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456) 赤 腹 鹰

陈夏富

<p class="ql-block"><b>赤腹鹰(学名:Accipiter soloensis):鹰科.鹰属,是一种中等体型,约33厘米的鹰类。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肋略沾粉色,两肋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桔黄色。赤腹鹰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也见于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地带的小块丛林,农田地缘和村庄附近。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多停息在树木顶端或电线杆上。秋季为亚洲东部猛禽类主要的迁徙时间,赤腹鹰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朝鲜半岛到日本九州,接着再继续往南到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地。</b></p> <p class="ql-block"><b>喜开阔林区。性善隐藏而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有时也栖于空旷处孤立的树枝上。日出性。多单独活动,有时也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盘旋和翱翔,盘旋时两翼常往下压和抖动。领域性甚强。捕食动作快,有时在上空盘旋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主要以蛙、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鼠类和昆虫。主要在地面上捕食,常站在树顶等高处,见到猎物则突然冲下捕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ver3.1——无危(LC)。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