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修心:做一个佛系女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物质丰裕却人心易扰的时代,“佛系”从来不是消极避世的借口,而是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祥和的修行。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份不因外物起伏而乱了心神的定力,恰是现代人最需要的心灵铠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孩子面前,我们修的是无条件的爱与耐心。爱不是因为孩子优秀才俯身拥抱,而是即便他笨拙、犯错,甚至将来平凡如尘埃,那份牵挂依然纯粹如初。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从无索取,雨露滋润万物不求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本就该剥离所有附加条件——不是“你考第一名我才爱你”,而是“你是你,我便爱你”。这份爱里藏着对生命本真的敬畏,也藏着对自己过往青涩的原谅,孩子的每一个“不足”,或许都是我们曾经跌撞过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夫妻面前,我们修的是初心与温柔。多少婚姻在柴米油盐中褪色,不是因为激情耗尽,而是忘了初见时那份“等一小时也甘愿”的耐心。当初为心上人弯腰系鞋带的温柔,不该变成婚后为一秒钟迟到的呵斥;曾经“你爱我、我爱你”的赤诚,更不该在岁月里被背叛与猜忌侵蚀。婚姻里的修行,是把“我”变回“我们”,把锋芒磨成体谅,让忠诚与真诚像老茶一样,在时光里沉淀出更醇厚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朋友面前,我们修的是坦荡与包容。不为功利结交,不因落差疏远,像山泉遇磐石,不因阻碍而停流,反因碰撞生出清越的声响。真诚从来不是刻意讨好,而是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你知我的弦外之音,即便观点相左,也能笑着说“各有道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代人常困于焦虑,甚至被忧郁裹挟,并非物质不够丰足,而是内心的天平总在“得到”与“未得”间摇摆。学佛也好,修行也罢,从不是焚香拜佛的迷信,而是像范仲淹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自己的位置上守好本心,得意时不张扬,失意时不沉沦。就像成熟的庄稼,越饱满越懂得低头,这份收敛里不是懦弱,而是看过风雨后的从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做一个佛系女子,终是修一颗能安住当下的心:孩子哭闹时不焦躁,爱人疏忽时不怨怼,世事起伏时不慌乱。当内心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定静,便如在心上种了一片荷塘,任外界车马喧嚣,自有荷风送香,莲心不染。这修行或许漫长,但每一步踏实走过,都是在为自己攒下对抗浮躁的力量,终会在岁月里沉淀出最动人的从容。(此文头条上己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