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之国—日本行(上篇)

云中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6月18日至23日,我们一行48人,分两组乘CA725航班,从杭州直飞日本大阪,参加浙江新世纪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组织的“和风古韵.关西世博会”6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站是古都奈良,奈良县位于日本的中西部,四周为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三重县所环绕,属内陆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奈良县首府奈良市,地处本州岛中西部,坐落在奈良县北端,与京都、大阪相接,人口约30余万。4世纪中叶,日本统一为一个国家时,将都城建在奈良盆地南部的飞鸟地方,从那以后直至8世纪末期,飞鸟作为日本政治、经济的中心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其后,都城迁至现在的奈良市—平城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奈良古语称之为大和,有“东方的罗马”之誉,日本人称奈良为“精神故乡” 和 “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span class="ql-cursor"></span>3~5世纪的奈良是日本“大和国”的中心,日本几代天王在此建都。它的建筑遗产独特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繁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日奈良市我们主要游览了三个景点。第一个景点是神鹿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鹿公园又称奈良公园,位于奈良市街的东边,占地5.25平方公里,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面积广阔,堪称世界级的大公园。公园内巨树丛生,还有历史悠久的古迹、花草、山林及岩石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奈良的许多名胜古迹也都在公园范围内,如东大寺、春日大社、国立博物馆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奈良神鹿公园内,放养着1000多头鹿(也有说是1200多只)。这里的鹿,因与春日大社流传的白鹿传说有关,被视为神圣动物,而受到严格保护,被指定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奈良人崇拜鹿、喜欢鹿。公园里的鹿一点都不怕人,自由地生活,它们或是默默地在草地上觅食,或是相互嬉闹玩耍,或是走到游客面前弯下头蹭蹭游客,非常讨人喜欢。它们常常主动接近游客,走到人群中间接受人们的爱抚和美食。它们会追着行人要东西吃,有时还会咬住衣角、包包,有些撒娇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神鹿公园内的鹿,还经常能与游客互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客可以购买公园里专门准备的鹿仙贝(饼干),喂食小鹿,与小鹿亲密接触,来一次独特且难忘的体验。机灵的小鹿一嗅到游客手中的鹿饼,便会亲热的跟过来,它通常会向游客点头示意以获取食物,显示出对人类的友好和依赖;在吃完游客提供的美食后,奈良鹿会毕恭毕敬地向投喂者敬礼致谢,表达它们对食物来源的感激之情,游客可以就此拍下人鹿互动的难得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奈良市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东大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大寺又名“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因它的建筑位置在古都奈良市的东面,即古“平城京”的东面,而取名为“东大寺”。它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也称总国分寺,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它是奈良(南都)七大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大寺相传是由信奉佛教的第45代天王圣武天王建立于公元728年,距今已经有1200余年的历史。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和尚曾在此设坛授戒。1997年,出席中日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三国代表曾在此共同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1998年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一部分,东大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中的东大寺南大门,始建于公元760年的平安时代,其后,曾遭两次兵火焚毁。现在看到的南大门重建于镰仓时代的1199年(我国南宋时期),是日本最大的寺门。大门宽约50米,高达25米,远远望去,气势恢宏,古朴沧桑,用于支撑顶部的是18根各长约30米,直径约1米大圆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山门,门内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尊威武的木造金刚力士像,相当于中国寺庙建筑中的“哼哈二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尊木造金刚力士像,是由镰仓时代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运庆和他的徒弟们所塑造的,也称仁王像,高8.35米。这对护法神像凶狠而怒目而视,筋肉紧绷,衣带旋转飘动,张开的手指施展着惊人的魔力,展现出一股无与伦比的蓬勃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大寺的东南院曾经是历代天王的奈良行宫,一直到明治天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治维新后,日本首都由平安京(京都),迁往江户(东京),这里就改为了东大寺本坊,即东大寺的僧房(和尚宿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寺庙的伽蓝以大佛殿为中心,在南门与中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东有二月堂、开山堂等诸多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1716年重建的中门,大屋顶的式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门的木造金刚力士像(哼哈二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门连着一圈围墙(回廊)里面是大佛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廊的西南角是大佛殿入口和售票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门后面是大佛殿,需经中门回廊的西南角购票后从入口处进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殿(金堂)始建于公元752年,在公元1180至1567年间,“大佛殿”两次毁于战火。在公元1709年,大佛殿被重建,不过,因重建资金不足 它的规模只有最初的三分之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建后的大佛殿,前后花费25年,才得以竣工。正面东西宽57.01米,南北深度50.48米,高度48.74米,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屋顶分上下两层,上盖有13.5万片银黑色瓦,两旁的屋脊饰有金色鱼尾形装饰—鸱尾(金殿的表征),阳光照射下,会发出灿烂夺目的金色光芒。殿内供奉的卢舍那大佛,仅次于中国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未来佛”,为世界第二大青铜佛像。大佛殿,在明治时代和近年曾经过两次大的整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殿背后的正仓院建于公元756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具调整湿度功能的珍宝陈列馆,完好保存了1200多年。正仓院珍藏有圣武天王与光明皇后将近一万件的御用品及“遣唐使”和“留学生”带回日本的收藏品,是代表中日及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古代优秀文化的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殿内的卢舍那大佛,俗称奈良大佛,铸造于公元752年,前后花费8年时间才最后铸造完成,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高15米,加上底座高16.21米,自重380吨,安座的铜莲座高3.34米,加上石座总高达21.45米,总重452吨,是世界上第二大青铜佛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像盘坐在莲花之上,左手置于膝,右手举于胸前作定印。直接或间接参与建造大佛殿和大佛的人达260万,几乎占当时日本人口的一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殿前的八角灯笼是天平时代的遗物。殿东的大钟楼建于镰仓时代,楼内有铸于公元752年的大钟—梵钟,高3.86米,直径2.71米,均为日本国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大寺内还有能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的二月堂,建于公元746年每年在此举行盛大拜佛仪式的法华堂,俗称三月堂等建筑,我们一行因行程匆匆,未能尽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马观花匆匆游览东大寺后,穿过一大片绿色环绕的大草坪,我们接着游览奈良的第三个景点春日大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远远看到一头鹿的雕塑,下方是有关春日大社及其历代使者的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入口处左侧有块巨石,表明春日大社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古都奈良的文化财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日大社位于奈良公园内的春日山西麓,它是奈良的守护神社,也是日本各地3000多处春日神社的总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春日大社的入口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入口,沿着参道行走在山间,青石板路两旁是参天大树和一排排造型古朴,斑驳石柱上长满青苔,矗立在树荫下的石灯笼。包括2000多座石灯笼和1000多盏吊灯笼,统称为万灯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灯笼,是春日大社的代表性景点。这些石灯笼都是信众捐赠的,是平民百姓祈福时纳献,历经千年而渐渐形成了壮观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日大社参道两边一排排的石灯笼间,不时会蹿出一只只可爱的小鹿,左张右望,忽进忽出,似乎悄然地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守护神武翁槌命乘鹿而来的传说,当地把鹿当作神的使者,对鹿格外的崇敬和爱护。鹿也不怕人,与人和谐相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日大社所在的山被称为春日山,其后也是一座草坪山,叫做若草山。山的起伏都不大,被深绿色的草坪覆盖。千百年来,此地禁止砍伐,于是以槲树、米储类树木等为主的常绿广叶林健康成长,形成了这片古树参天,森林繁茂的原始森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奈良建都之时,为了实现日本国家繁荣,国民幸福,公元710年,左大臣藤原不比奉天王敕命,在春日山半山腰兴建了壮丽雄伟的社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至今日,春日大社中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会举行侍奉神佛的仪式,一年举行多达1000回的祭典活动,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以及共存共荣不断祈福。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日大社及春日山原始林在内的“古都奈良文化遗产”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日大社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日大社本殿,它是由并立的4个社殿组成的。神社内供奉4位神明:武翁槌命(武道与雷电之神)、经津主命(武道守护神)、天儿屋根命(祭祀与文化之神)、和比卖神(家属保护神)。这些神灵的信仰深深地植根于日本文化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的3月13日,春日大社会举行盛大的春日祭,吸引无数的信众和游客前来参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日大社神苑里种植着约300个品种的植物,这些植物均在古代有名的歌集《万叶集》中有记载。另外,社内还藏有包括520件国宝文物在内的3000件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春日大社,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古都奈良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信仰的圣地,也是探索日本传统文化的绝佳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日大社朱红色回廊:与东大寺的肃穆古朴相比,这里的朱红色,格外醒目和耀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围绕本殿的朱红色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色丛林相映成辉,与屋檐下垂下的灯笼和社殿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景画。</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游览的第二站是大阪市,为大阪府首府,近畿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濒临太平洋和濑户内海,坐落在日本本州岛西南的大阪湾畔,是关西地区的工商业和水陆空交通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阪市是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与名古屋城、熊本城并称日本历史上的三大名城。我们主要游览三个景点。第一个景点是大阪城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阪城公园是一座城堡公园,位于大阪市中心。主体建筑完整,拥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战国时代的大阪本愿寺,由丰臣秀吉于公元1586年建造。这里的护城河称为“堀”,分为“内堀” 和 “外堀”。护城河,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在护城河的内侧,环绕着坚固的石头城墙,将大阪城层层保护起来。在城墙的重要部位上,修建着名为 “橹”的城楼,类似于中国古代城墙上的敌楼和角楼。有 “多闻橹”、“干贯橹”和“乾橹”之分。图中左侧上下双层结构的,是乾橹,建于公元162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丰国神社:这里是祭奠丰臣秀吉的地方,门前右侧竖立着丰臣秀吉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丰臣秀吉(公元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是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结束诸侯割据,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德川家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丰臣秀吉因经30多年的征战,结束了诸侯战乱局面,完成了日本统一大业,故又被誉为“日本的秦始皇帝”。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德川家康逐渐掌权,最终攻入大阪城,丰国神社被毁坏,。公元19世纪末期,神社才得以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胶囊: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期间,在大阪城公园天守阁前的广场上,兴建了一个胶囊形状的纪念碑,在它的下面埋藏着两个内径一米的圆球形时间舱,人们称之为“时间胶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个时间胶囊,由日本每日新闻社和松下电器公司共同制作,里面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为20世纪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作品,来自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技等领域,不仅有植物种子和布匹材料,甚至还有一些制造商生产出的能够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的规定是:放在上层的“时间胶囊2号”,会在30年后的公元2000年开启,之后每隔100年打开一次,以便人们检查里面物品的状态。而放在下层的“时间胶囊1号”将一直封存,要等5000年的6970年才会被开启,这是留给未来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小组几个人和左侧的总领队姚艰老师一起在大阪城公园天守阁前来了首张合影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阪城公园前方的这座外观五层、内部八层的宏伟建筑,就是著名的日本国宝级建筑—天守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守阁是大型城堡,在军事上有关楼和瞭望塔的作用,同时也是城主的居住之地,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最初是由丰臣秀吉营建的,后经德川秀忠重建,现存天守阁是1931年依靠市民的捐款重建的,被指定为日本登记文化财产。自重建后,被命名为“大阪城天守阁”,作为历史博物馆使用,收藏着与丰臣秀吉、战国时代以及大阪城历史相关的8000多件文物资料,其中的法华经扇面,为日本的国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守阁收藏的丰富文化财产,在内部的展示室里随时进行展品更换并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守阁右侧是一座三层本阵大楼。这里原来是一个集团军的兵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大楼现作为大阪城博物馆及商场使用,展示着大阪城的史迹和一些纪念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匆匆辞别大阪城公园,回到外面,走出很长一段路,仍爬到路旁的堤岸,遥望碧瓦白墙、雕梁飞檐、斗拱绮户、镶铜镀金、金碧辉煌的天守阁,拍下了另一个视角的天守阁倩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晚住宿大阪,饭后游览第二个景点心斋桥—道顿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顿崛位于心斋桥的南端,是大阪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也是地标级的美食据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道顿崛是大阪人所谓的“吃趴下”饮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大阪美食集中地,来自日本各地的美味几乎均汇集在此,号称不论游客的嘴多刁钻,道顿崛都能满足你。大阪人认为,道顿崛美食街是全日本最牛逼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顿崛街道两侧密布的巨型广告牌也是这里的一大看点。到了霓虹灯闪烁的夜晚,这里更是热闹非凡。这里不仅大店的拉面、章鱼烧、铁板烧、烧肉炸串、旋转寿司、鱿鱼寿司、蟹🦀肉焗饭、河豚🐡料理及各种甜点名副其实,就是许多不起眼的小店,同样能吃到令人满意的美味。</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6月19日,我们全天游览大阪市的第三个景点—“大阪.关西世博会”。</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餐后,我们即乘旅游车前往世博会会场,途中在旅游车内拍摄了这座漂亮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简称“大阪世博会”,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办,会期184天,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主题为“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围绕“健康生活的多种方式” 和“可持续社会经济系统”两大核心,探索如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博会园区会场设在大阪市人工岛“梦洲”,面积约155公顷,主要打造以为证实新技术和系统的“未来社会实验场” 的概念。场馆外围采用了木质环状回廊设计,登上回廊屋顶后,可以在鲜花环绕中眺望大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旅行车将近会场开始下车步行,远远的就看到一批批参观者涌向会场,人声鼎沸,人山人海,但在便衣警察和志愿者的引导下,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参会各国国旗迎风飘扬,蔚为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届世博会的核心建筑是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大屋顶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座直径约675米、周长约2公里的木结构建筑,采用日本传统木构技术与现代工程相结合,已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木结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屋顶环不仅提供遮阳避雨的功能,还设有可供游客漫步的“天空步道”,让人们在绿植环绕中俯瞰整个园区,感受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用地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位置坐落在大阪世博园国际展区的A7地块,面积3509平方米。设计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崔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馆建筑外观取形于中国传统书简长卷,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篇章,展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呈现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成果,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标志选择以篆书石鼓文字体作为表现主体,向世界展现浓厚的中国韵味。石鼓文被誉为“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它字体方正、古朴端庄、清朗典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标志整体以石鼓文字体为基础,结合当代设计语言,呈现印章效果,形成具有东方韵味的对称均衡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一行上午主要参观游览中国馆。走进中国馆区,随着渐次打开的竹简书卷,外立面竹简肌理温润华美。“中华书简”上,以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着119句汉字诗词名句,涵盖《诗经》、《楚辞》、《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楚辞》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浪漫与坚毅,这些诗词跨越时空,如同一座文化宝库,让每一位观者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馆建筑设计以“中华书简”为灵感,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寓意丰富的文化符号,将竹简这个古老的信息传递工具,与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中国馆的陈设和科技展出,向来自世界的宾客传递了中华千年历史,不仅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更诠释了本次中国的主题:“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博会中国馆的吉祥物是一只名叫悠悠的大熊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始终是中国在重大国际盛事上的友好使者。它娇萌可爱、温和敦厚,是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中国文化符号,也是善良友好情感的生动化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博会期间,中国馆还将轮流举办全国各省区市日活动,分享各地的人文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馆的“AI孙悟空”能听清听懂观众说的问题,生动还原孙悟空惟妙惟肖的动画角色形象和声线,以中、日、英三种语言与观众展开互动交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机器人“Al孙悟空”,名副其实成为中国馆独特的一大亮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馆三大篇章的叙事主线:第一篇章“天人合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环形大屏幕,播放着李子柒、电影《哪吒》系列导演饺子等新锐中国青年的视频,转身走进主会场,右手边是从天而降的瀑布式汉字投影,一直穿过“二十四节气”巨幅圆盘,这件“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女士创作的作品,将她毕生对敦煌壁画图案纹样的研究成果与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完美融合。先进的动画技术使敦煌宝相花、莲花、龙凤等极具代表性的元素随着节气更迭的自然韵律灵动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再投影到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文物复制品的展柜下。左手边是陈列着珍贵文物复制品的展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人合一展区,古老的敦煌艺术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绚丽火花。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领略到“天人合一”这一传统哲学思想的现代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层展出的文物复制品,都搭配了透明交互屏,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360度旋转,放大复刻的影像,近距离接触和观赏文物,深入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四节气”巨幅圆盘屏幕,用科技把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等中国文化元素都串联起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以致不少观众纷纷赞叹“太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中国馆内隐藏着雷达互动墙、熊猫书签打卡、火箭发射祝福等互动巧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篇章绿水青山。展区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向世界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厦门筼筜湖从曾经的污染湖泊到如今的生态宜居之地的华丽转身;感受湖南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带来的盎然生机;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熊猫“蓉宝”与东北虎豹化身中国馆“绿水青山区”的文化使者,武夷山、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的生态画面,也都在绿水青山展区呈现其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示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卓越成就,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留下许多友好交流的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国馆通往二楼展厅的路上,有一段名为“青山明月”的长廊。长廊的一面是一幅动态水墨画,另一面是一个回顾中日两国友好往来里程的木雕艺术品。日本遣唐史阿倍仲麻吕与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友谊;首批中国旅日大熊猫“康康”和“兰兰”来到东京上野动物园掀起“熊猫热”;中国帮助日本拯救朱鹮种群成为生态保护合作范例;中日两国著名动画形象孙悟空与阿童木并肩而行……。与中日友好往来相关老一辈领导人等珍贵记忆在木雕上被生动刻画,彰显中国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楼展厅是第三篇章“生生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八网融合”智慧城市沙盘描绘出一幅未来城市绿色发展图景。沙盘以一座海滨城市为案例,将城市的不同功能提炼成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健康网和文化网,并通过人工智能将城市信息数据加以整合,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和协同指挥,向参展者展示了一座创新、绿色、数字之城、融合之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生不息”展区充满了科技元素,展现了中国以创新引领发展的不懈努力。“神舟十九号”宇航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空间站通过视频送来祝福,让人们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将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全球观众在中国馆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分享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月壤是中国馆向本届世博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蛟龙号体验舱中,“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下潜拍摄到的珍贵影像清晰可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蛟龙号体验舱前观众还可排队,亲自通过特制的手柄操作,细细观察欣赏唐嘉陵所拍的一幅幅深海珍贵影像,深度体验深海的神秘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段视频是在现场,通过特制手柄操作,随着蛟龙号体验舱下潜和上浮所见到的部分深海影像。</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现场排队人多,时间紧迫,手柄操作技术不熟练,故所见影像并不完整,只能算聊胜于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馆外侧有一个狭长的空间,设计者特意打造了一处竹林小径,在外檐细细的格删柱的掩映下,呈现出东方园林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狭长空间的设计,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传统的融合,让观众有了增加空间的体验性,这是功能与意境的巧妙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游览毕世博会中国馆后,大家不约而同,欢天喜地在国家馆门口来了张合影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爱美的女士们,也不失时机,在中国馆前留下了靓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自己小组的先生与女士们,自然也不甘落后,喜滋滋地在中国馆前来了张难得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大阪世博会共有158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参展,要想跑遍是不可能的,只能有的放矢地选几个。除了重点参观游览中国馆,其他国家的展馆一般都需要事先预约,临时立意是无法参展的,加上语言隔阂 ,所以只能跑过去看看建筑外观,拍几张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加坡馆:该馆充分利用了这个城邦的绰号“红点”,其外立面由17000个回收铝盘组成。这座17米高的馆被称为“梦想球”,其鲜艳的红色墙壁内展示了沉浸式艺术装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大利馆:马里奥.库西内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展馆,是对意大利创造力和工艺精神的颂扬,将建筑、艺术和环境设计融为一体。该建筑结构采用蜿蜒如波浪般的屋顶,由回收材料和生物基复合材料制成。展馆既展现了意大利历史上的聪明才智,又倡导可持续建筑实践,被构想为一个“美的实验室”展示了该国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本馆:采用圆形结构,体现了生命的循环,是与东道国馆相得益彰的独特存在。它的显著特点是:一大圈无数的木板。在它们之间凝视,参观者可以通过展品和建筑瞥见内部,将外部和内部连接起来,激发对“之间”的理解,这一概念正是该建筑“永恒互联、无始无终”主题的独特要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馆:特拉汉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双翼美国馆,通过全景LED显示屏将中央广场框起来,展示美国的各种景观。设计受到日本古代天桥的启发,采用了象征着平衡和连接的平缓拱形设计,核心部分是一个悬浮的半透明立方体,既能反映周围的环境,又能吸引游客。美国馆的设计很好地表达了该展馆的主题“想象一下能共同创造”的内容,以促进交流、合作、成长,共同致力于可持续的社会、宇宙探索、教育、创业者精神为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国馆:伦敦建筑工作室在英国馆的设计中借鉴了工业革命元素,该馆采用折叠穿孔金属打造出像素化外立面。这座14米高的展馆由承包商ES Global建造临时结构,外立面覆盖着粉末涂层铝板折叠而成的三维网络表面图案。外立面上的方形穿孔旨在模仿19世纪早期的打孔卡,尤其是用于纺织机以创造复杂图案的打孔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国馆:由法国建筑公司Coldefy和意大利工作室Carlo Ratti Associati设计,馆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铜制楼梯。该建筑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钢结构,其设计灵感源自浪漫、联结以及剧院建筑等多元主题。其核心亮点是一座蜿蜒的铜制包覆楼梯,它构成了建筑的前立面,并延伸至观景台。这一设计巧妙呼应了日本传说“赤线缘”,寓意着命中注定相遇的人们被一条坚不可摧的红线相连。法国馆,是对所有爱之事物的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德国展馆的主题是循环经济,标题是“哇!德国”。 “哇”这个音节包含了循环的环、和谐的和和感叹的“哇” 的三种含义。展馆本身是循环型、可持续建筑的出展作品,将建筑、景观、展示一体化,提供其他地方无法体验到的独特感受。通过这种体验,可以走上通往循环型未来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荷兰馆:它的顶部是一个象征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的发光球体,从图像到材料再到能源使用,它都“完全是圆形的”。所有展馆的材料均在Madaster平台上注册,该平台负责追踪和管理项目中使用的所有材料,确保世博会后材料再利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捷克馆:由Apropos Architects设计的捷克共和国展馆呈现了一种受运动与灵性启发的动态形态。该建筑结构流畅、造型舒展,内部由中央的“生命之树”装置所支撑。设计强调科技与自然的平衡,通过沉浸式的空间体验,邀请参观者感受捷克的创新精神、创造力与文化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奥地利馆:巨大的木质螺旋雕塑象征着奥地利的音乐旅程,同时也强调了可持续和互动性。这个巨大螺旋雕塑的主要原材料是木材,而五线谱使用螺丝替代胶水,使螺旋的各个组件可以完全拆卸并多次重新组装,这意味着这些组件可以在2025年世博会后回收利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瑞士馆:由Manuel Herz建筑事务所打造的瑞士馆,外观可见5颗泡泡般的球体被绿意覆盖,总重量不到400公斤、仅为传统建筑总量1%的轻盈设计,是瑞士在历届世博会中占地最小的一次,更成为“史上最轻”的世博展馆。世博结束后,球体外膜也将被加工制成家具,延续可持续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澳大利亚馆:展馆的主题是“太阳之地”,外观是从澳大利亚象征的有加利树花中得到构思的设计,象征着国家的活力和多样性。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再利用过去国际大规模活动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等。展馆预定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商业项目,可以体验澳大利亚最新技术、丰富的文化、动态社会。参观者可以通过沉浸型体验,追逐横跨澳大利亚的太阳,进行发现新澳大利亚一面的冒险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沙特馆,可以探索沙特阿拉伯身份基础的独特遗产、传统、价值观。设计灵感来自沙特的传统城市结构。可持续的设计反映了王国的历史、文化和遗产,同时体现了对更好未来的承诺。从深深扎根于沙特的文化遗产、探索街道和城市的空间体验,到为了创造可持续的未来而不断推进的变革和计划。参观者将发现沙特阿拉伯的新魅力,并享受沉浸式的壮丽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库曼斯坦馆:展馆的主题是“创造更好的明天”。带有弧形屋顶的三角形设计天花板,宛如一幅艺术品,象征着“循环”、“可持续性”与“生命之流”。在展馆内,游客将沉浸于土库曼斯坦馆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悠久历史之中,同时领略该国对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独特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卡塔尔馆: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将卡达尔馆构想为一个富有诗意且充满氛围的空间,其灵感源自沙漠景观与风蚀形态。该设计采用曲线层叠的墙体,选用当地采购的材料,并设有一个露天中央庭院。它既体现了卡塔尔传统建筑特色,又融入了当代审美,巧妙融合光线、阴影与气流,打造出一场感官之旅,让参观者领略到该国的环境与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科威特馆:展馆由LAVA工作室设计,以“灯塔”的形象示人,象征着科威特在海湾地区的作用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其醒目的轮廓让人联想到在夜幕下变幻的发光正面包裹着的翅膀,强化了其照明和知识共享的主题。这种形式象征着科威特人的热情好客,也是指引未来进步的灯塔,而圆顶中央空间的灵感则来自沙漠夜晚的静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行的内容,未完待续,欲知全程,请看(下篇)内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