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都听说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颠倒八卦迷魂阵”,但这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只闻其声,不知其形。虽然《史记》与《汉书》都记载,孙武与孙膑不仅有兵书传世,而且还有图18卷,可至今几乎未见一幅。宋朝是古代战争最讲求布阵的一个时代,也是历史上布阵的顶峰,可仍然没有几张流传后世。</p><p class="ql-block"> 一 子午流注针灸法</p><p class="ql-block"> 医学实践中的“子午流注针灸法”,因其作为一种治病救人的人道之术在民间代代相传至今不衰,并代有名医精于此术,作为军事斗争中“颠倒八卦迷魂阵”,因其是保家卫国的克敌制胜的法宝又属兵家之绝密,因此它在名族观念和漫长的封闭与禁锢的历史长河中淹没了是正常的。庆幸的是,它的理论还完整地保留在祖国医学的又一理论体系——五运六气与经络学说中。两千五百年前与孙氏《兵法》同出一个时期的医学圣典《黄帝内经》也完整地保留了它的全部理论。</p><p class="ql-block"> 二、天人学说</p><p class="ql-block"> 每一人都有12经脉,应和每一年的12个月,12经双侧和(12×2),又为24经脉,又应和自然界的24个节气,24经脉加任脉、督脉、阴跻脉双侧,又应了28个星宿,在28经脉中又有365个穴位又应了周天365度。</p><p class="ql-block">天体运转不息,人体气血同样周流不息。</p><p class="ql-block"> 天体运行环周于28宿之间,自东向北,向西,向南而东(见附图集:洛书图)。天体运行经过28星宿,28星又有四方定位,交亢诸宿为东方,奎娄诸宿为西方,斗牛诸宿为北方,井鬼诸宿为南方。</p><p class="ql-block"> 中医学中的子午流注针灸法,其治病原理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时空结构,对人体气血流行的影响选取特定穴位,借助时空对物体和力作用的不同方式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来治疗疾病的,只要运用恰当就有起死回生之效。”子午流注针灸法“用事实证明了霍金的一个著名论点:“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与时间变成为动力量:当一个物体运动时或一个力起作用时,它会影响了空间和时间的曲率;反过来时空的结构影响了物体运动和力作用方式。空间和时间不仅去影响,而且被发生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所影响。”大科学家、大军事家、大医学家、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总是要邂逅的。</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时间、空间、人体节律应该是相一致的,才是正常的,人体的节律与时间、空间的节律不等同就会发生异常,子午流注针灸法治疗的根本在于调整人体的节律,使人体的节律与时空节律相一致。</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古代数学是统一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逻辑思维下的,古人用这种特有的数学思维模式,运算出了天文学中的“中国式赤道式坐标系统”,另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求出人体28脉的长度和气血运行与时间关系的:</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人体28脉总长度≈1620寸,一呼一吸为之一息,一昼夜≈13500息,一息气行6寸,一日人体气血运行81000寸,一二十八脉的总长度1620寸≈一日人体气血运行全身50周次,而每周次的时间用现代时间来算,是28分46秒,也就是在28分46秒内人体营气从肺到肝又回到肺后经历的28脉,365个穴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节 洛书与时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人很推崇洛书,视其为数中神物,包罗了宇宙万象。(洛书以它的天左旋,地右旋来代表天体运行和地球旋转。它用日缠月建、天门地户、五行生克、太极)八卦、九宫八风,阴阳对偶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自然之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浩瀚的宇宙中时空引力的作用及作用方式。因此了解洛书中的时间周期,空间周期,无限循环计算空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懂得以上道理后,便可知道“洛书”正是中国古代阵图产生的理论基础,因而它就是我们了解古代阵图原理与运用方法的唯一入手处。</p><p class="ql-block">一、 洛书中的平衡协调律</p><p class="ql-block"> 洛书用数字的排列说明了它所处的时空中存在的平衡与协调统一的韵律。它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 ⒈洛书在数理上的绝对平衡</p><p class="ql-block"> 洛书蕴含着一种绝对平衡的韵律,这种绝对平衡律,是在统一协调下产生的。并且通过了数字来表示绝对精确与绝对的毫不含糊的平衡。它用“数字”不同的排列方式,告诉了人们宇宙中存在的绝对的平衡与井然有序,一旦这种有序和平衡被打破,时空也就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例如我们将洛书中所演示的数字用横径来相加:</p><p class="ql-block"> 4+9+2=3+5+7=8+1+6=15</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用纵径将数字来相加:</p><p class="ql-block"> 4+3+8=9+5+1=2+7+6=15</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可以用对角径来相加:</p><p class="ql-block"> 4+5+6=2+5+8=15</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洛书用数字的精确度,告诉了人们,时间空间中存在着绝对的平衡。(见附图集)</p><p class="ql-block"> 二、洛书的空间理论</p><p class="ql-block"> 洛书在空间上的理论最大的贡献是九州分野之说。而这种九州分野,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九州分野,而且是从理论上说明了空间存在的九州分野,由此才产生出太极八卦,九宫八风的又一学术。 </p><p class="ql-block"> 到战国中晚期,阴阳家邹衍又创立了“大九州”学说,实际上这种学术的产生,源于洛书以及洛书中隐含的黄老之学“其人无外”之说下而创立的。这种理论上的推论是正确的,虽然是对世界地理上的一种推论性假说,但在当时两足走不出华夏九州的邹衍来说是不容易的。这也是在“洛书”数理指导下产生的,因此华夏民族尊“洛书”为神物,是有其原因的的。</p><p class="ql-block"> 邹衍将中国称为赤县神州,有认为为世界上有九个象赤县神州一样大的州,又合围成一更大的州,并且周围有大海环绕,而且这样的大洲,还有九个,周围又有大瀛海环绕。当时邹衍还说:“此所谓吧极。”中国只有整个大九州中的八十一分之一。尸字在《孙星衍辑本》下卷中说:“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北极左右有不释之冰。这些推断都是古人根据“洛书”理论推测出来北极有千年不化之冰。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p><p class="ql-block">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对宇宙大自然的分析也是十分深刻的,他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他把生与死说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有了生才有了死,当一个人生下来时,同时也正在走向死亡。当太阳升起最高最正时,同时也是向西倾斜下去的开始。惠施只说发生与结局,没有说过程,这点和洛书是不相合的。洛书告诉人们任何一件事从他的发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充满矛盾的过程才能有了结局。惠施是不谈过程的,仅谈发生与结局。因此他对“洛书”的分析就不完整。有记载,他和庄子是一对吵了一辈子架的好朋友,从他的理论来讲庄子和他吵架是必然的。</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大九州区分一般用的是职方大九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