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半山水一半城

贾红

<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025年7月24日清晨五点,我们离开上海,乘车抵达这座人间天堂——杭州。车窗外的风景由都市的喧嚣渐渐过渡到山水的静谧,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一幅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刚踏进杭州,一面写着“杭州”和“HANG ZHOU”的砖墙映入眼帘,旁边绿树掩映,现代建筑与城市气息交织,仿佛在欢迎我们进入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杭州,这座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的古都”,有太多的美景、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诗词值得细细品味。来杭州,怎能不去西湖?白居易曾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苏轼也写道:“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从这两位“老市长”的诗句中,便能感受到西湖在他们心中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这句诗,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们对西湖无尽遐想的大门。西湖,这个镶嵌在杭州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蕴含着无尽的诗意浪漫,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漫步,湖面上一座座风格独特的船依水而立,黄蓝相间的船顶在阳光下闪烁,红墙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远处的云朵悠然飘过,整个画面宁静而美丽。</p> <p class="ql-block">湖面如镜,几艘小船轻轻划过,船上的游客或低声交谈,或静静欣赏湖光山色。岸边的树影斑驳,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整个画面仿佛一幅静谧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一艘古朴的游船缓缓驶过,船顶是传统的中式屋檐,湖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与远山。我坐在船中,感受着微风拂面,远处的山峦如黛,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塔楼高耸入云,周围绿树成荫,湖面平静如镜。我站在塔下,仰望这历史的见证者,仿佛能听见它低声讲述着西湖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透过一扇雕花木窗,我望见远处的古塔静静矗立,蓝天白云下,湖水如碧,山影如画。这一刻,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心也跟着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小船在湖中缓缓前行,两岸绿树成荫,远处的山峦与古塔若隐若现。我靠在船边,听着水波轻拍船身,心中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来到西湖中心,不得不提三潭印月。杭州西湖的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的湖心岛,亦被称为三潭印月。位于“三潭”到底在哪里?这个印在1元人民币背面的西湖美景,还有一个神秘传说……“三潭印月”为南宋西湖十景之一,至今成为西湖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众所周知,“三潭印月”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小瀛洲岛及其南面的三座石塔。“三石塔”最初只是湖面上具有行政执法功能的标志物,跟景观并无关联。可是,百年以后,当南宋画院的画家们来到西湖,在一个清辉洒满的月夜看到了湖面这三座石塔,还是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美和禅意,于是便形成了画作,命名为“三潭印月”。</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几艘小船悠然漂浮,远处是中国传统建筑群,黄瓦飞檐与绿树相映成趣。湖水广阔,山峦起伏,阳光洒落,整个画面和谐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湖面波光粼粼,远处山峦连绵,绿意盎然。湖边的树林在风中轻轻摇曳,云层虽厚,却掩不住这片天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峦上,一座高塔静静矗立,湖水波光粼粼,天边云雾缭绕。我坐在湖边,听着风声与水声,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p> <p class="ql-block">船上的游客或拍照、或倚栏远望,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们身上,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的轻松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一艘装饰华丽的龙舟缓缓驶过,船头雕刻着金色的龙头,湖水清澈,远处青山如黛,白云悠悠,仿佛在为这古老的水上仪式奏响一曲宁静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三艘小船在湖中穿行,湖水清澈,四周绿树环绕,远处山峦如画。我站在湖边,看着这一切,仿佛也成了这幅画中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下船后我们来到花港观鱼公园观看。这里是西湖西南角的一处园林,园内种植了芍药、牡丹等花木,池中放养了很多种金鱼,游人三三两两走着,有的坐着小船游湖拍照,有的站在池边观看锦鳞游泳。从花港观鱼处出来,我们沿着长长的苏堤向北漫步。苏堤是苏轼主政杭州时修建的一个约3公里长的大堤,苏堤将西湖水面分割为外湖和里湖。堤上种植了各种树木,还修建了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6座石桥,以方便交通和水流动。可惜,我们来的是夏天。若是春天来,就会欣赏到“苏堤春晓”的胜景。</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花港观鱼”牌坊下,游人如织,有人拍照,有人驻足观赏。我走过牌坊,仿佛也走进了西湖的深处,走进了它的故事与诗意之中。</p> <p class="ql-block">荷花池边,粉红的荷花在绿叶间绽放,古色古香的亭子静静伫立,我站在池边,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也成了这荷香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荷塘中荷叶如盖,粉荷点点,垂柳轻拂水面,远处的亭子与绿树相映成趣。我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古人笔下的诗意画卷。</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路牌指向“苏堤”,我沿着指示前行,绿树成荫,微风拂面,仿佛也走进了苏东坡的诗中。</p> <p class="ql-block">湖面如镜,远处青山如黛,小船悠然行驶,湖边的柳枝随风轻摆。我静静地坐在湖边,感受着这片天地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站在苏堤的路口,我望着远方的湖水与山峦,心中满是感动。杭州,西湖,这片湖光山色,已悄然走进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来一趟杭州,一定要吹吹西湖的风,坐一趟1314公交,感受烟雨江南之美。西湖,真的太美了,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依依不舍离开西湖,来到西湖茶场村吃饭,在那里喝了赫赫有名的西湖龙井茶,吃上了香甜可口的杭州风味饭菜,还体验了茶山上茶民上山采茶的辛苦。</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浙江有名的古镇一一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离杭州仅50分钟车程,是一个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以河为街,桥街相连,河畔住屋大院深宅,白墙黛瓦,过街骑楼,穿竹石兰,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仿佛都在暗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需要细细品味才得真谛。</p> <p class="ql-block">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馆内收藏的明、清、近代30多张床,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无一不是精品。</p> <p class="ql-block">宏源泰染坊高高晾挂的蓝印花布,飞流直下,漫天飞舞,很诗意、很江南,也很中国。</p> <p class="ql-block">“茅盾文学奖”是乌镇的一个骄傲。茅盾先生在乌镇东栅长大,景区内紧邻立志书院的一座四开间两进深的两层木结构老楼房便是先生的故居,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除了以上,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著名的东坡肉的故事。来乌镇不尝尝东坡肉,总归会让人有点遗憾。东坡肉的特点是色泽红亮、似玛瑙,香气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东坡肉”和北宋大文豪苏轼关系密切。据传苏轼在杭州做官时,湖水泛滥,庄稼大片被淹。苏轼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筑“苏堤”,解决了涝灾。杭州百姓感激不尽,那年过春节,城里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盛情难却,苏轼便收下了猪肉。他叫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炉烟起,花烛昏,美酒斟满堂。”苏轼的诗词也表达了他对东坡肉的喜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乌镇,家家面水,户户枕河,一个古老质朴的水乡。这是乌镇,也是中国的江南水乡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从乌镇出来,我们继续坐车来到了杭州三大古镇之首一一南浔古镇。南浔古镇在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以其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摇橹船、红灯笼、石板拱桥、百间楼、名人故居和烟雨朦胧的小河两岸共同构成了南浔古镇迷人的画卷。游览南浔古镇,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领略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美。烟雨入江南,一步一南浔,步步皆风景,回望亦惊艳。南浔古镇值得你来,都说“江南十古镇,南浔数第一”一点不假。</p> <p class="ql-block">“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杭州的美景让人感受到如天堂般的美好,不愧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让人流连忘返。</p> 撰稿人: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