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游记-希腊(下)

Lucky 励

2025年6月8日希腊阿拉霍瓦小镇、希腊德尔菲博物馆、阿波罗神庙组群 希腊阿拉霍瓦小镇(Arachova)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山间小镇,位于希腊中部,坐落在帕尔纳索斯山(Mount Parnassus)海拔 960 米的山脊上,可俯瞰德尔斐山谷,这里以红瓦白墙的建筑为主,错落镶嵌于群山之中,与周围的山地风光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景观。<br> 神话传说:帕尔纳索斯山在古希腊神话中被视为圣山,是太阳神阿波罗与缪斯女神的居所,因此阿拉霍瓦被称为 “离神最近的小镇”,充满了神秘的色彩。<br> 希腊阿拉霍瓦小镇(Arachova)上的钟楼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镇中心主路不远处的一块陡峭崖体上,从镇上各处基本都可以一眼望到它。高度:约 10 米。最初建于 18 世纪初,原本是一座教堂的钟楼。在 1870 年的地震中倒塌,后经重建,又在 1944 年被德国人炸毁。1966 年,一位修道院院长出资对其进行了修复。整体风格可能融合了拜占庭式和当地传统建筑特色,与小镇的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钟楼外观古朴典雅,砖石结构展现出岁月的痕迹,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考古学家称,阿拉霍瓦小镇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就已建立。在历史上,它曾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因交通闭塞被列为 “无记录地区”,这反而使得希腊传统服饰、舞蹈、饮食等文化在此完整保存。<br> 希腊德尔菲博物馆(Delphi Archaeological Museum)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博物馆,由享有盛名的博物馆建筑大师帕特罗克劳斯设计,馆舍依山而建,风格沉稳内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始建于 1903 年,最初用于展示德尔菲圣地及周边地区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在过去的 100 多年里,博物馆经过了多次改造和扩建,最近一次是在 1999 年,以满足新的国际博物馆标准。<br> 查里奥特铜雕-德尔菲驭者(Charioteer of Delphi) :(青铜战车御者)创作于约公元前 478 年,是为纪念皮提亚竞技会中双轮战车比赛的胜利而献给阿波罗的。属于 “严谨风格” 的雅典雕塑代表, 是一件青铜雕塑,原是一组四马战车雕塑群的一部分,现仅存驭者像。雕像高约 1.8 米,以精湛工艺和对细节的关注著称,如衣物褶皱、面部表情等,展现了庄严与理想化的比例,是德尔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br> 纳克索斯的斯芬克斯(Sphinx of Naxos) :柱上的狮身人面像。约公元前 570 - 560 年,由纳克索斯岛的富有公民捐赠。<br> 这尊大理石雕塑高 2.3 米,它曾位于爱奥尼亚柱式的科孚岛卫城矗立在一根超过 10 米高的柱子顶端,是献给阿波罗的祭品,是希腊早期对斯芬克斯(拥有女人头、狮子身和鸟翼 )的艺术呈现之一。<br> 是博物馆的著名展品之一,其造型雄伟,展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西夫诺斯宝库的女像柱(Caryatid of the Siphnian Treasury) :约公元前 525 年,是支撑西夫诺斯宝库檐口的女像柱之一,头部周围的孔洞用于固定可能镀金的金属皇冠,她的帽子后部保存下来,上面有酒神的狂女和萨堤尔跳舞的浮雕,虽已磨损但仍可见精美工艺 。<br> 阿格斯的少年立像(Kouroi of Argos ):又称克莱奥比斯(Cleobis)和比特翁(Biton)雕像,创作于公元前 6 世纪早期,是古风时期典型的少年立像(kouros)风格。<br> 传说这对兄弟为送母亲去赫拉神庙,亲自拉车,赫拉赐予他们永恒睡眠,雕塑展现了他们理想化的年轻男性形象, 体型庞大、肌肉发达,左脚前迈,双手弯曲触碰大腿,拳头紧握。 德尔斐的脐带石(Omphalos):象征 “世界的中心” 的大理石雕刻,在希腊神话中,宙斯为确定 “世界的中心”,从相反方向放出两只老鹰让它们反向飞行,相会的地方就是 “世界的中心”,并赐阿波罗一块卵形石,即德尔斐的脐带石,它是德尔菲神谕的重要象征。<br> 德尔菲舞者雕塑柱(Acanthus column of dancer),制作于公元前 330 年左右, 圆柱顶端有三个背靠莨苕叶花纹装饰翩翩起舞的少女,其设计巧妙,是希腊建筑承重柱体美与力结合的先驱。 雅典宝库的排档间饰(metopes)和雕带(friezes),上面描绘了众多希腊神话场景,如希腊英雄与巨人的战斗、特洛伊战争等情节;还有 ** Siphnian 宝库的相关雕刻残片 **,同样呈现了奥林匹亚众神与巨人战斗等神话故事。<br> 西弗尼亚宝库(Sicyonian Treasury)的雕塑群残片:这些残片原本是西弗尼亚宝库建筑上的装饰雕塑,描绘了各种神话场景和人物,展示了古希腊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精湛的雕刻技艺。 宙斯(Ze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最高神祇,被视为众神之王、天空与雷电之神,统治着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及整个宇宙。他的形象和故事在古希腊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对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影响深远。<br> 宙斯作为正义的化身,会惩罚违背道德或挑战神权的行为: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火给人类,被宙斯锁在高加索山,每日遭鹰啄食肝脏;<br> 泰坦巨神因反抗宙斯,被打入塔尔塔洛斯(冥界深渊);人类若傲慢无礼(如坦塔罗斯欺骗众神),也会受到他的严惩。 赫拉(Hera)是宙斯的姐姐,同时也是他的第七任妻子(正妻),在古希腊神话的神谱中,宙斯和赫拉有着明确的血缘关系:他们都是泰坦巨神克洛诺斯(Cronus)与瑞亚(Rhea)的子女。按照出生顺序,赫拉是这对夫妇的第三个女儿,而宙斯是他们最小的儿子。因此,赫拉在辈分上是宙斯的姐姐。<br> 这种 “兄弟姐妹结为夫妻” 的设定,在古希腊神话的早期神系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原始神话中对血缘与权力结合的想象。赫拉作为姐姐兼妻子,成为天后,与宙斯共同统治奥林匹斯神界,掌管婚姻、生育与家庭,同时也因宙斯的多情而成为 “嫉妒” 的象征,其形象充满了权力与情感的复杂张力。<br> 金器与珠宝:馆内还收藏了大量从德尔菲遗址及周边地区发掘出的金器和珠宝,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反映了当时古希腊的贵族生活和审美情趣。<br> 阿波罗神庙组群<br>坐落在帕尔纳索斯山南麓陡峭的山坡上,可俯瞰科林斯湾。这里被古希腊人视为 “世界的中心”,传说宙斯放出两只神鹰,它们相向飞行,在德尔斐相会,于是宙斯便将此地定为世界的中心,还放置了一块卵形石,称为 “世界之脐”。<br> 坐落在帕尔纳索斯山南麓陡峭的山坡上,可俯瞰科林斯湾。这里被古希腊人视为 “世界的中心”,传说宙斯放出两只神鹰,它们相向飞行,在德尔斐相会,于是宙斯便将此地定为世界的中心,还放置了一块卵形石,称为 “世界之脐”。 雅典人宝库:是一座小型的大理石建筑,用来存放雅典人献给阿波罗的祭品和珍宝。它的建筑风格精美,正面的浮雕描绘了众多神话故事和英雄事迹,展现了古希腊高超的雕刻技艺。<br> 阿波罗主神庙:<br>它是组群中的核心建筑,历经多次重建。现存的神庙是公元前 4 世纪重建后的遗迹,采用多立克柱式。<br> 神庙长约 60 米,宽约 25 米,由 38 根巨大的石柱支撑,尽管如今石柱大多仅剩下残垣断壁,但仍能从中感受到其昔日的雄伟庄严。 在神庙内部,曾供奉着阿波罗的神像,也是著名的德尔斐神谕发布之地,女祭司皮提亚在此传达阿波罗的神谕。 战争胜利的纪念:祭坛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下部是一根高 7.5 米的青铜蛇柱,公元前 479 年,在希腊城邦联合对抗波斯帝国入侵的普拉提亚战役中,希腊联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场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关键转折点。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彰显希腊人的团结和对神的感恩,全体希腊人决定在德尔斐圣地向阿波罗神奉献一个共同的还愿祭品, 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就此诞生。<br> 宗教意义:在古希腊,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德尔斐被认为是阿波罗神的重要圣地,也是希腊世界的宗教中心之一。希腊人相信通过向神奉献祭品,可以获得神的庇佑。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就是这种宗教信仰的体现,它被用来供奉阿波罗,祈求神继续护佑希腊城邦的和平与繁荣 。<br> 普拉提亚三脚祭坛:这是全体希腊人在公元前 479 年普拉提亚战役击败波斯人后,在德尔斐圣地献上的唯一共同祭品。大约在公元前 354 - 343 年的第三次神圣战争期间,福基斯人熔化了三脚祭坛的黄金,用于战争等方面的开支。不过,青铜蛇柱得以保存下来。<br> 希腊人收集完战利品后,留出十分之一的财物,用于向阿波罗奉献一座黄金三脚祭坛,祭坛由一根高 7.50 米、呈三头蛇形态的青铜柱支撑。在第三次神圣战争(公元前 354 - 343 年 )期间,福基斯人熔化了三脚祭坛的黄金。公元 330 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君士坦丁堡时,将这根呈盘绕蛇形的柱子运到当地,放置在赛马场上,如今它仍在那里。在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后方,保存着一个大型基座的地基,该基座曾支撑着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镀金战车,赫利俄斯是罗德岛的守护神,这是罗德岛居民在公元前 4 世纪末献上的祭品 。<br> 象征 “世界的中心” 的大理石雕刻,在希腊神话中,宙斯为确定 “世界的中心”,从相反方向放出两只老鹰让它们反向飞行,相会的地方就是 “世界的中心”,并赐阿波罗一块卵形石,即德尔斐的脐带石,它是德尔菲神谕的重要象征。<br> 剧场:位于神庙的上方,依山坡而建,可容纳数千名观众。<br> 在古代,这里会举行祭祀阿波罗的戏剧表演、音乐比赛等活动,也是皮提亚竞技会的重要举办场所。 运动场:位于更远处的山谷中,是皮提亚竞技会举办体育赛事的地方,<br> 包括赛跑、摔跤、拳击等项目,吸引着来自希腊各地的运动员。 阿波罗神庙组群是古希腊人信仰阿波罗神的中心,人们从希腊各地甚至更远的地方前来朝拜、祈求神谕,寻求阿波罗在生活、战争、政治等各方面的指引。神谕在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决策、个人生活选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是古希腊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古希腊人在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其建筑风格、雕刻艺术对后世西方建筑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研究古希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br> 如今,阿波罗神庙组群是希腊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老建筑的遗迹,感受历史的沧桑,还能深入了解古希腊的宗教、神话和文化。<br> 卡瓦拉市(KAVALA),希腊北部爱琴海沿岸的一座城市,为马其顿大区的主要海港和卡瓦拉州的首府。<br> 卡瓦拉拥有众多优质海滩,如巴蒂斯海滩(Batis Beach)和托萨海滩(Tosca Beach)等,这些海滩以其清澈的海水和细腻的沙滩闻名,是水上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帆板、浮潜、皮划艇等各种活动,或是静静享受爱琴海的阳光。<br> 卡瓦拉城堡:是城市的象征和最佳观景点,建于 15 世纪的中世纪城堡,见证了卡瓦拉的辉煌历史,站在高处可以俯瞰整个卡瓦拉港口和爱琴海的壮丽景色。<br> 阿奎杜克渡槽:是卡瓦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桥状的水渠横跨城市的旧区,连接山坡上的老城与下方的城区,建于 16 世纪,如今已被改造成博物馆,内部保存完好,展示了 19 世纪奥斯曼贵族的生活方式。 卡瓦拉市被蔚蓝的北爱琴海和 SIMBOLO 山脉所环抱,集山和水的美丽于一身。<br> 卡瓦拉是一座将自然和人文完美融合的城市,以其渔业而闻名,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鱼市之一,大量海鲜产品在这里进行出口贸易。<br> 卡瓦拉海滨大道是当地居民聚集的场所,也是享受海景、品味希腊美食的最佳地点。漫步在此,可欣赏到繁忙的渔港、美丽的海湾和现代化的咖啡馆。<br> 希腊梅黛奥拉“天空之城”是指希腊东正教梅黛奥拉修道院,是该地区众多修道院的总称,位于希腊中北部,在塞萨里亚平原上,靠近佩纽斯河和品都斯山脉,处在奥林匹斯山和卡兰巴卡小镇之间。<br> 几百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后来地壳运动和海水的冲击使之变成一片石林,又经过不断的地震和风化,山峰变成巨大的石柱,修道院就坐落在这些高耸的岩石山顶上面。<br> 修道院雄踞于一座座巨大的山岩的顶点,有的山岩超过 400 米,它们形状各异,色彩不一。修道院四面是垂直陡峭的悬崖峭壁,进入这里在过去非常困难,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工具是绳索、藤篮和滑车。<br> 修道院建筑风格融合了拜占庭建筑和当地的特色,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多为红色瓦片。建筑外观坚固厚实,内部装饰精美,有许多古老的圣像壁画、木雕、石刻等艺术作品。<br> 公元 9 世纪,就有禁欲主义的隐士到卡兰巴卡山崖的天然洞穴中修行。11 世纪中叶,隐遁的修士人数逐渐增加,梅黛奥拉成为希腊东正教另一个重要中心。<br> 14 世纪末土耳其入侵希腊,很多修士为了远离战争来到梅黛奥拉,在山上修建了 24 座修道院,鼎盛时期这里共拥有 24 座分布在大小山岭上的修道院和上千名修士。<br> 原有的修道院大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只有 6 座侥幸保存下来,分别是大梅黛奥拉修道院、瓦尔拉姆修道院、圣瓦尔瓦拉斯・鲁萨努修道院、圣尼古拉斯修道院、圣斯蒂法努修道院、修道院的圣三一。<br> 梅黛奥拉是希腊东正教的重要圣地之一,修士们在这里修行、祈祷,延续着东正教的传统和信仰,对希腊的宗教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修道院内保存着大量的古老文物,如圣像壁画、羊皮手卷、早期印刷和装订的圣书、圣经手抄本等,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拜占庭艺术和希腊文化的重要资料。 梅黛奥拉修道院见证了希腊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如土耳其的侵占、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是希腊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对于研究希腊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瓦拉姆修道院东北面的公路往东有一个 Psaropetra 观景台,可以看到梅黛奥拉全景。 此外,梅黛奥拉还有多个观景台,如可以远眺圣斯蒂法努修道院的观景台,能让游客欣赏到不同角度的壮美景观。 游客可以参观现存的 6 座修道院,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可以沿着山间小径徒步旅行,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在卡兰巴卡小镇上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希腊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