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

金蛇狂舞

<p class="ql-block">蒙自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p><p class="ql-block">蒙自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县,也是云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诞生,拥有“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蒙自文庙牌坊</p> <p class="ql-block">魁星阁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北朝南,现存魁星阁为明清时代文庙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关旧址,是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古遗址,曾作为联大教室。</p> <p class="ql-block">哥胪士洋行</p> <p class="ql-block">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仅仅存在了九年时间,但是其成就与光辉,已经逾越了时代和疆域的界限,成为奉献给整个世界的丰厚遗产。</p> <p class="ql-block">因昆明校舍紧张,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至蒙自办学,成为分校。蒙自凭借滇越铁路交通便利、空置房舍充足等条件,成为战时教育的“临时家园”。</p><p class="ql-block">这里大师云集,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大师都曾在此执教。</p><p class="ql-block">在战火中坚持教学,培养了众多英才(如杨振宁、李政道),并推动蒙自当地教育文化发展,留下“刚毅坚卓”的精神遗产。</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 陈寅恪 罗庸</p> <p class="ql-block">蒋梦麟 吴宓 冯友兰 闻一多</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纪念馆陈列的师生图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南湖位于蒙自县文澜镇南部,故名"南湖"。云南著名的过桥米线传说就起源于此,是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从南湖公园的北门走过去几分钟,就来到了玉皇阁,主阁始建于明代,据说是蒙自县城时代最早的建筑。有不少当地人过来参拜,香火很旺盛。</p> <p class="ql-block">过桥米线小镇是一个新建的小镇,从高处俯瞰,一片青砖褐瓦,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穿过高大巍峨的牌坊如同穿越时光走进了清末民初的蒙自,青石砖铺路,宽敞的道路两侧尽是仿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看上去古朴典雅又不失当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建筑独具特色,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那木质的结构,散发着古朴的韵味。门窗上精美的雕花,犹如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街道蜿蜒曲折,犹如灵动的丝带,将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巧妙地串联起来。</p> <p class="ql-block">红河州政府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红河州图书馆 红河州政协书画院</p> <p class="ql-block">想了解一座城市最简单直观的方式便是逛博物馆,古老的文物如破解魔咒的密语,轻轻拨开历史的迷雾,让人们窥见这座城市的真貌。来到蒙自,当然也不能错过这里的红河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山水明瑟 拟古作品(2018)</p> <p class="ql-block">梅花诗文狮耳紫陶尊(民国)</p> <p class="ql-block">双龙耳狮子滚绣球带座锡香炉(民国)</p> <p class="ql-block">人物故事锡盖罐(民国)</p> <p class="ql-block">梅竹杂宝堆雕锡执壶(民国)</p> <p class="ql-block">彩陶莲瓣纹陶盖(明代)</p> <p class="ql-block">锡童子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小二胡</p> <p class="ql-block">彝族阿细大三弦</p> <p class="ql-block">彝族龙头四弦</p> <p class="ql-block">傣族</p> <p class="ql-block">彝族(濮拉颇)女盛装</p> <p class="ql-block">瑶族(红头瑶)女盛装</p><p class="ql-block">瑶族(蓝靛瑶)男盛装</p> <p class="ql-block">红河书院整体建筑设计以中轴对称为代表,分别设:"一坊、一楼、两馆、三中心"即文献名邦坊、藏书楼、文化艺术馆、非遗传承馆、哈尼族、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一组恢弘与典雅融合的中国建筑,同样也是红河州的文化新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书院体现了红河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不同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明白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尼苏小镇是彝族尼苏支系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因原住村民98%为彝族而得名。它西临大屯海高原湖泊景观带,东靠长桥海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美,夏季气候凉爽,成为当地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大屯海与尼苏小镇只相隔一条大马路。</p><p class="ql-block">大屯海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湖,以前,身居大山中的云南人很少有人见过大海,所以都把大一点的湖泊称为海,如长桥海、三角海、阳宗海以及洱海,其实这些都是湖。</p><p class="ql-block">大屯海水面宽阔,烟波浩渺,风光旖旎,渔船星星点点,海风掠过海面,更是水波荡漾。当人们信步海边时,真有亲临大海的感觉,远山成粉黛,海上波连波。</p> <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旅行从不在导航终点,而在于抬头看云的瞬间,在火车站台陌生人的微笑里,在迷路时发现墙角的三角梅正开得嚣张时。2025年的夏天,愿我们的行李箱装得下星辰大海,也盛得住一滴雨的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