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一进腊月,天气越发的寒冷,北风镇日的吹着,带来些雪的消息。村头那棵银杏树,池塘边的皂角树,还有田埂上的那些乌桕树,早已落尽了它红的、黄的枯叶,丫叉着枯苍的干枝,直指高远的天空。龟山上的茶叶,还有那些零星的松树,倒还青翠着,只是早上的那道霜,仿佛是昨夜的一场小雪,给这些青翠们覆上一层粉白,像是一位老妪花白的髻。田地里新翻的泥土,一条条的裸露着黑色的肌肉,偶尔有几只鸦雀飞过来啄几口,觅一些残存的谷粒,又扑愣愣的飞向更远的山间。田野便显得空阔而沉寂。</p><p class="ql-block">忙完了田地里活计的男人们,三五结队到山里去砍柴,一家人一年里烧饭、烤火、煮猪食的柴禾都要在这个冬天里砍好,堆在村头、场院、泡桐园里,人口多的的还得引火用的茅草和硬柴条子分开堆,像小山丘似的。而女人们则开始筹备过年的物品,村子里开始漾溢着一股浓郁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2、记得小时候儿童取笑某家,就以童谣讽之:一进某家们,稀饭两大盆,盆里放个碗,碗里站个人,一搅十八转,不转就落沉,豆腐当肉嚥,稀饭当人参。虽是儿童间的笑闹,但豆腐确乎是乡间待客的主菜之一。有谚云:(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不是定例,但可见做豆腐是备年的主要活动之一。</p><p class="ql-block">家乡黄豆的种植方式,算得上是种田人智慧的又一次闪光。豫南大别山丘陵地带的稻田,多是梯田,少有平原那样的大畈,有的田岸高与人齐。为了防止水的渗漏,每年春季插秧前都会将田埂用田泥加宽三五寸,谓之糊田埂,记得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早饭,家家煮面或是煮烫饭,都要加上几块糍粑,说是可以祈保来年田缺不漏水。精明的便利用这新增的三五寸田埂种上一行黄豆,许是田泥肥沃,加之生长期与水稻为伴的缘故吧,田埂上的黄豆往往结角多,颗粒饱,秋天打下的黄豆珠圆玉润,其间还夹杂一些变异的黑豆,黄黑鲜明,颇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记得有一年,我家单是黄豆就打了一百多斤,两箩筐并排放在堂屋的山墙边,高兴得爷爷没事就用手插入筐中搅动黄豆,偶尔还会放一颗在嘴里嚼着,笑咪咪的仿佛那双瞎了的眼都有了精光。</p><p class="ql-block">过年做豆腐,我们家乡论桌,一般一桌豆腐四匣一百块,一桌豆腐需黄豆十五六斤,倘需千张(又叫豆波子)一二十张的,或许还需加个一二斤豆,也有揭豆油的,但对豆腐的筋道有影响,非特别喜好的,是不多揭的。豆腐做回家,是会放在缸里用井水浸泡,过几天换一次水,这样一直过了正月也不会发酸。</p><p class="ql-block">农家豆腐的吃法倒是花样,煎炒烹炸样样齐全,口味全在掌勺者心中,但炸豆腐是过年用做火锅的必备,大的四方块经菜油炸透,金黄金黄的我们称之胡鸭豆腐,在滚烫的火锅汤中翻动,倒是颇为形象贴切,咬一口带着豆腐的绵软与高汤的浓香,满满的是生活的富足与熨贴。</p><p class="ql-block">也有会持家的主妇,算计着好日子的延续,会将一些豆腐用开水淖了,切成豆腐丁,经过几个日头的晾晒,混合一些太阳的能量,伴上鲜红的辣椒面,放在小罐中腌成豆乳,到来年三四月缺菜好用香菜叶调上一盘,咸香中既解决了缺菜的困难,又添加了别样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3、“二十八,打糍粑”,该是为了顺口和搭韵,其实一进腊月,各家都会次第打糍粑,为新年做准备。严格来讲,我们那儿打糍粑更应该叫捣糍粑,就是四个人分别拿了糍粑棍,两两相对,在糍粑缸中捣,这既是力量的宣示,也是技术与配合的默契。高兴的时候,还会呼了号子,绕着糍粑缸转着圈,那蒸熟了的糯米会在这反复的捣杵中不断的粘稠,渐变为绵软而粘滑的糍粑团。</p><p class="ql-block">打糍粑需多人的参与,我们那儿是小山村,谁家糯米蒸熟的香味飘散开来,几乎不用招呼,闲在家的男劳力便会主动上门帮忙,而孩子们则会跑去看热闹。当第一窝糍粑打好摊上木板上的时候,主家便会招呼大家尝鲜,这是人人有份的福利,而孩子们正是等着这,一人拿一团哄笑着跑出门,找一个向阳的墙角围坐一起共享美味。</p><p class="ql-block">糍粑应该是我们那儿腊月正月的主食之一,各家种的糯米,除了少数做了米酒或磨成糯米粉做汤圆外,很少直接煮糯米饭的,绝大多数都打了糍粑,切成巴掌大的四方块,厚约厘米,放在水缸里,用九天的山泉水浸泡着,能放一两月不变味,想吃的时候捞几块,用油煎成两面舍黄,也有切成条状,直接和手擀面一起煮的,当然炒油饭时切成小丁块混在饭中,味道就是别一番了。</p><p class="ql-block">腊月男人们到山里去砍菜,有时也会带两块糍做干粮。到吃午饭的时侯,找一块干净的地方,烧一堆火,边取暖边烤糍粑,受热的空气在糍粑中膨胀,扁平的糍粑会慢慢鼓成馕状,讲究的还会带点红糖,夹在糍粑馕里,特别香甜可口。</p><p class="ql-block">正月后偿还有剩余的糍粑,主妇们会将其切成小块,晒成糍粑果,用袋子装了挂起来,遇到重要的日子,开了油锅,炸至金黄焦脆,即成待客的佳品,也可作为零食让人饱了口腹。当然更不用说像流传的谐联又是一年葱炒肉,依然甜酒煮糍粑中所说,这甜酒煮糍粑,母子相得益彰,更是年味中的绝配之一了。</p> <p class="ql-block">4、老家的年饭是以早饭为重,说是颇有些讲究的,年饭早吃,是为了拨得头筹,讨个彩头吉利,祈福来年平安。所以大年三十天不亮,小村中便有鞭炮砰啪砰啪在夜空中响起,吵醒了这一年中最后一天。</p><p class="ql-block">年饭算得上是农家中最为隆重的一餐,就是再贫瘠的时侯,不是也还有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的说法吗。当物质相对充是的时候,主妇们会将她们朴素的饮食观都表现出来,这山村的年饭就变得愈发丰盛。</p><p class="ql-block">大鱼大肉是必须的食材,那猪腿肉经过在木柴火上用铜锣罐的反复煎熬后,这会儿在大锅中沸腾着扑鼻的香气,老公鸡炖的汤面上,浮着一层淡黄色的油汁,那是用公鸡油炒出的原味,而鲜嫩的鲢鱼,则是门口池塘里年前捕捞的两年鱼,小是小点,但却鲜美可口,那些鱼汤放到明天早饭的时候,晶亮的鱼冻会让孩子们做一晚上的梦。至于其他蒸炒煎炸,则是各凭本事,总之,山村年饭桌上,家家琳瑯满目。</p><p class="ql-block">如此丰盛的年饭,家人团坐,吃的就是一个舒缓与平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放下了所有的计算,大人小孩,相互招呼,品味着芳醇与滋润,就连再节俭的人家,年饭桌上也会摆上酒,成人之间,呷上一盅,是满足,更是期盼。记得啤酒刚在农村流行的肘候,还有人用冰冻了,一杯冰啤,入口爽快,和着滚烫的火锅,别有风味。</p><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是不休息的,吃完年饭的男人们会借着这美食后的干劲,往更远的国营林区里赶山,在封山造林,绿化河山的时代,平时林区管理严格,是不允许普通人带刀入山的,许是与周边居民达成的默契,过年管理员们放假,会放松进入的限制,趁这机会有需求的人家会到大山里砍回冲担、扁担胚子,因为这两样是农家必备工具,要硬实,还要有韧性,比较好的材质是红檀白檀,够标准的在林区外几乎没有。</p><p class="ql-block">也有打干柴的,平时砍的都是活柴禾,烧火时烟熏火燎,这大过年的总有些不相宜,就这机会也能进林区里捡拾一担枯树枝或死树,记得有一年,吃完年饭后去山里拾柴,到山里后忽然下起了雪,漫无边际的雪写意地飘洒着,白了远处的山,白了近区的树,也白了我的头发和眉梢,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雪落的声音,我第一次有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苍凉与孤寂感。</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的活要做。打扫卫生,要把各个房间都清理干净,讲究的人家正月头几天家里垃圾不外运,说的是财不外泻。贴年画,那几年家家都要贴年画,爱热闹的会把堂屋几面山墙都贴满,红红绿绿的,特别喜庆,除了伟人像,梅兰竹菊迎客松等风景画外,更受欢迎的是戏剧连环画,诸如《穆桂英挂帅》、《杨家将》、《岳飞传》等经典传奇不一而足,这回爷爷找到共同语言,就算目盲他也会爬在画上借那剩下的一点微光瞅半天,凭他年轻时听话本记下的情节,为我们串联故事。贴春联,这是近黄昏时的事,诸事罢了,火塘边的柴禾整整齐齐,水缸里泉水清清澈澈,贴上春联,就标志着一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啟。</p><p class="ql-block">傍晚的时候,随着第一声起香的鞭炮响起,各家的灯光次第亮了起来,山村迎来了它的又一个祥和的除夕夜。</p><p class="ql-block">守岁是过牟的传统。供桌上烟炉中的三根木香袅袅升起,氤氲着对祖先的纪念和宅神的虔诚。按规矩,这香是要接连烧够三五个通宵的,直到正月十六的早晨,送走最后的家神才收起。家人们围坐在火塘边,嗑着瓜子,剥着花生,安排着来年的活计,畅想着一年比一年的美好。塆邻们也有来串门的,带来的是满满的祝福。泥沙壶中的老山茶片经过炉火的煎煮,倒一杯如同这好日子般红火得透亮,喝一口,酽酽的直透肠胃。爷爷又开始讲古,这故事是绵长的,有朝代的更迭,有才子佳人的邂逅,有山野村夫的轶事,也有平常规矩的由来,仿佛是一本厚重的传统文化教科书,在这除夕夜的炉火边一页一页的翻开,散落到各个听众心中,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会被重新翻开。</p> <p class="ql-block">5、大人望种田,细伢望过年。孩子们期盼的过年主要是大年初一,既可以穿新衣,又有不少的好吃的点心等着去收集。初一拜年拜的是本家,早起的时候先给爷奶父母拜了年,再去本家长辈拜,然后才是塆邻。我有一个本家叔爷,对孩子们来拜年特别讲究,他会在供桌前铺好一件棉衣或一床棉被,单等孩子们给她磕头拜年,拜年时他笑眯眯的站在一边,你认认真真的磕了头,他会礼节性的扶住你,笑骂道这么大人了,还讲礼。好吃的东西会塞满小口袋。倘若你真的只是嘴上说拜年却不磕头,他老人家可就不高兴了,不单没了笑脸,拜年礼也会少了很多,背后还会在不同的场合念叨。</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拜年的收获是丰富的,红的鸡蛋、绿的花生、各样的糖果,也还有水果的,口袋装不下,有聪明的会专门准备方便袋提在手中的,大人们都大方起来,笑着将点心装满。</p><p class="ql-block">拜完年的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评比各个的收获,也会数落谁家礼物的好坏,笑声会在不同的角落一阵阵响起。</p><p class="ql-block">6、岁月是一条逆流的河流,青春繁盛的时候,汹涌在广阔的天地,汪洋恣肆着。当韶华远去,渐隐于山林之中,涓涓细流,汩汩诉说的是陈年往事。而我那老去的乡村,被冷落、被荒凉、被萧条、被遗忘的年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