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22px;">戛纳这座小城,我曾经来过。</b></h1><h1><b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11月13日清晨,我和先生搭乘15.3万吨的邮轮的“爱彼号”(Epic,意译的话,就应该是“史诗”号)从意大利的里窝那港,驶抵戛纳。</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戛纳没有邮轮码头,邮轮在防波堤外的海湾抛锚,我们搭乘过渡小船上岸,没有停留片刻,上了旅游大巴直奔尼斯,所以,只可以说曾经“路过”戛纳而已。</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关于这座建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年轻城市戛纳,其实并未有真实的体验。为更深入了解这座不仅仅是电影节的城市,我上网查阅到如下的相关的资料;</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h1><h1><b style="font-size:22px;">戛纳(Cannes)是法国的一个市镇,位于尼斯西南约26千米处,濒地中海,是滨海阿尔卑斯省省会。</b></h1><h1><b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海水蔚蓝,气候温和,阳光明媚,与尼斯和蒙特卡洛并称为南欧三大游览中心。戛纳的周边区域已发展成一个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园区就位在戛纳后方的山丘上。</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戛纳以其优美的沙滩及每年5月举办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而闻名世界,戛纳国际电影节一年一次,它颁发的金棕榈大奖被公认为电影最高荣誉之一。</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从高处俯瞰戛纳市容。(选自网络图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三年后,再次重游尼斯,怎能不去戛纳呢!</b></h1><h1><b style="font-size:22px;">8月24日,按原计划今天是去戛纳“一日游”。由于担心先生的脚疼,行走不便,多次向先生提出取消这个项目,岂料他坚定不移要按计划出行。他说:“此生很可能不会再来这里了,所以,计划雷打不动,拄着拐杖也要前往戛纳……!”</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戛纳在尼斯西面偏南处,离尼斯约莫25公里,并不算远,且前往戛纳很方便的,既有巴士,也有火车。乘巴士前往,市中心就有站,半小时一班,1.5欧元车资,车程一小时火车每天有很多班次,半小时左右就能到。</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这次旅行买的欧洲火车通票,是两个月内任意八天使用的,还用剩两天,因此决定乘火车去!</b></h1><h1><b style="font-size:22px;">一大早,在“家”吃过自己做的早餐后,我们就出发来到“老佛爷”楼下的T1电车站,在路人的指导下,从站台上的自动售票机买了到尼斯火车站的有轨电车票。</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尼斯T1路有轨电车的票是这样子的;</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尼斯的公交车,包括所有巴士和唯一的一条轨电车。除了去机场的公交巴士,其他的公交车,坐一站和坐几十站,都是一票制:1.5欧。</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尼斯的车票分为一次票,十次票和当天票。一次票1.5欧,可以在74分钟内搭乘任意公交车,但不能返程。十次票10欧,可当十次一次票使用,相当于每次只要1欧,多人使用也可以,有几个人刷几次票即可。当天票5欧,24时间内有效,以第一次刷票计时为准。</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买的票,上面写着"1 VOYAGE",显然这是一张“一次票”了。持票上车后,需要乘客自己到车内的打票机上打票。把票塞进去,打票机会“咔嚓”一声,在你的车票上打印下此刻的时间。从此时开始的74分钟内,此票有效,但是决不可以从反方向乘车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下了T1电车站,过马路走100米左右,就到了尼斯火车站。这时是早上9点40分左右,太阳已经升得很高,车站前,旅客并不多。</b></h1> <h1><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尼斯车站内场地(网络图片)</b></h1><h1><b style="font-size:22px;">车站通往各站台的地下通道,是没有安装电梯的,拖着大行李上站台非常不方便。先生因为是拄着拐杖的,走楼梯上去站台非常费力。这样的“老爷车站”早该“与时俱进”改造现代化了点了吧!</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大概是已经过了早上上班的高峰时段了,列车上一点都不会拥挤。</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列车行驶约半小时,就到了戛纳车站了,毕竟是个省会城市(尽管人口只有不到十万人),戛纳车站的旅客还是比较多的,现在正是欧洲人,特别是北欧人,涌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地区度假的高峰,而戛纳又是有名的度假胜地,游客自然是络绎不绝的了。</b></h1><h1><b style="font-size:22px;">车站职员身后的列车门上,有自行车标记,表明这里是携带自行车乘客上车的位置。这里的列车地板是与站台齐平的,自行车、大件行李出入都非常方便。</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列车车身上写着“Train Express Regional”,先生说应该是表示这是一趟“区间快车”的意思。</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几次来欧洲,火车是我们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发现在欧洲,车站站台上要找个车站职员非常困难的。戛纳车站倒是个例外,一下子就看到这趟列车前有两个职员为乘客服务。</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站台上的各地旅客,可以见到,人人都是T恤、短裤,甚至背心的打扮,脚上多是凉鞋、拖鞋,一切以清凉为主,没有见到西装革履的正装打扮的。毕竟,法南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地区,盛夏时节,气温还是比较高的,感觉上应该有28~30度左右,故大家都短衫、短裤、拖鞋休闲打扮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步出戛纳车站,向着海边的走去,没走多远,就看见这座教堂。欧洲最主要的宗教就是基督教了,所以,无论到什么地方,大都市、乡村小镇,都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教堂的,可见,宗教是深深地渗入到欧洲人的骨髓之中。</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戛纳是座小城,人口大概约有7万多,所以马路都非常窄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戛纳的街心公园,这个小小的街心公园,与大名鼎鼎的“戛纳电影节宫”(简称“影节宫”、“节庆宫”、....)只隔着一条马路。</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的大门上方,有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的是法文,先生胡乱猜猜告诉我:“估计是从8月23日~8月27日,影节宫里要搞俄罗斯文化艺术展之类的活动。”</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可以看到,影节宫一角处是一间赌场,上面的招牌“CASINO”赫然在目。</b></h1> <h1><b>关于戛纳的“影节宫”,网络上是这样介绍的:</b></h1><h1><b>~~~~~~~~~</b></h1><h1><b>戛纳影节宫建于1982年,可容纳3万人,音响一流,除了是影展的正式场地外,还有赌场、夜总会及许多的会议厅,戛纳最大的旅客服务中心在影节宫的一楼。</b></h1><h1><b>影节宫节目丰富,全年洋溢着欢欣愉快的气氛,节目包括音乐会、话剧、展览、舞蹈表演及各类体育活动。</b></h1><h1><b>影节宫是戛纳影展的重要会议地点,最受注目的金棕榈奖即在此颁发。</b></h1><h1><b>据说,只有在有活动的时候,影节宫台阶上的地毯才是红色的,其它时间地毯则是蓝色的。所以如果碰到有节事活动,可别忘了去铺着红地毯的台阶上拍照留念,体会一下做明星的味道。</b></h1><h1><b>参观者见到红色地毯的机会还是大于蓝色的,因为这座影节宫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闲着。</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每年的2月有金合欢节,5月有国际电影节,7月有音乐节、焰火节。此外,还有国际赛船节、国际音乐唱片节、含羞草节、舞蹈节、广告节、俄国艺术节等固定的节日。在如此密集的档期下,如果要使用影节宫,必须提前两年预订才有可能。</b></h1><h1><b>~~~~~~~~~~</b></h1> <h1><b>影节宫的一角,竟然还设有赌场!看着有点怪怪的,电影那可是高贵的艺术,在每年举办电影节的这个“艺术殿堂”里,居然还有充满着铜臭味的赌场!这可能是我们东方人与欧洲人文化传统的不同,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差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大门处的地毯是红色的,说明这里正在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否则就应该是蓝色的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戛纳的影节宫走走红地毯,尝试一下当电影明星的滋味,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游客们纷纷摆出各种姿态,拍下在影节宫红地毯上的珍贵留影。</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影节宫另外一处的大门,同样是铺上了红地毯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既然万里迢迢地来到戛纳,当然也要在红地毯上潇洒走一回!</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电影节举办期间,需要临时在影节宫门口处搭建的通道,红地毯就从台阶处一直延伸地铺展开来,影星们就是在这一段的通道上搔首弄姿地走红地毯的。若非电影节期间,红地毯只是铺在楼梯的台阶上。(这张图片选自网络)</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前面的这条马路,叫做“拉克鲁瓦赛特大道Boulevard de la Croisette”(又有人将其称为“海滨大道”、“小十字大道”)。号称“大道”,其实只是一条四条行车线的马路,左右各两条行车线,中间有绿化带分隔。这样的马路,已经是戛纳最大、最有气派的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资料是这样介绍这条马路的:</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条戛纳南海岸最为豪华的大道,本名拉克鲁瓦赛特大道,小十字大道西起戛纳影节宫,沿着戛纳湾一路向东延伸,直达拉克鲁瓦赛特角。</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即便不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这里风景如画的海岸线、步行道、以及奢侈的餐厅和宾馆也会让其成为戛纳最热闹的地段,每逢周末,便是一副车水马龙的盛况。</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小十字大道一带的物价是戛纳最高的,许多社会名流会选择在戛纳郊外或者普罗旺斯的某座小镇置业购房,一逢节庆活动又云集于此,彰显风雅,所以如果在这里逛上一圈,碰到哪个明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哦。</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小十字大道上最有名的要数遍布路旁富有异国情调的棕榈树了,这条蜿蜒在沙丘中的沿海小道,如今两旁已经排列着著名品牌店家和豪华酒店,游客在这里脚踏海滨浴场的细沙,欣赏着花花绿绿的阳伞丛林,着实备感惬意。有时游客也许还会在这里邂逅某位富翁或者明星。”</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小十字大道”旁的酒店阳台上,对着的是戛纳内马丁海滩和滨海大道的美景。(选自网络图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女游客可能走累了,正坐在影节宫对面的路边长凳上休息。</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皮肤晒的黝黑的游客。</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一家三口,无法看出到底是游客,还是本地的居民。这里的阳光还是相当强烈的,可以看到许多的路人,都是带着太阳镜的。</b></h1> <h1><b>这应该是外来的游客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外人行道栏杆上的花纹造型,是一块棕榈叶。</b></h1><h1><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由于这里是蔚蓝海岸地区,热带常见的棕榈树在这里是随处可见的;第二,戛纳电影节的奖项,名字就叫做“金棕榈奖”,显然这个栏杆上的造型正是呼应“金棕榈奖”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星光大道是到戛纳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位于影节宫旁。戛纳的星光大道,可不像香港尖东海傍的那条“星光大道”。其实只是围着影节宫一小半的人行道,上面有超过300多个明星在人行道上按下的手印,很多电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据说这里可以找到王家卫导演的手印和成龙的手印,也有少数的内著名影视演员在这里留下他们的手印。我不是“追星族”,所以,也就匆匆走一趟而已。</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也不知道这个手印的主人是谁呢?</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游客们纷纷在手印处照相。一些顽皮的小孩,就在玩耍,模拟影星们压手印。</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前,一位称职的父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正在尽心尽力地照管孩子们,不容易!</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另外一侧的入口,这里没有红地毯,自然就没有成群的游客了。黑人保安员百般无聊地守着大门。法国有着很多的非洲(尤其是北非)、中东的移民,当中很多是黑人,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涌入,相信几十年后,白人必定会沦为少数民族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马路对面是豪华的酒店以及名牌奢侈商品的专卖店。</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影节宫旁边,便是“蓬皮杜广场”。广场的某角落,有法国前总统的青铜半身像,雕像的基座上刻有“乔治. 蓬皮杜总统,1911-1974”字样。</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影节宫向着马丁内斯海滩的一面。</b></h1> <h1><b>(网络图片)</b><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马丁内斯海滩,砂质细软,尼斯的海滩则是鹅卵石的,还是这里的海滩吸引人,照片远处的背景,可以清晰地看到锚泊在海湾里的远洋邮轮。</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美丽的马丁内斯海滩,虽然烈日当空,海滩上依然有很多不怕晒的游人撑着太阳伞在发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海滩上最活跃的,当然是闲不住的孩子们啦!</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那普勒湾(Gulf de la Napoule),远处可见到那普勒湾最大的岛——圣. 玛格丽特岛(ile Sainte. Mrguerite)</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又见“爱彼号”!3年前的2015年11月13日,我们首次的邮轮游,就是搭乘挪威邮轮公司的邮轮“爱彼号”来到戛纳的,这里没有能让十五万吨的“爱彼号”靠泊的邮轮码头,邮轮只能在防波堤外面的海湾锚泊。抛锚的位置正正是这张照片所显示“爱彼号”锚泊的地方!</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幽静的海湾,世外桃源。(选自网络图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海天一色,景色令人流连忘返。(选自网络图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蓬皮杜广场上悠闲的游客。</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蓬皮杜广场的一角,是“雷纳尔多·哈恩花园”。</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资料上是这样介绍雷纳尔多·哈恩的:</b></h1><h1><b style="font-size:22px;">~~~~~~~~~~~~</b></h1><h1><b style="font-size:22px;">雷纳尔多·哈恩(法语:Reynaldo Hahn,1874年8月9日-1947年1月28日),委内瑞拉裔法国作曲家。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人,母亲是巴斯克人。出生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哈恩三岁就和父母一起来到巴黎,10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909年他成为法国公民,一战爆发后,他志愿加入军队作战。战后曾在戛纳和巴黎的歌剧院任指挥,并撰写音乐评论。</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时分,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先生掏出手机,打开“大众点评”,查看附近地区的“中餐馆”,离这里四百多米的地方,就有一间叫做“竹园酒家”的中餐馆。“大众点评”会自动地打开“谷歌地图”进行导航,一步一步地指导你前进,来到路口,还会有“向左/右转”的语音提示,非常好用!</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先生拄着双拐,走完这四百多米的路程,终于来到了“竹园酒家”门前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室内装修挺雅致的,有中国江南风格。</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歺厅门口接待的是一位长着中国人的脸蛋女士,我以为她一定会听懂中文,却是一位摇头晃脑的女士,一看就知道是装的!</b></h1><h1><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点了:1,麻婆豆腐;2,什锦炒面;3,清炒上海青;4,鸡丝玉米羹。</b></h1><h1><b style="font-size:22px;">豆腐里面是凉的,面是没炒透的,上海青只有两条的,汤是半碗的,老板是冷漠的,服务员摇头晃脑的!结帐50欧元,折人民币400多元吧!这是我去过的二十多个国家中服务最差、最难吃、最不舒服的中歺厅,哎!非常不愉快的一餐午饭。埋单!尽快撤离!</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同志们:记住了,别看外表,要看内在!</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吃过午饭,由于先生拄着双拐,行走不便。我们仅是在“影节宫”、海滩旁的花园逛了一圈,就回到了戛纳车站附近的街道逛了逛,准备打道回府了。</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在车站附近的市中心某街角处,发现有一间哈根达斯雪糕店。</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铺面不大,主要问题是,与绝大多数欧洲城市的食肆一样,里面是没有空调的!虽说欧洲的夏天,没有我们华南地区的盛夏那样热浪滚滚,但在30度左右的环境下,没有空调,对于在阳光下走到满身发热的顾客来说,也是极不舒服的。</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幸好在室外背着阳光的一角,该店摆了好几张桌子,顾客们可以坐在此处享受冰激凌的美味!减什么肥啊?我连续要了两回的“雪糕”,太好吃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三点多,我们搭上了返回尼斯的列车了。列车基本上是沿着海滩往东行驶的。一路上可以看见美丽的海滩。</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列车停靠的这个站,叫做“昂蒂布”(Antibes)。该镇差不多正好位于戛纳与尼斯的中间位置,是一个较大的站,因为列车在这里停靠的时间比较长。</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车站月台上的乘客,可以看到一位年轻小伙子带着自行车来搭乘列车。</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站台上忙乱一阵之后,恢复平静,很快,列车离站,继续驶向尼斯。</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短短的戛纳一天游顺利地结束了!如果不是先生的脚疼,本可以在戛纳多走几个地方的,尽管戛纳很小,但作为一座举世闻名的电影城,其实也有很多值得游览的景点的。</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万里迢迢来到戛纳,让我真正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美,宁静,它不仅仅是国际电影节的圣地,更是度假休闲的好地方,给我留下一段值得回味的旅程!</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