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兵法之兵阴阳 ‍第七章第四节

冯亚萍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简介</p><p class="ql-block"> 子午是指时间,流注是指在时空作用力的作用下物体与人体血脉的运行方式,即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对物体所产生的不同的作用力方式。子午流注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人用来测知天地、血脉流经及人类行为有规律、有节奏变化的一种理论。</p><p class="ql-block"> “子午”本是两个对立名词,古人用它来表示水与火,南与北,正与反等等,是为了说明“子午”二字是表示相对应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运气论奥》曰:“子者,北方至阴,寒水之位,而一阳肇生之始。”“午者,南方至阳,暑火之位位,而一阴肇生之始。”有“长也、大也”之意。</p><p class="ql-block"> “子午”也指时间,“子”为半夜23时-1时。“午”为中午11时-13时。</p><p class="ql-block"> “流注”二字的意义是形容水的流动。</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是将人体气血,循环周流出入比作水流,从子时到午时,或从午时到子时,随着时间的先后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到时而来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针灸手法则泻时要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而开,过时则闭,这样把握时机来针灸,就会收获。</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子午流注”是人与自然相应的规律,“子午流注”针法的按时开穴,把人体十二经气血的周流,必做潮水一样,定期涨退,并有着一定的规律,用刚柔相济、阴阳相合的原则则指出了一天之中,气血盛衰的时间,而分别规定了六十六穴按时流注开阖的一种特殊针灸去穴法,是以时间为针治的主要条件。</p><p class="ql-block"> 子午流注针灸法,那出神入化的妙用,虽非近代科学所能解释,但千百年的实践表明,其科学价值是无可辩驳的。日本生理学权威石川认为:“经络放射机能与人体各部感觉有关……,或许是有一定规律配合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子午流注”按时取空法主要采取与天下地支相结合的方法来取穴的。如每遇甲日甲戌是就开胆经井穴,下一时辰乙亥为阴时不开穴。甲日12时辰一结束,变转注到乙日开丙子阳时,继续开小肠经荥穴前古。这种取穴法也称“子午流注纳甲法”。</p><p class="ql-block"> 一、子午流注纳甲法</p><p class="ql-block"> 传统的纳甲法运用较为繁杂,近来广东罗定市中医院的曾锋、陈南宫等人对传统的纳甲法进行了改良。用1-60的整数依次代表甲子至癸亥这一六十循环周,这些数字称之为干支代数。同时用1-10的整数表示十天干,用1-2的整数表示十二地支。然后把1、4、2、5、3、0反克取穴表中的干支全部用其相应的代数表示,并加以对照,那么代数开穴规律就可以目了然(见下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表格 10 子午流注纳甲法代数开穴</p><p class="ql-block"> (表中:从“11-10”中各数分别表示从甲子-癸亥六十循环周各干各的顺序代数符号。表最左边“1”—“10”表示十天干的顺序代数符号。“六”则表示在六十循环周中,天干共出现六次。)</p><p class="ql-block"> 由于在六十循环周中十天干循环6周,十二地支循环5周,据此可以列出以下公式(见《中国针灸》2004年第3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X=10N+G 或 10N+G=12U+Z</p><p class="ql-block"> X=122U+Z</p><p class="ql-block"> 式中代表干支代数,G代表天干代数,Z代数地支代数,N为十天干循环的周数,U为十二地支循环的周数。</p><p class="ql-block"> 当G≥Z时,必然N=U=(G-Z) /Z,因此可得第一式:X=5(G-Z)+G</p><p class="ql-block"> 当G<Z时,必然N=U+1=(G-Z+12) /2,因此可得第二式:X=5(G-Z)+G+60。</p><p class="ql-block"> 在实际运用时,用第一式运算即可。当X为正数时,即是干支代数,当X为负数时,使之再加上60,即是其干支代数,亦即是第二式的运算结果。</p><p class="ql-block"> 例如:戌寅代数X=5(5-3)+5=15</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干支代数转换成干支,可用下式:</p><p class="ql-block"> G=X /10……取余数(得“天干”)</p><p class="ql-block"> Z=X /10……取余数(得“地支”)</p><p class="ql-block"> 所求余数相合即为所求,然后对表查穴即可</p><p class="ql-block"> 二、灵龟八法简介</p><p class="ql-block"> “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与“子午流注”三者有相辅相成的意义。“子午流注”重在说明时空结构对人体气血的影响;而“灵龟八法”则在“子午流注”的时空运用基础上,又用太极八卦的古代数学模式,阐明了时空在人体的又一运用法则。“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源于“五运六气”,前者源于“洛书”。洛书是古代演绎宇宙间万物的一种四维时空图,又包含了四种古代数学模式,说明了万物无时不在变化,而变化又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相互牵制又相互吸引。千百年来,洛书被人们尊为珍宝与神物,它熔时间、空间、人为一炉,就现在来看,“洛书”四维时空图中,所存在的四种古代数学模式变化是高深莫测的。</p><p class="ql-block"> 灵龟八法是按日、按时、按卦取穴。其方法是:将日干、日支,时干、时之四个代表数相加,所得总数之和阳日以九除之,阴日以六除之,所除之余数,按八卦的数学来开穴。如无余数阳日仍以九之,阴日则以六计。</p><p class="ql-block"> 1、八法逐日干支</p><p class="ql-block"> 八法逐日干支是取穴这一日的天干与地支的代表数。《针灸大成》曰:</p><p class="ql-block">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p><p class="ql-block"> 丁壬寅卯八成数,戌癸巳午七相耳;</p><p class="ql-block"> 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支干即得知。</p><p class="ql-block"> 这里十、九、八、七、七的代数,即由河图五行生成数而来的。如,甲己化土,辰戌丑未属土,天五生土,地土成之。土之生成数为十,所以天干甲己与地支辰戌丑未均为十。其它可见附图集(河图生成数),但这里的丙辛亥子也为七,是因为水火同属先天始生之物。所以水火相同是为七数。</p><p class="ql-block"> 2、八法临时干支</p><p class="ql-block"> 八法临时干支,即是取穴这一时辰的天干与地支代表数。《针久大成》曰:</p><p class="ql-block">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王丑未八无疑,</p><p class="ql-block"> 丙辛寅申亦七数,丁壬卯酉六顺知,</p><p class="ql-block"> 戌癸辰戌各有五,己亥单加四共齐,</p><p class="ql-block"> 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p><p class="ql-block"> 这里九、八、七、六、五、四的所代数,是由洛书的九数起始,次递减而得来的。</p><p class="ql-block"> 3、运算举例</p><p class="ql-block"> 例:阳日甲戌日,甲戌时,求所开穴位?</p><p class="ql-block"> 解:日的干支甲为十,戌为十;时的干支甲为九,戌为五。相加共为34,以9除之,得3余7,即知为兑卦后溪穴(见附图集:九宫八卦八穴图)。</p><p class="ql-block"> 算式为:10+10+9+5=34÷9=3……7</p><p class="ql-block"> 这样医家就可根据相应的穴位可以治疗的疾病进行针久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子午流注纳甲法</p> <p class="ql-block">人体气血流经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