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值广东教育学院(现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1985届中文专毕业40周年之际,原部分班干及班同学微信群群主等成立组委会,决定举行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成员是:符兹威、郭奕秋、谭志春、林明合、毛积新、冯文清、胡宝东、吴伯世、刘兆谟等。</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7日,组委会在海口研究有关聚会事宜,作出举行聚会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关于举办广教中文专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 广东教育学院(现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83级中文专,毕业于1985年7月。根据同学的提议,决定举办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本着“简约、怀昔、喜乐、谊燃”的理念,达到重聚首,加强联系,促进交流,回忆校园生活,分享各自的人生经历,感谢母校师恩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聚会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p><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在海口市举行。上午10点30分在海口市海秀中路84号(海南军区对面)的“唐盛酒家”集中,合影留念;11点至12点,在酒店三楼包厢座谈交流 ;12点在包厢中聚餐,餐后第一阶段活动结束。外地来的同学如需要,可在该酒家楼上自费住宿。在海口的活动费用每人150元。</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2025年8月2日(星期六)至8月4日在广州举行。8月2日下午入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旁的“影星宾馆” ;8月3日9时至10时观光母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校园,10时至11时30分举行回访母校座谈会(特邀刘劲予、韩东才、李畅友、谭海生、林志荣、邓辉粦、邱琦英等老师参加);12点与老师们共进午餐;下午3点30分游览广州塔(小蛮腰);晚上8点,乘船珠江夜游。</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4日早餐后结束整个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广州的费用约1200元(多还少补)。 </p><p class="ql-block"> 各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参加海口、广州两阶段的活动或只参加其中一处的活动。希望各同学互相转告,动员更多的同学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同学请在班级群中接龙,以便有备安排。活动来回的路费由各同学自负。欢迎各同学带家属参加活动。要求各同学及家属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参加,如活动中身体出现异常,由各人自行负责。</p><p class="ql-block"> “四秩春秋重聚首,文心同撰新华章”。预祝聚会活动完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广教85届中文专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成员:</p><p class="ql-block"> 符兹威 郭奕秋</p><p class="ql-block"> 谭志春 胡宝东</p><p class="ql-block"> 毛积新 林明合 </p><p class="ql-block"> 冯文清 吴伯世</p><p class="ql-block"> 刘兆谟</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7日于海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毕业合影(1985年7月)</span></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0日,虽然海口受2025年第6号台风影响,29位同学冒雨依期参加在海口唐盟酒家的聚会活动。久别重逢的同学们,一抵达聚会地点,便似被点燃了热情的火焰,个个激动难抑。他们紧紧握手、热情拥抱,欢声笑语不断,迫不及待地分享着校园往昔的趣事,也倾诉着别后工作里的拼搏、生活中的酸甜。</p> <p class="ql-block"> 聚会活动,先组织各组组和全体与会同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一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二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三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四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五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六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聚会同学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一行:毛积新 吴伯世 郭奕秋 云大铭 梁名茂 雷乃斌 林明合 蔡亲宝 王中民 谭志春</p><p class="ql-block"> 第二行:陈 权 王小斗 林 柏 冯文清 王荣霖 李卫华 吴 康 符新平 蔡国清 王 文 黄泽超</p><p class="ql-block"> 第三行:姚琼飞 陈光雄 李汉强 周少波 黄意标 符兹威 刘兆谟</p><p class="ql-block"> (王雄钦因误机迟到不参加合影)</p> <p class="ql-block"> 谭志春同学主持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 符兹威在座谈会上致辞</p> <p class="ql-block"> 在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中,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40周年(1985 - 2025)座谈会拉开了帷幕。本次座谈会由谭志春同学担任主持人,原班长符兹威率先登台致辞。</p><p class="ql-block"> 符兹威班长深情地阐述了此次聚会的意义,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那段青葱的校园时光。他娓娓道来师生间深厚的情谊,回忆起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课后的促膝长谈;也分享了毕业后同学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斐然成绩,那些奋斗的汗水、成功的喜悦仿佛就在眼前。最后,他真诚地祝福同学们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引得现场掌声阵阵。</p><p class="ql-block"> 随后,刘兆谟、林明合、梁名茂、吴伯世、姚琼飞、雷乃斌、郭奕秋等同学依次发言。他们或回忆校园生活中的趣事;或讲述毕业后在工作中的拼搏与收获,有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也有取得成就时的自豪;更纷纷感慨师生、同学之间这份历久弥新的情谊,即便岁月流转,这份情也从未褪色。</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与会同学们纷纷举杯,共同为这份珍贵的情谊、为美好的未来送上最诚挚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姚琼飞、黄泽超、陈权、李卫华相逢在海口。</p> <p class="ql-block"> 吴伯世、毛积新、王雄钦、黄意标、林柏喜相逢。</p> <p class="ql-block"> 郭奕秋、林柏、吴康喜相逢。</p> <p class="ql-block"> 李汉强、吴伯世、毛积新、黄意标喜相逢。</p> <p class="ql-block"> 吴伯世、毛积新、冯文清、黄意标、梁名茂等举杯祝福。</p> <p class="ql-block"> 陈光雄、黄意标、冯文清、李汉强、吴伯世、毛积新、郭奕秋举杯祝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纪念广教中文系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海口段)上的致辞</span></p><p class="ql-block"> 符兹威</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0月)</p><p class="ql-block">各位同学:</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已从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40周年。</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的40年里,我们怀着对同窗情谊的深深眷恋,先后组织了3次同学聚会。每一次相聚,都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望,都是对同窗情谊的温暖延续。根据部分同学的提议,在毕业4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迎来了第4次同学聚会。</p><p class="ql-block"> 这次意义非凡的聚会,将分两个阶段温馨开启。第一阶段,7月20日,我们在海口相聚一堂,共叙同窗情谊;第二阶段,于 8 月 3 日,我们将一同回到魂牵梦绕的母校,重温那段青涩而美好的校园时光。今天,在海口这片充满热情的土地上,有 29 位同学跨越了岁月的长河,跨越了地域的阻隔,相聚在此。在此,我谨代表组委会,向每一位到场的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共有 57 位同学,然而,时光无情,陈文龙、蔡宣仁、黄绍明、郑智学、陈运泽等几位同学,却因病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的往昔趣事,依然是我们口中的温暖谈资。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共同缅怀这几位永远离我们而去的同学,愿他们在天堂安息。</p><p class="ql-block"> 1983 年到 1985 年,那是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的黄金时代,我们有幸在成年之际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了一段求知与成长的新征程。两年的大学时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中。课堂上,我们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图书馆里,我们沉浸在书的世界,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校园的小径上,我们谈天说地,分享着青春的梦想与烦恼。在这里,我们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结下了深厚而纯真的同窗情谊。这份情谊,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显得珍贵而难忘。</p><p class="ql-block">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在我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毕业后,同学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的继续当教师,从一般教师到中学一级、高级教师,高级讲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转型,投身到其他充满挑战的领域;有的一步步成长为科级、处级、厅级干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大展拳脚。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在不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尽管行业变了,职位变了,年纪变老了,但我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从未改变,对同学间那份纯真友情的珍惜从未改变。正是这份对母校和同学的深厚情感,促使组委会精心组织了这次毕业40周年的聚会。希望通过这次聚会,大家能够敞开心扉,畅叙往日旧情,感恩老师的辛勤培育,共同度过一段温馨而难忘的时光,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众多同学的辛勤付出。同学群群主和原班干部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聚会的筹备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不辞辛劳地联系每一位同学,耐心地发动大家参与聚会,精心地安排每一个活动环节。尤其是郭奕秋、谭志春、林明合、毛积新、冯文清、吴伯世、刘兆谟等同学,他们更是全身心投入,为聚会的顺利开展忙碌奔波。在此,让我们向所有为这次聚会付出努力的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这次聚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愿我们的同窗情谊如同陈酿的美酒,越久越香;愿我们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 8 月 3 日的母校之约中,再次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刘兆谟在聚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刘兆谟海口段会的发言</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聚会能见到在座的同学们,特别是见到40年未见过的某些同学,心情超激动!今天大家在风雨中能前来一聚,可谓真同学!曾圣文曾说:同学情真伟大!所谓伟大,我的理解是在条件允许下,绝大多数同学毕业前和后都会倾情无私相助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人生历程多磨,但其抛物线还是有前进跨度的。这跨度里,有班长、郭主席、毛积新、吴康、蔡国清、曾圣文、蔡葵、王雄钦、陈权、王荣霖、梁名茂等同学,还有已故的黄绍明同学,他们曾给予我殷殷关爱。当然,在座的其他同学,如果我曾有求于你们,一样会付出伟大的同学情。我如此曾得到许多同学的厚爱,想必大家也都会获得过同样的同学相助之情。同学就是伟大,同学情如桃花潭水!同学、师生、战友以及亲人,其关系和情分,是世界上永远抹不去改不掉少不了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大家已毕业分别40年了,就是再到50年以至更久,咱们之间都必有同学意念和情谊。一个人如没有同学,特别是没有大学同学,他定为卑微。就读广教之前,我是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空乏,人生迷惘。咱们班的大部分同学入学前都是恢复高考后的中师生,学识功底厚,而我却是班级入学的几个文革高中生之一。当从首任班主任口中得知此信息,我甚觉自己是一介很空囊的学员。我奋力,我幸运毕业了。</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经风雨历练,也有所作为起来。我曾走上中学领导岗位,任职过农垦三亚高中的老师。我慢慢相对适应了职业与社会。对个人实力逐渐提升,我始终感念母校广教这伟大起点,感恩当年每一个教过我的大学老师。老师们教给我从未涉猎的古今知识,也不断给我很多人生的启迪。我从良师身上更深知做人须厚德向善。曾记得:刚入学时鄙俗到竟然躺在床上不懂得尊重前来看望学员的系主任,是李畅友老师过后和蔼开导我做人应懂礼;偶然一次拍王思德老师的肩膀,可他却不愠不怒点醒我小辈不能拍长辈的肩膀。也更忘不了,是我们首任班主任林老师,在我离校几年后,仍慷慨借予藏书帮我完成北京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老师们昔日的点点点滴滴指教,丰富我的知识,铸厚我的情操,也增进了我为人情愫。我难忘老师们的恩泽。我想每个同学也一样或多或少得到某些老师的关爱,我们必须感恩他们。毕业多年了,我相信咱们都会想念大学期间的众多老师。切盼大家借四秩聚会之机,都回母校看望他们!老师们现多数已是耄耋老人了。别离校门已40载,可我们的老师仍一直祝福我们,祝愿我们事业腾达。大家今天都有似锦人生,恩师无不为之欣喜!</p><p class="ql-block"> 我多次回访母校拜见一些老师,相谈中得知老师们依然记住好多同学名字。他们对我们首届中文班学生印象相当深刻,特别是李畅友老师最记得我们,也特关注我们。他当今还常与我们在群里互动思想,交流诗词。阔别多年,也许我们记不得几个老师名字了,可不少老师仍铭记我们。缘何让老师对我们仍记忆犹新呢?是一种对首届学生的深厚情感,是一种特有的博爱情怀!老师一直在眷念我们,难道就不能感召我们抽出一点空回去看望他们吗?再说,我们今天也都能以不孬的或特荣光的各种身份回去,这也实属一种很好的回报。但愿大家顺应组委会,实现广州初心重温、青春回眸之行;实现人生里程碑泛光庆祝之行;实现见证母校历史变迁之行;实现永续情缘感恩良师之行。最后,用AI作首诗,祝愿海南段聚会圆满!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邀同窗赴四秩之约》</span></p><p class="ql-block"> 黉门一别各西东,</p><p class="ql-block"> 四十春秋类转蓬。</p><p class="ql-block"> 犹记书窗聆夜雨,</p><p class="ql-block"> 常怀球赛啸晨风。</p><p class="ql-block"> 青丝暗换霜侵鬓,</p><p class="ql-block"> 赤胆未销情愈浓。</p><p class="ql-block"> 莫叹驹光如逝水,</p><p class="ql-block"> 且将杯酒话初衷。</p> <p class="ql-block"> 林明合在聚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梁名茂同学在聚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吴伯世同学在聚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姚琼飞同学在聚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郭奕秋同学在聚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海口聚会纪实视频(2025年7月20日)</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 29 位同学于海口欢聚一堂,共同纪念从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 40 周年的珍贵时刻。 聚会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家畅叙往昔同窗情谊,回忆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每一句交谈都饱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都由衷地感慨,这次聚会安排得细致入微、内容丰富,是一场圆满且成功的相聚,为我们的友谊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陈权同学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拿着相机,不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以专业的态度和满满的热情,完整地拍摄下了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视频制作中,加班加点、精心剪辑,力求将每一个画面都处理得尽善尽美。最终,他将制作好的视频发布到了视频号上。</p><p class="ql-block"> 陈权拍视频堪称一部精心雕琢的纪念大片,画面清晰流畅,每一个镜头都生动地捕捉到了同学们的欢笑与感动;内容丰富精彩,将聚会的欢乐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留存下了这场珍贵聚会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随时重温这份温暖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怀着最诚挚的感激之情,向陈权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他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我们留下了这份无比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视频是陈权和符兹威拍摄的融合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聚会纪念品</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畅友老师始终密切关注着我们班的聚会活动。7月20日一早,远在广州的李畅友老师特意发来一首贺诗,字里行间满是对师生情谊的珍视与祝福。聚会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以诗和韵,答谢李畅友老师的深情厚谊,同时还在班群中发了不少表达聚会氛围的生动描绘的诗作——“诗人兴会更无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此次相聚的热烈与欢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喜闻海南同学毕业40周年欢聚一堂有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李畅友</span></p><p class="ql-block"> 无情岁月催人老,</p><p class="ql-block"> 两鬓繁霜已暮年。</p><p class="ql-block"> 难得卌年欣一聚,</p><p class="ql-block"> 怡然共享舜尧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和李畅友老师《四十周年宴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吴伯世</span></p><p class="ql-block"> 几度春秋四十年</p><p class="ql-block"> 椰城再聚乐当前</p><p class="ql-block"> 鬓边霜满情犹在</p><p class="ql-block"> 畅饮千杯作李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广教同学四十年椰城聚会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吴伯世</span></p><p class="ql-block"> 椰城今日雨风天,</p><p class="ql-block"> 同砚情浓暖席筵。</p><p class="ql-block"> 凝视鬓霜珠泪落,</p><p class="ql-block"> 聆听熟语思潮绵。</p><p class="ql-block"> 韶华励志向功业,</p><p class="ql-block"> 迟暮凡庸盼康年。</p><p class="ql-block"> 惜别积年难诉尽,</p><p class="ql-block"> 举觞畅饮乐当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寄各位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 谭志春</p><p class="ql-block"> 安安稳稳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健康精神比少年。</p><p class="ql-block"> 人老可別心先老,</p><p class="ql-block"> 永葆青春梦也甜。 </p><p class="ql-block"> 无论未来多遥远, </p><p class="ql-block"> 彼此牵挂永不变。</p><p class="ql-block"> 风雨见证学友情,</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心相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海口段的同学聚会后,组委会继续动员更多的同学回母校欢聚。尤其是刘兆谟同学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取多种方式进动发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邀同学赴广州四秩之聚十二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刘兆谟</span></p><p class="ql-block"> 一问:重新组建广教同学群,为何班长不辞劳苦,逐一说服大家入群呢?不仅是为了联络感情,永结情谊,也更是为了届时能及时组织大家参加本次聚会,让同学们情感再现峰值。可却有部分同学至今领略不到班长的辛劳和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二问:为何班长安排两段聚会呢?其实他的趋重是去广州相聚,感恩母校,也为方便大陆同学。搞海南段,不仅照顾身体不佳而确实不能远行的同学,也是为了铺垫,创造情境激起大家的同学情而毅然赴广州回母校聚会,可为何至今仍激发不出你的情心呢?</p><p class="ql-block"> 三问:你热爱旅游,愿意跑东南西北,想把祖国大美收进眼底。哪些地方好,我跑完全国,最有发言权。广州有很多新貌地标,如广东博物馆一带新城,高耸亮丽神奇的小蛮腰等,不少美妙绝伦之处。中华大地有多少地方比广州美呢?你跑了很多地方,为何广州就不吸引你呢?故地重游不是更有兴致吗?</p><p class="ql-block"> 四问:你可能是懒得出门,何必画地为牢呢?你可能是最近心情不好而不想出门,何必呢?趁聚会结伴同行,外面走走,开拓眼界,愉悦心情。心态常好,万事无忧,容颜不改啊!</p><p class="ql-block"> 五问:还记住咱们傍晚时分常在通珠江三桥的广州大道上散步,畅谈文学,指点时代吗?那一带也是广州地标新城区,现在高楼鳞次栉比,夜晚灯光璀璨。如再度踏上当年的大道,徜徉佳境,特别是登上小蛮腰,瞭望五羊城,你定有“沉醉不知归路”之欣喜。这种心情,足以让你畅想风华正茂时刻,足以让你找回当年的亮丽青春! </p><p class="ql-block"> 六问:你需要带孙子不方便出门吗?三两天总能委托爱人照顾吧?不行,你就把爱人和孙子一同带到广州,让你的爱人去感受咱们的母校,想必她为丈夫当年出息而油然生出自豪。你也可以带孙子去参观中山大学嘛,那必定有一种促使他发奋读书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七问:你需要照顾身体欠佳的父母吗?百善孝为先,必定以其为重。能否委托亲人照顾,抽出一至两天呢?聚会相见之机难逢啊。大家定于相约时间回访母校,唯此,不再有佳时。 </p><p class="ql-block"> 八问:你回过母校否?没回过,你不遗憾吗?你可能以后会自己回去,有氛围吗?能见到老师吗?默默一人,溜达校园,有谁知道你的感念之心?曾经一人回去过的,如只是逛一圈校园,同样显得意义单薄。再回去一趟,补全缺憾吧。这趟去,你会成为聚焦主角的!</p><p class="ql-block"> 九问:你身体欠佳吗?有蔡亲宝同学的严重状态吗?当然,太严重就以身体为重了。蔡亲宝拄着拐棍参加海南段聚会,感人至深啊!</p><p class="ql-block"> 十问:大陆同学,能否以路途遥远为由呢?如来海南聚会确是有点勉强了,可去广州,大家都是很近路程啊!电白到广州,高铁动车票100多元,有急事可当天去当天回。从顺德、深圳到广州更近了。汕头路程远一点,300多公里,坐高铁动车也就两小时。</p><p class="ql-block"> 十一问:你没有时间吗?哪有退休人没时间的,除非你还在经营个人生意。生意规模很大吗?脱开身就会损失几十上百万吗?如是重大损失可先考虑利益了。海南有个同学也还在经营生意,他竟能从云南坐航班冒风雨赶来参加聚会,是一种同学深情使然啊!</p><p class="ql-block"> 十二问:你经济困难吗?大陆同学的路费不多。聚会费1200元,海南学生要上去,路费至少还要加1000元。对于企业退休的少数同学说,确实有压力。不就3000元吗?咬咬牙,当着一次愉快的特有意义的一生难逢的旅游呗!不去广州参加聚会,由上可知大多数同学没有推托的理由。你不参加聚会,是没同学感情吗?应该不会的!是因你过去有讨厌的人或事吗?40年过去,烟消云散,你心中应该是朗朗天空了。要知道咱们大部分同学是友好,是他们陪伴了你两年,有他们才营造出和谐活泼互助上进的深造环境,使得自己快乐进德修业,要深深念记他们啊。望你驱散一切思想阴云吧,携手一起来到当年那欢乐的知识圣地。在那特殊的年代,我们这张毕业证,含金量太高了。有了它,我们皆华丽转身。我们无需再犹豫了,排除理由,不为别的,就为感恩老师,为隆重宣示我们能成为学校历史最有色彩的一部分,来广州聚会吧,我们想见到你!</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同窗四秩情愈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师教一生恩更长 </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日,17位同学怀着对青春岁月的无限眷恋,齐聚母校广东教育学院(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同开启了一场跨越四十载的温情重逢。</p><p class="ql-block"> 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原广东二师刘劲予院长(曾教授外国文学课程)早已等候多时,他热情洋溢地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久别重逢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师生紧紧相拥,热泪盈眶,双手紧握间传递着对彼此的思念与关怀。在刘院长的带领下,大家漫步校园一一寻访当年的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和运动场。目睹如今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校道整洁美观的校园风貌,同学们不禁为学院的巨大变化而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随后,原学院团委书记、后任学院副院长及党委副书记的韩东才老师,原写作课教师、后任中文系主任的谭海生老师,原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师、后任学院办公室主任的林志荣老师,原上古代文学的李畅友老师,原写作课的邓辉粦老师,以及原当代文学课的邱琦英老师相继到来。师生欢聚一堂,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大家齐聚学院图书馆前,共同合影留念,定格下这永恒而美好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接着,在学院旁的金成酒楼,纪念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40周年座谈会拉开帷幕。谭志春同学担任会议主持人,他代表筹备组向各位老师赠送了精心准备的纪念品。班长符兹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班级毕业前后的点点滴滴,回顾了那段难忘的校园生活,以及师生间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刘劲予院长发表了讲话,他对这次聚会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寄语同学们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原学院党委副书记韩东才老师,因其原籍海南,与大部分来自海南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他对学生们在学校及离校后的成就表示了由衷的赞扬。原中文系主任谭海生老师、学院办公室主任林志荣老师、邓辉粦老师也纷纷发言,他们共同回顾了课堂内外的诸多趣事,引发了阵阵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同学刘兆谟、张中平、王晓斗、胡宝东、符雪梅、李卫华等从不同角度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学院教育的深远影响,对母校和老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最后,师生们举杯共饮,互相祝福,将这份珍贵的情谊永远镌刻在心间。</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的圆满成功,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肯定。李畅友老师感慨道:“筹备组组织了一次中文系空前的、毕业40周年跨省回母校师生欢聚的盛会。”符雪梅同学也动情地说:“这次纪念广教中文专毕业40周年广州聚会,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舒心、开心、美好与难忘。”</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广州聚会合影(2025年8月3日)</span></p><p class="ql-block"> 前排;陈群全 符兹威 刘劲予(院长) 韩东才(副书记) 邓辉粦(教师) 邱琦英(教师) 李畅友(教师) 谭海生(教师) 林志荣(教师)</p><p class="ql-block"> 二排:符雪梅 叶国强 王中平 李祖科 梁名茂 王荣霖 谭志春 刘兆谟</p><p class="ql-block"> 三排:蔡 葵 王小斗 王雄钦 林柏 李卫华 胡宝东 吴伯世</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纪念广教中文专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40周年广州聚会上的讲话</span></p><p class="ql-block"> 符兹威</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日)</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从广东教育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专毕业40周年。</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的40年里,我们先后组织了3次同学聚会。在毕业4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决定举行第4次同学聚会。</p><p class="ql-block"> 这次毕业40周年纪念聚会,分两个阶段进行。</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我们在海口举行了有29人参加的聚会。 今天(8 月 3 日),我们17位同学重返母校欢聚。</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原学院的刘劲予院长,韩东才副书记、副院长,中文系谭海生主任,学院办公室林志荣主任,李畅友、邓辉粦、邱琦英老师等7位领导和老师与我们相聚,在此,我谨代表聚会组委会,向各位老师和参加聚会的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共有 57 位同学,分别来广东电白的8人,海南儋州的5人,海南农垦局、通什农垦局的44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1983 年入学,1985届毕业的学生。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有幸在成年之际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了一段求知与成长的新征程。在学院里,我们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和纯真的同窗情谊。</p><p class="ql-block">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在我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毕业后,同学们回到各自的单位,有的继续当教师,但60%的同学都改了行。</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的这40年是风雨兼程的40年,也是收获满满的40年。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知识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然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始终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为了重温那段美好的校园时光,重拾同窗情谊,感恩母校和老师,今天我们 17位同学重返母校举行毕业40周年的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 希望通过这次聚会,大家畅叙往日旧情,感恩老师的辛勤培育,共同度过一段温馨而难忘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这次聚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老师健康长寿;祝愿我们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谢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广州聚会纪实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原学院办公室主任林志荣发言</p> 原中文系主任谭海生发言 <p class="ql-block"> 刘兆谟同学发言</p> <p class="ql-block"> 张中平同学发言</p> <p class="ql-block"> 王晓斗同学发言</p> <p class="ql-block"> 胡宝东同学发言</p> <p class="ql-block"> 符兹威、梁名茂在广东二师运动场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 梁名茂、王雄钦、李卫华、刘兆谟在“影星宾馆”喜相逢。</p> <p class="ql-block"> 蔡葵、王荣霖、加来同学、叶国强、陈群金等曾在海南农垦加来师范学校读书的同学在教育学院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王晓斗、叶国强、李祖科、吴伯世、谭志春在学院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符兹威、梁名茂在广东二师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刘劲予院长(戴帽者)欢迎回母校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 刘劲予院长与回母校的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刘劲予院长与李卫华、王雄钦、谭志春、梁名茂等同学留影。</p> <p class="ql-block"> 李畅友老师(中)与符雪梅、刘兆谟问学留影。</p> <p class="ql-block"> 邱琦英老师(中)与王荣霖、陈群金留影。</p> <p class="ql-block"> 曾就读海南农垦加来师范学校的几位同学与邱琦英老师在广东二师图书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刘劲予院长介绍学院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刘劲予院长与梁名茂同学在聚宴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邓辉粦老师、陈群金同学、刘劲予院长在聚宴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李卫华、叶国强同学为邱琦英老师赠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刘劲予院长与同学举杯祝福。</p> <p class="ql-block"> 韩东才副书记、林志荣主任、陈群金同学等与邱琦英老师互道:保重!</p> <p class="ql-block"> 谭志春与符雪梅互相敬茶。</p> <p class="ql-block">王晓斗、李卫华向邱琦英老师表示教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李畅友老师送书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 吴伯世</p><p class="ql-block"> 授业杏坛心血沥,</p><p class="ql-block"> 古稀仍惦旧门生。</p><p class="ql-block"> 宝书恰似珠江水,</p><p class="ql-block"> 难尽思师一片情。</p> <p class="ql-block">谢谢伯世的诗。</p><p class="ql-block"> 两本书都是学生的编著。《桃李天下》是学生祝贺我从教五十周年师生聚会纪念册。后重印加了我81岁生日学生的祝贺诗词,另加上我历年出版的著作书目。</p><p class="ql-block"> 另一本是学生曾聪华的著作,因书中有相当部分写到与我有关的内容,故一併送给你们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自已还有一些文稿及一千多首诗词已无力编缀归列印刷出版。</p><p class="ql-block"> (李畅友老师发于微信)</p> <p class="ql-block"> 在此谢谢李畅友老师赠予的珍贵书籍,正是诗如其人,书如其人啊!在过往的日子里,总会想起老师您的音容笑貌,总会记起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师生情谊铭记于心,难以忘怀。在此衷心祝愿老师您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但愿痛疾早日祛除,他日无恙。在此道一声珍重,祝好人平安!</p><p class="ql-block"> (李卫华同学发于班群)</p> <p class="ql-block"> 感谢李畅友老师!感谢李畅友老师对我们班和我们班同学一直以来的关心爱护。祝李畅友老师身体安康!顺心如意!</p><p class="ql-block"> (符雪梅同学发于班群)</p> <p class="ql-block"> 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录制编辑都很好,专业水准。这次的聚会虽然来的同学不算多,但是搞的非常成功。谢谢大家,谢谢你,并祝你健康开心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来自原广东二师党委副书记韩东才的微信)</p> <p class="ql-block"> 拍摄见功力!剪辑见功力!配文见功力!配音见功力!配乐见功力!</p><p class="ql-block"> (来自原广东二师中文系主任谭海生的微信)</p> <p class="ql-block"> 活动计划的很周全,老师同学们的发言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体现了师生的浓浓深情!</p><p class="ql-block"> (来自东平场友林尤伟的微信)</p> <p class="ql-block"> 广州塔(小蛮腰)就在广东二师(广教)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