升级纪录片,那可真是辜负了吴承恩老爷子藏在字缝里的幽默。你以为孙悟空抡着金箍棒打妖怪是为了护唐僧周全?错了,那分明是只野猴子在跟自己的暴躁脾气较劲;你以为猪八戒揣着钉耙喊散伙是没出息?其实是馋嘴胖子在跟肚子里的馋虫拔河;就连整天念叨“阿弥陀佛”的唐僧,也不是真在跟妖精讲经,而是在跟心里的糊涂账算账。这哪是西天取经,分明是四个“问题人士”的集体心理疗愈之旅。</p><p class="ql-block"> 先说孙悟空,这猴子简直是“叛逆期”的终极代言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就没安分过,闯龙宫抢金箍棒像拿邻居家的糖,闹地府改生死簿跟改作业似的,最后竟然敢跟玉皇大帝叫板,非要争个“齐天大圣”的名头。这哪是神通广大,分明是典型的“全能型自恋”——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谁的规矩都不用守。直到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他才终于明白:再厉害的本事,没了约束也成不了气候。</p><p class="ql-block"> 刚被唐僧救出来时,这猴子还是老样子,见了白骨精变成的姑娘,上去一棒就打死,根本不听师父解释。唐僧念起紧箍咒,他疼得满地打滚,却还是嘴硬:“师父,这是妖精!”后来跟着唐僧走了一路,他慢慢学会了“忍”。遇到红孩儿,被三昧真火烤得差点丧命,他没撂挑子;遇到真假美猴王,被唐僧冤枉赶走,他委屈得哭了,却还是回来继续保护师父。最后到了西天,如来封他为“斗战胜佛”,哪是奖励他打妖怪的本事,分明是肯定他终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这哪里是成佛,明明是“叛逆少年”终于长成了有担当的大人。</p> <p class="ql-block"> 再看猪八戒,这呆子简直是“欲望”的活化石。刚出场时在高老庄强抢民女,被孙悟空抓住了还喊:“俺老猪就是喜欢高小姐,怎么了?”跟着唐僧取经,一路上就没断过念想:看到好吃的就走不动道,见了漂亮姑娘就两眼发直,动不动就喊“散伙”,想回高老庄当他的上门女婿。他的肚子像个无底洞,心里的欲望更是填不满。</p><p class="ql-block"> 可就是这么个“没出息”的呆子,也在悄悄改变。在流沙河,他虽然打不过沙悟净,却还是硬着头皮上,没把师父一个人丢下;在盘丝洞,他被蜘蛛精的美色诱惑,差点栽了跟头,可最后还是忍着馋虫,去请孙悟空来帮忙。最逗的是,他每次喊着要散伙,却从来没真的走成。就像我们总说“不想上班了”,却还是每天准时打卡——嘴上说着放弃,身体却很诚实。到了西天,如来封他为“净坛使者”,说白了就是让他负责收拾各路神仙剩下的供品,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差事。这哪是封官,分明是告诉大家:欲望不可怕,能带着欲望往前走,就是修行。</p> <p class="ql-block"> 沙和尚看起来最老实,整天挑着担子,闷不吭声,像个“工具人”。可你别忘了,他以前是卷帘大将,就因为不小心打碎了玉帝的琉璃盏,就被打下凡间,在流沙河吃了不少路人。这说明啥?他心里藏着一股子“怨气”——觉得自己不就犯了点小错吗,至于这么惩罚我?所以刚遇到唐僧时,他脖子上挂着九个骷髅头,那都是他心里的疙瘩。</p><p class="ql-block"> 跟着唐僧取经后,他慢慢把“怨气”变成了“耐心”。挑担子的活儿最累,他却从没抱怨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吵架,他总是当和事佬,说“大师兄别生气,二师兄也是好意”。他就像团队里的“情绪稳定剂”,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只要他在,大家就觉得心里踏实。最后封他为“金身罗汉”,看似不如佛位风光,可想想看,能把“挑担子”这件小事做到底,本身就是最大的修行。生活里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说唐僧,这师父简直是“理想主义”的极端代表。手无缚鸡之力,却非要去西天取经,坚信“只要心存善念,就能感化一切”。结果呢?被白骨精骗了三次,把孙悟空赶走;被红孩儿的假哭声骗了,差点被吃了;就连小妖怪变个可怜样,他都要停下来“普度众生”。他的善良里藏着“糊涂”,坚持里带着“固执”。</p><p class="ql-block"> 可就是这么个“傻师父”,却从没动摇过取经的念头。哪怕被妖怪抓了无数次,吓得魂飞魄散,只要一被救出来,还是会念叨“徒弟们,我们继续赶路”。他的“糊涂”慢慢变成了“坚定”,“固执”渐渐成了“信仰”。最后拿到真经时,他虽然还是那个文弱的和尚,可眼神里多了份历经沧桑后的从容。这哪是取到了真经,分明是找到了自己心里的“定盘星”。</p> <p class="ql-block"> 其实啊,《西游记》里哪有什么妖魔鬼怪,全都是人心的倒影。孙悟空斗的不是妖怪,是自己的傲慢;猪八戒戒的不是荤腥,是自己的贪婪;沙和尚挑的不是担子,是自己的执念;唐僧取的不是真经,是自己的初心。这一路西天取经,说白了就是一场“与自己和解”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谁不是带着点“孙悟空的脾气”、“猪八戒的欲望”、“沙和尚的固执”,在追寻“唐僧的理想”呢?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像孙悟空一样想抡起棒子;面对诱惑时,我们会像猪八戒一样心里痒痒;走得累了,我们会像沙和尚一样想放下担子;可只要想到最初的目标,我们又会像唐僧一样咬牙坚持。</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西游记》哪是写师徒四人的冒险,明明是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那些打不完的妖怪,是生活里解不完的难题;那些走不完的路,是成长中绕不开的坎坷。最后成佛的不是孙悟空,也不是唐僧,而是那个终于学会了“跟自己好好相处”的你我。这大概就是吴承恩老爷子最幽默的地方——他写了一部神话,却把所有人的心里话都说透了。</p> <p class="ql-block"> 曰是心猿意马,戒心戒意,戒万念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