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7月30日, 社区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天津(周邓纪念馆)。作为社区党员,我怀着崇敬之心走进纪念馆。这座承载着历史温度的建筑,以无声的诉说让我穿越时空,与两位伟人进行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踏入序厅,周恩来与邓颖超并肩而立的汉白玉雕像巍然矗立,仿佛仍在为民族复兴操劳。当讲解员提到他们共用一个骨灰盒,将骨灰撒向海河的故事时,我凝视着玻璃展柜中那枚简朴的木制骨灰盒,眼眶不禁湿润,这对革命伴侣用一生践行着"活着为人民服务,死了照样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正如邓颖超在《海棠花祭》中写:“你随着春天的风,踏过冬天的雪,深入祖国的高山平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花厅复原展区的场面让我驻足良久。褪色的沙发,补丁摞补丁睡衣,换过领口的白衬衫,无声诉说着两位伟人的简朴。周总理因工作人员修缮西花厅而自我批评的故事,与他“十条家规”中“生活要艰苦朴素"的要求相互印证,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公朴情怀。当看到邓颖超审阅过的账目登记表时,她用红笔标注的“此款已核"四字,仿佛仍带着伏案工作的温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五四"运动与觉悟社”展区,泛黄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和邓颖超担任演讲队长时的照片,重现了两位青年领袖为民族觉醒奔走的身影。周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与邓颖超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果敢,共同勾勒出一代先驱的精神图谱。而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则让我看到他们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世界和平宏大叙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日立于新时代潮头,重温先辈们无我奉献的足迹,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肩上的那份沉甸甸的使命。革命者以毕生的心血铸就了今天,我们作为后来者,自当以清正廉明守护江山,以赤诚之心服务于人民,方才无愧于党旗下的誓言一一这誓言如种子般落在心底,必将由我们以行动浇灌,萌发成一片新绿葱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辈生命所化成的,不只是纪念馆的那些净物,他们是始终燃烧的灯盏,是常开不败的海棠,我们接过这速光,生命便注定要倾注于人民命运的大树之中,扎根泥土,向上生长,纵使平凡如叶,也当为大地添一分绿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