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说故事 <p class="ql-block"><b> (七)</b></p> <p class="ql-block"> 十七</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秋霜来得晚一些,虽然十月初冬,山坡上、田野里仍是绿意浓浓,村头的柿子枝头挂满了红灯笼。傍晚,孩子们散学后正忙着钩柿子。老王扒麦沟回家没顾得上歇歇就去找曹棒棒。曹棒棒和曹老支书刚从石料厂到家,老王就急切的询问炸药采石的事。曹老支书给老王倒了一杯水,曹棒棒给老王递上了一支卷烟。曹棒棒从工作包里拿出了一叠文件说道,这是个个部门的批复。老王问道下面怎么办?曹棒棒说,接下来就是建炸药仓库,购买炸药,培训大家使用炸药。曹棒棒详详细细地把计划向老王说了一遍,老王这才满意的走了,临走前吩咐曹棒棒通知村委班子晚上八点开会。</p><p class="ql-block"> 晚上八点,大家准时的来到村委会,老王主持了会议。老王掐断了卷烟,顺手夹在左耳上,手拿话筒说道:“改用炸药打石头曹棒棒跑完了一切手续,接下来就是落实。今晚我们研究炸药管理和使用技术培训的人员安排,大家说说。”书记李大民接过话茬说道:“现在我们石料厂石头供应不足,炸药采石要尽快落实。曹棒棒在部队用过炸药,前期手续又是他完成的,我看就让 他负责。”曹老支书说:“我年纪大了,石料厂的工作已是力不从心,我提出辞去副厂长一职,帮助炸药库管理炸药。”钱袋子说:“曹大爷曹老支书管理炸药我们放心,辞去副厂长一职我们有些不舍,我建议由曹棒棒来担任,曹老支书做顾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到深夜,最后决定:曹老支书辞去副厂长一职,负责炸药库的建设和炸药管理,协助曹棒棒搞好厂里生产。曹棒棒接替父亲担任副厂长一职,兼任炸药使用技术指导。李桂花担任炸药库会计。</p><p class="ql-block"> 十八</p><p class="ql-block"> 南山坡上顺着山腰建了三间平房,四周石块砌的墙足足有二、三米高,大门旁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炸药重地闲人免进》。</p><p class="ql-block"> 一天,西山上集聚着许多人,今天将用炸药采石。第一炮选在了草小水家的石头塘口,为此他父子俩打了一周的炮眼。老王早早地带了炸药,曹棒棒将炸药填入炮眼,深深的炮眼足足用了五公斤炸药,引火线拉了五米多长。装完后老王让大家撤离到山下,接着拿着喇叭满山的跑,喊道:“放炮喽,放炮喽,山上的人快下山躲避。”</p><p class="ql-block"> 十分钟过后,山上的人全部离了危险区,曹棒棒点燃了引火线。随着火花的闪耀,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老王两只手紧紧的攥着拳头,两个黑眼瞪得像铜铃一般。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轰”的一声巨响,瞬间半山空中碎石飞溅,尘雾弥漫在山顶上。不一会,尘散了,大家争着跑去。山石裂塌了一大方,足有几十车石头,草小水喜欢的手舞足蹈,这可是他和儿子用铅锤一个月也打不出的石头。</p><p class="ql-block"> 十九</p><p class="ql-block"> 腊月的一天,雪花劲舞。一转眼,小山村已是白茫茫一片。石料厂已停产放假,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小山村里整日香气弥漫。今年曹老支书家破例宰杀了一头年猪。</p><p class="ql-block"> 那天早晨,曹棒棒请来了老王、李大民书记、曹大壮、代跃进和李桂花。老支书家的这头肥猪有二百来斤,是老支书的老伴田婶喂养的。田婶今年六十五岁,背有点驼,身体较干瘦。他和唐蛮子一样撑起了家里的一切劳作。她每年都要喂养一头猪,到年底卖了钱交提留。今年石料厂效益好,老支书拿了一笔不菲的报酬,再说棒棒也专业了。进了腊月门一家人就商量着杀头猪过个好年。</p><p class="ql-block"> 老支书那天穿了一件军用大衣,这是曹棒棒前几天进城给父亲买的。嘴里叼着那根长烟杆不停地叭嗒着。曹棒棒在清扫院中的积雪。田婶在给猪喂“断头饭”,只见田婶手里端着一盆山芋粥,嘴里喽喽地唤着。肥猪看见田婶不停的叫着,随后大一口小一口的猛吃起来。田婶望着、望着,眼角溢出了泪花。</p><p class="ql-block"> 杀猪了,曹大壮一手搂着猪嘴一手握着杀猪刀,其他的人拽腿的拽退,按腰的按腰,猪发出撕裂的叫声。曹大壮手起刀落,一头活蹦乱跳的大肥猪见了阎王。</p><p class="ql-block"> 中午,田婶和桂花做了一桌子菜,曹棒棒拿出专业时部队领导给的两瓶“杏花村”和一包“团结”卷烟。大家边吃边聊,笑声不时的飞出了小院。</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李桂花和往年一样,早早地布置村委会大院,准备供大家看春晚。今年来看春晚的人没有往年多,许多人家都添置了电视机。可李桂花仍是热情的招呼着大家。仍是开演后回家去带药罐子……</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老王和唐蛮子又开始拜年了,老王穿了件紫色仿皮棉袄。这是唐蛮子积攒了一年的积蓄给老王买的。记得刚进腊月的时候,农田里没了活,老王和唐蛮子商量,进趟城置办点年货。这是老王第一次带唐蛮子进城。</p><p class="ql-block"> 那天一大早,唐蛮子穿了件浅蓝色小袄,围着一条红围巾,背着一个小包。老王骑着二八大杠托着唐蛮子,嘴里哼着“冬天里的一把火”就直奔了县城。</p><p class="ql-block"> 来到了县城首先去了人民商场,今天老王要为唐蛮子添置新衣。进了商场,衣帽区里格式花样的衣裳令唐蛮子眼花缭乱,她左挑挑右捡捡,最后选了几个换季节的短衫,说留夏天干活穿。她倒是对老王很用心,花了很长时间才挑了那件仿皮棉袄。</p><p class="ql-block"> 今天老王和往年一样倒背着双手,嘴里叼着烟卷,哼着《冬天里的一把火》,慢悠悠的走在前面。唐蛮子依旧穿着那件浅蓝色小袄,扎着一条红色围巾,背着一个装满糖果的小包,紧紧的跟在老王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老王逢人就连忙弓着腰、拱着手,笑着说道:新年好、新年好。然后继续挺着腰,倒背着双手,哼着小曲。今天他没有先去李桂花家拜年,而是去了李大民书记家。一进李书记家的院门,只见李大民和老婆谢小梅正在喂猪。李大民的老婆谢小梅今年三十五岁,身材修长、皮肤白净,日月风雨遮不住她的靓丽,虽然三十多岁,看上去却像个十七八的大姑娘。她和李大民是高中同学,结婚已有五六年了,至今还没有个孩子,两口子很是着急,这二年四处问医。</p><p class="ql-block"> 两口子看见老王心里一惊,自打他两口子成家老王到门上拜年这还是头一回。喜得他俩急忙招呼着老王和唐蛮子。老王落座后,李大民为老王点燃了一支卷烟,谢小梅泡了一壶好茶,他们互相问候着。最后老王对李大民说:“今年石料厂效益非常好,有了不少积蓄,他想拿出一部分资金分发给村民做春耕补贴。”他俩从农业发展拉到厂子发展,最后拉到养老院。晌午,在李大民夫妇的再三挽留下走了。 整整一个上午,老王给村上的重要人物一一拜了年,大多谈的都是给村民发钱的事。</p><p class="ql-block"> 二十</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三,大家都在走亲访友,整个小山村沉浸在浓浓的年意中。傍晚,村委会的破喇叭又响了,是李大民书记在播送通知:“村民们,明天早晨到村委会领取春耕补贴款。”通知习惯性的播了三遍,然后喇叭里唱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穿着各色的新衣裳陆续来到村委会。老王穿着那件仿皮棉袄,右耳上夹着卷烟,头上戴着一顶半旧的黄军帽。不时的和大家打招呼。李书记穿着一套浅蓝色夹克小袄,上衣兜里挂着两支钢笔,戴着一副黑边眼镜。李桂花仍然穿着那件翠花小棉袄,围着一条鹅黄色的绒围巾,今天她抹了淡淡的唇红,看上去年轻了许多。曹大壮带着钱袋子和其它的村委在忙着摆主席台。</p><p class="ql-block"> 八点刚过,李大民书记从主席台上站起来,拿起话筒干咳了几声说道:“大家新年好!我们村石料厂自开办以来越干越红火,去年我们修了路,开办了分厂,扩大了销售,为我们村创下了不菲的收入。我们村委研究决定:为每户发放一笔钱用于年后的农耕。具体详情请王厂长告诉大家。”话音刚落小院里响起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 老王接过话筒猛吸了几口卷烟,哼了两声说道:“大家安静,今年我们厂由于增加了石子的品种,赵二狗他们又把石子销售到了省外,以及在曹棒棒的指导下采用了炸药采石,厂的效益像芝麻开花一样一天比一天好,钞票像流水一样流进了我们的腰包。”老王吸了几口卷烟接着说:“厂里挣了钱,村里就有了钱,村里有了钱就要造福我们大家,所以今天为大家发点钱就是让大家感受到村经济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好处。”话音刚落又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今天按人头计算每人十元,有一人算一人,下面有钱袋子和李桂花为大家发钱。”小院里又响起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 钱袋子今天穿了一套薄棉小西装,五五分头梳的锃亮。只见他从兜里拿出一个本本念叨:李寡妇十元、草小水五十元、曹嘉桐八十元……钱袋子一户户报着,李翠花一户户的发着钱,只见她一边问候“新年好”一边数着钱一边还不停的吩咐吩咐大家“装好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p><p class="ql-block"> 十五过后,大家又忙着追春肥,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他们三人一群,五人一堆,从鸡鸣忙到日落。西山上不时传来放炮的声音。石料厂里机器轰鸣,一辆辆四轮机载着石子奔向县城。小山村里又是一片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 刚出正月门,一天,李书记从乡里开会回来,顾不得回家就来找老王。老王正准备和唐蛮子吃午饭,看见李书记热情的招呼着一起吃饭。李书记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下了。老王拿来了一壶烧酒,唐蛮子又去准备了几个田间小菜,他俩边吃边聊。李书记告诉老王,今天乡里陈书记在会上带着大家学习了中央文件,关于今年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精神,其中提出节约资源,大力发展沼气。会上,陈书记要求我们每个村派一名脑子活的年轻人下个月到县沼气办参加培训。李书记说:“会后陈书记告诉我,我们申请建敬老院的报告乡里批准了。同时给我们提出了指导意见。”老王一边听着一边不住的点着头。</p><p class="ql-block"> 傍晚,村里的喇叭又响了,是李书记在播送通知:“村委班子请注意,晚上八点到村委会开会。”通知习惯性的播了三遍。今天喇叭里没有播放《十五的月亮》,而是流行至极的《黄土高坡》。</p><p class="ql-block"> 晚上八点,村委们准时的来到村委会,大家一次落座。今天主持会议的是老王,他今天没有拿话筒,点燃了一支卷烟,吸了一口说道:“今天请大家来是有两件事和大家商量,下面先有李书记传达乡会议精神。”</p><p class="ql-block"> 李大民接过话茬说,今年国家农村经济改革重点是发展和推广沼气使用。李大民简要的把会议精神作了传达,最后提出沼气技术员培训人选和建敬老院的落实。大家热烈的讨论着。最后大家选出李桂花的儿子陆宝贝。陆宝贝去年初中毕业,因为家中困难就没有读高中,现在待在家中帮助家里做农活。建敬老院有村文书钱袋子负责,曹老支书协助。</p><p class="ql-block"> 会一直开到深夜……</p><p class="ql-block"> 二十二</p><p class="ql-block"> 四月春风吹拂着小山村,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的庄稼,北山坡一片金黄,油菜花的香气一直飘到了小山村。小山村绿树掩映,黄雀萦绕,真乃是春光无限。</p><p class="ql-block"> 一天上午,李桂花的儿子陆宝贝从县里学习回来,迫不及待的找到老王,要求开展村沼气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老王和李书记商量,让陆宝贝先在自己家建沼气,抽一批人跟着学习。</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后,陆宝贝在自己家屋前建了一个沼气池,李桂花在池里填了满满的青草。一根管道连到了灶台,连到了屋里。晚上老王带来一些人看沼气的使用。首先,陆宝贝拧开了气管,划亮了一根火柴,用微弱的火苗去烧沼气灯泡。呢绒灯泡着了,先是发出微弱的红光,接着变成了蓝色光,灯泡越烧越亮,最后比十五的电灯还要亮堂。陆宝贝又把沼气做饭操作给大家看,大家看了非常高兴。纷纷报名要求建沼气池。</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建沼气就在小山村里铺开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三</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小山村里弥漫着瓜果的香气,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p><p class="ql-block">一天,乡里陈书记开着那台老掉牙的仪征卡车来到了杨山村,今天他应邀参加杨山村敬老院入住仪式。敬老院建在村东二道坡北面,一排两层小楼足有二十来间,左首有一排平房,做食堂使用,院门旁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杨山村敬老院》。小院里绿化盎然,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入住了十几个六十多岁的孤寡老人。</p><p class="ql-block">九点钟,陈书记为敬老院剪彩,钱袋子点燃了烟花,李桂花带着村舞蹈队在小院里扭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杨山村被县里评为“农村经济改革先进村。”</p><p class="ql-block">那天晌午,老王参加完县里先进表彰会,乡里破天荒的用那台仪征卡车送回来。村里李书记组织村里的秧歌队早早地等在了村头,远远的看见老王抱着奖状满面春风的站在车上,不停的向大家挥手。李书记一声令下,秧歌队快速迎了上去……(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