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抗日英魂一一周建屏

一颗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同璀璨的星辰,即使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光芒万丈。周建屏,这位祖籍江西金溪,1892 年生于云南宣威的抗日英雄,便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星辰。 </p><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年的战火,为他熔铸了钢铁筋骨。护国战争中,他冲锋陷阵,刺刀见红,英勇无畏地与敌人搏杀,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南昌起义时,他浴血潮汕,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用生命捍卫革命的火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闽浙赣边区反 “围剿” 中,他运筹帷幄,展现卓越军事才能,与敌人斗智斗勇,一次次化险为夷,为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从滇军战士到红军将领,二十余年革命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七处伤疤。每一处伤痕,都宛如时代刻下的勋章,记录着他为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有的镌刻着反封建的决绝,有的浸透着苏区斗争的艰辛,更多的,则在等待抗日烽火的淬炼。1909年他给自己改名为 “建屏”,那是一种坚定而庄严的宣告,他要用这身筋骨,为家国筑起抵御外侮的坚固屏障,守护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1935 年抵达延安后,周建屏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科科长,陕北武装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教育和训练工作,为培养抗日人才、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37 年 8 月,他参加了著名的洛川会议,聆听了毛主席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报告,深刻认识到抗日的长期性与必胜性。洛川会议后,周建屏被任命为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副旅长。该旅是一一五师中主力中的主力,肩负着抗击日寇的重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毅然决然地带领部队奔赴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 1937 年 9 月,周建屏作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三四三旅副旅长,与旅长陈光协同指挥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战前,他与陈光一起勘察地形,缜密分析敌情,周密部署战斗任务。他们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决心要给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战斗中,周建屏指挥得当,带领部队勇猛冲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枪炮声震天动地,战士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们如狼似虎般冲向敌人,每一发子弹都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每一声呐喊都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激战,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歼敌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及大量军用物资。此次大捷,如一束光芒,穿透了战争的阴霾,照亮了抗日的前路,受到毛主席等领导人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1937 年底,周建屏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他带领一支小分队化装成 “班长” 深入到晋察冀的滹沱河两岸。他们愉快地唱着《游击队队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来到王母村时,发现三十多个鬼子正在扫荡。周建屏迅速分析敌情,决定歼灭这股敌人。夜幕降临,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凭借智慧和勇敢,如神兵天降,全歼了这伙鬼子,让日伪军闻风丧胆,八路军进入太行山的消息很快传遍晋察冀。</p><p class="ql-block"> 一到晋察冀, 他便带领同志们深入群众,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彻底改造原有的村、乡政权,选举成立了村公所和各级政府机构。在这一过程中,他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群众的不信任、地方势力的阻挠等。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像一盏明灯,照亮群众前行的方向,他用耐心和真诚向群众宣传抗日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四分区抗日根据地逐渐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此外,他还积极联合各方力量,扩大统一战线。联庄会是一支由保定失学回乡的学生韩增风和地方绅士韩植廷组织的地方武装,有三个营的兵力。周建屏多次与他们沟通,试图说服他们加入抗日队伍,但起初未果。随着各村自卫队、儿童团的相继成立,分区组织不断壮大。最终,韩增风带着几个随从决定抗日,联庄会与四分区成功联合,使敌军闻风丧胆。</p><p class="ql-block"> 当边区政府派来的专员邵式平与周建屏在战场上相逢时,两个老战友亲切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他们的共同努力仿佛为抗日的未来描绘出了一幅更加光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1938 年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的 “扫荡” 愈发疯狂,四分区战事吃紧。他率部参加了晋察冀根据地粉碎日军 “八路围攻” 的战斗,在温塘战斗中,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歼灭日、伪军 1000 多人。</p><p class="ql-block"> 日夜操劳的周建屏,七处旧伤同时发作,在河北平山小觉村病倒。晋察冀军区首长聂荣臻得知消息后,派卫生部长叶青专程前来为他治病。经过检查,发现他身患多种并发症,七处伤口均发炎。叶青劝他放下工作,专心养病,但周建屏却轻描淡写地说 “这点病算不了什么,请军区首长不要惦记我”。在他心中,抗日的事业远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拖着病重的身体,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继续为抗日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繁重的工作,1938 年 6 月 13 日,这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我军杰出的指挥员,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周建屏的逝世,对我军是一个重大损失,让巍巍太行山为之悲痛,滔滔滹沱河为之呜咽。</p><p class="ql-block"> 恶噩传开后,小觉镇和四分区的军民纷纷找出白布自动戴孝,并要求按当地风俗进行安葬。出殡那天,数千军民扶老携幼,含泪送别,跟着灵柩,将他安葬在松柏林中。他的墓曾三次遭到日军轰炸,但每次都被迅速修复,仿佛大地母亲紧紧守护着她的英雄儿女。</p><p class="ql-block"> 为了表彰周建屏不可磨灭的功绩,晋察冀边区和边区行政委员会批准,将小觉镇改名为建屏镇,并从平山、井陉、获鹿三县划出部分地区设立建屏县,以此纪念他为抗日战争作出的卓越贡献。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周建屏将军英勇事迹的认可,更是对他在民族解放事业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的永久铭记。</p><p class="ql-block"> 如今,平型关的烽烟散入苍穹,太行山会记住英雄的碧血。周建屏—— 他倾尽生命诠释的真谛,早已刻进民族的脊梁:最坚固的屏障,从来不是无声的界碑,而是军民以血肉共铸的长城!</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我们纪念周建屏,满怀崇敬与感恩。他以热血为墨、以生命为笔,在民族危亡之际,书写下壮丽诗篇。我们铭记他为抵御外侮、捍卫山河所铸就的巍峨丰碑,更要传承其不屈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中,化爱国之志为报国之行,让“建屏”精神在血脉传承中恒久闪耀,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不竭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