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

蒋建新

<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17日上午,岳父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二岁。</p><p class="ql-block"> 岳父生活在如皋,身体一直康健。因此,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他离开我们的时间应该还很早。今年春节,他还和岳母一起来江阴和我们小住了数日,当时一切如常,没有感觉有任何异常。一个月后,岳父突来电话说血糖高,当时我们没有多想,以为那只是普通的老年病,应该没有大碍。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岳父竟然查出了胰腺癌,而且已经肝转移、淋巴转移。</p><p class="ql-block"> 这个结果,让我们真的无比震惊。怕他经受不了打击,我们和大舅子决定对他隐瞒病情,同时千方百计联系上海的大医院。经过努力,岳父于四月底住进了上海中山医院,但因为已经到了晚期,而且年事已高,无法进行手术,也不能进行化疗和靶向治疗,只能采用“热灌注”的方式,将十倍乃至数十倍浓度的药水通过静脉送到病灶治疗。在上海住院十多天后,岳父回到老家的医院继续治疗,期间经过医院——回家——医院几次周折,终因病情恶化而不治。</p><p class="ql-block"> 岳父生病的每一天,看着他一天比一天消瘦,胃口一天不如一天,我们的心情有如刀绞般的难受。唯一感到庆幸的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都会伴随难以忍受的剧痛,但岳父却一直没有特别的痛楚,只是去世前几天感觉不适。我想,这是岳父不幸中的大幸,因为他至少保留了生命的尊严。然而,从发病到离世,岳父却只坚持了不足两个月,实在令人难以接受。</p><p class="ql-block"> 岳父从小就身世可怜。他兄弟姐妹多,他是家里的老末,父母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先后辞世,岳父很小就成了孤儿。那个年代条件艰苦,哥哥姐姐们也无法给他更多的帮助,岳父只能四处漂泊,他务过农、插过队、进入工厂、当过干部,在数十年的光阴中,他一直在社会的洪流中苦苦地讨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虽然生活不易,但他却用自己的肩膀,毅然决然地为子女撑起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还被社区评为五好家庭。</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道路上,岳父一直都在积极的进取。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平时喜好读书,甚至整夜不关灯方便随时看书。他思维活跃,思想解放,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也绝不落伍,社会热点、名人轶事、历史文化、政治军事,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岳父退休前企业办公室主任,文采飞扬,口才出色,还写得一手好字。另外,岳父的乒乓球也打得很好,舞跳得也棒,每每都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岳父去世后,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便是他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从小就没有了父母,岳父对亲情格外看重。我和妻子结婚时,经济条件不好,岳父非但没有生出嫌弃之心,反而力所能及地给予我们帮助。婚后,我和爱人住过厂里的集体宿舍(一个大间),岳父母来江阴看我们也毫不介意,一道布帘一拉便是“两个房间”。后来,厂里分到我们一套小小的两居室。岳父非常高兴,自己出钱在老家的家具店打了一套家具,又联系了汽车帮我们送来。后来,我们每次换房,岳父都会给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我,也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敬重,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爱和他交流。家里有什么喜事,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和他分享。对于我来说,岳父已不仅仅是一个父亲,更像是一个情深意笃的知己。有时候我和岳父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只是这样的生活片段,只能温馨在我的生命记忆之中。岳父的亲情号码,从此再也不会传来那熟悉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岳父患病后,我和妻子每个星期都会抽空回一次如皋看望他,因为他不觉得特别的疼痛,所以我们都一直保有一种幻想,也许病情会有转机,岳父将会创造奇迹。然而,劫难终究还是没有放过他,进入6月后,岳父的身体便一天不如一天。岳父临终时,我正好出差在外,没有赶回去见上老人最后一面,可谓抱憾终身。</p><p class="ql-block"> 岳父离开人世已有一个多月,但我经常会觉得他还在人世,我会想起我们回如皋时他用电瓶车帮我们占一个车位的未雨绸缪,想起我们一起外出游玩的欢声笑语,想起儿子年幼时岳父陪他一起去幼儿园的舐犊情深,甚至会想起和岳父岳母一起打小麻将时的“面红耳赤”……然而这些,都成了渐行渐远的背影,成了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事。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到了站点就会有人上下,让人无可奈何,徒留嗟叹。</p><p class="ql-block"> 愿天堂没有病痛,愿岳父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