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中心,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拉萨城市的精神核心。</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1. 建寺传说。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唐贞观二十一年),由藏王松赞干布为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所建。传说建寺前此处为湖泊,松赞干布的戒指落入湖中后湖面显现九级白塔,遂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填湖,历时三年建成。文成公主依据风水认为拉萨地形似“罗刹女仰卧”,湖泊正处心脏位置,建寺可镇魔,同时另建12座小寺镇住四肢关节。</p><p class="ql-block"> 2. 名称与拉萨城的渊源。藏语“山羊”为“惹”,“土”为“萨”,寺庙初名“惹萨”,后演变为城市名“拉萨”(“佛地”之意),故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p><p class="ql-block"> 3. 历史变迁。经历吐蕃禁佛运动(7世纪、9世纪)和元明清历代扩建,形成现今占地2.51万平方米的规模。1961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以布达拉宫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二、建筑与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1. 多元风格融合。主体为藏式土木结构,金顶斗拱具汉风,檐下103个木雕伏兽及人面狮身像融汇尼泊尔、印度元素。主殿坐东朝西(异于汉地寺院),四层金顶象征曼陀罗坛城宇宙模式。</p><p class="ql-block"> 2. 核心文物。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入西藏,为全球仅存三尊佛祖等身像之一,藏民视其为“宇宙核心”。</p><p class="ql-block"> 唐代壁画与文物:近千米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明代刺绣唐卡及唐蕃会盟碑(823年立)。</p><p class="ql-block"> 三、宗教地位与朝圣文化</p><p class="ql-block"> 1. 转经体系的核心。内圈(囊廓):环寺内释迦牟尼佛殿。中圈(八廓):环寺外墙,形成八廓街(商业与朝圣街)。 外圈(林廓):涵盖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全长约8公里。</p><p class="ql-block"> 2. 重大宗教活动。传昭大法会:1409年宗喀巴创立,藏历正月数万僧人齐聚辩经祈福,奠定格鲁派地位。金瓶掣签:清代起活佛转世灵童抽签仪式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 3. 朝圣场景。寺前青石板被磕长头信徒磨出深痕,万盏酥油灯长明,昼夜不息。 </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既是信仰的灯塔,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丰碑——千年的石板烙印着等身长头的虔诚,鎏金屋顶下封存着文成公主的足迹,而转经筒的嗡鸣仍在诉说这座圣城生生不息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