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延安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土地上,庞军,一位退役军人、党员、城管,以36年的坚守,谱写出一曲激昂且温暖的公益长歌,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突发的疫情中,庞军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奔赴前线。他和团队一起,穿上了防护服,扛起喷雾器,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进行消毒作业。汗水湿透了衣背,但他从未退缩。他用最朴实的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市民们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他们的身影,那是对奉献最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城市灯火如星,一群人站在广场上,手持标语,目光坚定,标语上写着“驰援甘肃”。他们身后,是延安的万家灯火,而他们的心,早已飞向需要帮助的地方。这是一场无声的集结,也是一次行动的宣言。庞军站在人群中,像一束光,照亮了公益的方向。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一群人的力所能及。</p> <p class="ql-block"> 在一座刻有党徽的建筑前,一群人合影留念,背景是青山与绿树。他们中有志愿者、有学生、有市民,也有庞军。大家穿着不同的衣服,却有着同样的信念。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走在前列”的精神,也用行动践行着公益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表彰大会上,红色横幅高挂,奖牌整齐地摆放在桌前。庞军站在人群中,看着一个个公益先锋走上领奖台,心中满是欣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誉,而是整个团队的荣耀。他深知,公益之路漫长,但只要有人愿意前行,就一定会有光。</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节日聚餐中,庞军与几位战友围坐一桌,桌上摆满了菜肴与花束。他身穿军装,手中拿着一份礼物,笑容温暖。这是属于他们的时刻,也是属于公益的时刻。他们用一生守护信仰,也用一生践行公益。</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捐赠活动中,庞军亲手将红色物品递给一位志愿者。背景是一面写有“有本有专有性品德”的墙,象征着公益的初心与坚持。他用行动告诉大家,公益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次真诚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在一次慰问活动中,庞军与志愿者们站在标语墙前,面前堆满了纸箱,里面装满了捐赠的物资。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那一刻,公益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眼前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文化进军营的活动中,庞军与圣地书画院的成员们走进军营,为官兵们带去文化的力量。他站在会议室中,背后是“热烈欢迎圣地书画院文化进军营”的标语。他用文化传递公益,也用艺术温暖人心。</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文化献爱心公益活动中,庞军与志愿者们站在横幅前合影。地上摆满了水果,象征着丰收与分享。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把爱传递给每一个人。那一刻,公益不再是抽象的词,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土地上,庞军,一位退役军人、党员、城管,以36年的坚守,谱写出一曲激昂且温暖的公益长歌,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回溯到36年前,年轻的庞军踏上了学雷锋公益之路,从此,公益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底色。1971年11月出生于陕西子洲县庞家沟村的他,1989年3月参军入伍,军营的淬炼,让“奉献”二字深深刻入灵魂。1994年5月,他投身延安市城管执法支队工作,身份转变,可公益的热忱从未降温。</p> <p class="ql-block"> 在个人公益轨迹里,庞军是慷慨的行者。30多年间,个人捐款40多万元,捐物价值20万多元,累计近70万元的款物,如细密春雨,润泽着需要帮助的角落。200多名贫困学生,因他的助学帮扶,得以挣脱命运的枷锁,走向知识铺就的光明;助残、助困的路上,他的身影穿梭于艰难与希望之间,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生活的底气;救济、慰问贫困模范、党员、退役军人,近400多户次,他用行动致敬奉献,让温暖在代际、身份间传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灾害面前,庞军是无畏的逆行者。救灾、抗震、抗疫,每一次危机降临,他都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或搬运物资,或参与救援,或抚慰人心。巡讲上百次,他把正能量、把红色精神、把公益理念,传播到城市乡村;重走长征路四次,沿着先辈的足迹,感悟信仰的力量,再把这份力量转化为公益的动力;上下陕甘宁公益活动数十次,跨越地域的界限,让爱与关怀在更广阔的土地蔓延。公益行程20多万公里,车轮丈量着土地,也丈量着他的赤子之心;公益时长4万多小时,每一小时,都是他与世界温柔的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团队引领中,庞军是坚定的领航者。2014年3月发起,2015年3月21日正式成立延安市道德模范爱心公益协会,从此,他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凝聚起更大的公益力量。携手协会累计筹资捐款、捐物合计价值近500万元,组织近300次公益慈善活动,帮助上万人助学、助残、助困、慰问、救援、救灾等,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留下坚实的足迹。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延安公益版图中一支重要力量,背后是庞军无数个日夜的奔走、协调与付出。</p> <p class="ql-block"> 荣誉,是社会对他的肯定,更是他公益之路的注脚。2010年榆林市政府与中国老龄委评为孝亲敬老模范;2011年延安市首届道德模范;2012年榆林市学雷锋标兵;2013年陕西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3年12月延安市城管系统优秀党员;2014年首届榆林好人;2015年陕甘宁爱心公益大使;2016年“陕西好人”、时代楷模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2017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十大创业榜样;2017年中央文明委、中宣部评为“中国好人”;2019年建国70周年延安慈善公益人物奖 ;2021年建党100周年新时代共和国最美建设者……这一个个荣誉称号,是他公益征程的勋章,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 而在诸多身份里,庞军最珍视的,是公益路上的践行者角色。他被聘为母校子洲县裴中名誉校长、宝塔区河庄坪红军小学名誉校长,把公益理念传递给下一代;担任子洲县慈善协会名誉会长、延安道德模范公益协会荣誉会长(创始人)等职务,在不同平台续写公益担当;作为延安圣地书画院顾问、延安市肢残协会荣誉主席等,他以文化为媒、以关怀为责,拓宽公益的维度。</p> <p class="ql-block"> 庞军的公益路,是个人的坚守,也是时代精神的映照。他是退役军人,把军人的担当融入公益;他是党员,让党性在奉献中闪光;他是城管,将服务社会的职责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36年,从青春到不惑,他用行动诠释着“永远学雷锋,永远做公益”的誓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延安这片土地上,庞军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无数人公益的热情;又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公益的方向。他的公益长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最真挚的情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持之以恒的坚守。这歌声,穿过岁月,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旗帜,猎猎作响,召唤着更多人加入公益的行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来,庞军的公益路还在继续。“慈善公益大使、圣地延安活雷锋永远和大家在一起共筑中国梦”,这是他的承诺,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在公益的山</p> <p class="ql-block">编辑:杜小艳</p><p class="ql-block">图片:庞 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