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跑就跑—佛蒙特百英里越野赛记

于珈

(图片来自官网)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div><br>四月的一个深夜,有点落寞,便想着要如何找点事折腾,刚好七月份还没有安排比赛,冲动之下登记了佛蒙特百英里越野赛的候补名单。<br><br>这个比赛去年十二月份开始报名抽签,抽签结果一月初出来。到四月份,候补名单已经有一百多人,能参赛的机会看似很渺茫。因此,登记之后我便没把这事放心上。<br><br>7月6号一家人正在新奥尔良度假,手机上跳出一个短信提示,信用卡被刷了410块钱。我吓了一跳,首先想到的是信用卡被盗了,仔细一看,糟糕!佛蒙特百英里赛!此时,离比赛还有13天。<br><br>信用卡被刷了那么多钱,逃兵是肯定不能当的。比起心疼腿,我更心疼钱。<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div><br>10多年来,跑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犹如老夫老妻,不会离弃,却没有了当初那份激情。总有比跑步更优先的事情,比如,一周五天进城上班;比如,下班后陪老母亲;比如,周末早上睡懒觉,或者,天太冷,天太热,或者,我就是不想去跑步。<br><br>诸多借口下,随心所欲,懒懒散散,晒网的天数总比打鱼的天数多。这半年来,大部分时候,周跑量才十几、二十英里。<br><br>不过,从四月份开始,参加了四场越野赛,算是以赛代练。五月底在纽约上州的Cayuga 50英里越野赛,完赛时间跟三年前练得很用功的时候比起来,只慢了20多分钟。<br><br>也许,我一贯的谬论,“练与不练,都差不多的”,并不是谬论。<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b></div><br>美国有个百英里越野赛大满贯(Grand Slam of Ultrarunning),要求参与者在同一个夏天完成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个百英里越野赛中的四个,佛蒙特百英里(Vermont 100 Endurance Race)是其中之一。<br><br>除历史悠久外,这个比赛还有一个特点,它是现今美国唯一一个跑步和骑马同时进行的长距离耐力赛。有名的美国西部百英里赛,起初(上世纪七十年代)只是骑马比赛,但几年之后演变成纯粹的跑步比赛。而佛蒙特越野赛,至今仍保留着骑马的项目。今年,有450个跑步的(100英里和100公里),还有70位骑马的。骑马的分100英里、50英里和25英里。<br><br>周五下午来到赛事大本营,还没有看到帐篷,先看到草地上很多马匹,高大雄俊,果然是与众不同的一个比赛。<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b></div><br>托哈佛学子Sebastian的福,赛前晚餐上认识了一位高人,Jenny Hoffman。她是哈佛大学教授,量子物理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跑者。2023年,她创造了跑步横穿美国的女子世界记录,从旧金山到纽约,3032英里,用时47天12小时35分钟。<br><br>面对这样的天之骄子,大脑和身体同样出类拨萃的罕见高人,我站在一旁崇拜得不敢说话。她很平易近人,一一问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名字,给了我们一些赛道建议。<br><br>Jenny去年跑过这个比赛,用时17小时58分,总排名第八。现年47岁的她,今年将有怎样的表现呢?拭目以待。<div><br></div><div>https://www.physics.harvard.edu/people/facpages/hoffman</div><di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NGcRtG7Mt4&t=98s</div> (图片来自网络)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b></div><br>凌晨三点多,佛蒙特的七月,空气里带着阵阵凉意,难得完美的跑步天。黑夜里跟同来的跑友们走散了,大帐篷里闹哄哄的,我也懒得四处找他们。这场百英里赛,终归是一个人的比赛。<br><br>自2021年夏天加州太浩湖第一场百英里赛以来,这是我的第七场百英里赛。几场比赛下来,对超长距离耐力赛和自己身体,都累积了不少认知,参赛心态越来越从容。<br><br>佛蒙特百英里赛,在同等距离的越野赛中,难度算是相对小的。爬升17000英尺,大部分路段都可跑。补给站很多,基本每4到5英里有一个。赛道安全,除了有些年份热外,没有高海拔变化无常的天气。因此,我才有胆量说跑就跑。<br><br>不仅说跑就跑,而且,我没有亲友后援(crew),也没有陪跑员(pacer)。除了在半程存了一个头灯外,我没有存包,也没有随身背包,只是手里拿了一个500毫升的软水瓶,裤子口袋里放了两个应急能量胶。<br><br>简言之,这场比赛完全是一个人的裸奔。<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b></div><br>第五英里追上了Indira,Jay和George。他们三位都是长岛人。长岛越野圈子小,大家基本都认识。<br><br>Jay今年66岁,跑越野跑了二十多年。从2008年到2018年,连续11年,他每年都参加这个比赛,真是情有独钟。断了几年后,去年他再次参加,今年又来了。<br><br>George今年62岁,跑越野也跑了二十多年。这个比赛他也跑过多次,最快成绩是2013年,20小时23分钟。这次,他来陪跑Jay,本来是计划从第58英里开始。但赛事总监艾米说,如果跑者年龄超过60岁,陪跑可以从起点开始。于是,George早上4点跟Jay同时从起点出发。他这可是真正的说跑就跑。<br><br>Indira这是第一次跑一百英里,心里自然忐忑。她决定全程跟着Jay和George两位经验丰富的长者。事实证明,她这个决定非常正确。<br><br>我和他们一起跑了一段,George问我今天什么打算,我双手一摊,“完全没有打算,凭感觉跑。”<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b></div><br>凭感觉跑,不知不觉跑了25英里,感觉好极了。清晨凉爽,空气清新。佛蒙特的乡村,起伏山丘、树林、草地、农舍、牧场,小河上古旧的红木拱桥,潺潺流水伴着啾啾鸟鸣,安宁静谧。可以多人并行的沙土路,缓下坡,一不小心就轻易跑出每英里9分多配速。<br><br>25英里用时5小时6分,如果如此匀速下去,100英里只需20小时24分,我这样计算着,自己都觉得这个数字美得太不真实了。如果能在26小时内完赛,我就很满足了。<br><br>不时有马匹从后面追上来,马蹄声急促有力。我忍不住回头看看,然后停下来让路,并为马喝彩。每匹马都很高大健硕,侧面印着参赛号码。要承受100英里的挑战,必须是出类拨萃的千里马。骑马的人都很友好,超过跑步的人时,总是大声鼓励。骑马的人好酷啊,高高在上,飞扬尘土中疾驰而去。<br> (图片来自官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蒙特百英里赛,除了历史悠久和骑马跑步并行外,还有一个特点是,赛道经过很多私人领地。为了保护私有领土,赛事官方不公开赛道GPX文件,更不允许赛前踩点,赛后也要求大家不公开Strava地图。颇有神秘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层神秘感,加之我匆促说跑就跑,几乎没有做功课,全程基本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身处何方,跑往何方,前面爬升如何,路况如何。放心的是,全程70%都是很好跑的碎石沙土路,偶尔一小段坑洼爬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途经常看到一块纸牌上写着“水”,沿着箭号看去,不远处住户门口放着水龙头,或者大冰桶,有时还有人拿着喷水头。这些热心的居民们,酷暑中给人清凉,疲惫中给人鼓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赛程过半,50英里时,我特地看了下表,用时10小时49分。这时,希望的火苗窜得老高,心中一个声音越来越响,“破24小时,破24小时!”</p> (图片来自官网)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b></div><br>后半程的50英里,“破24小时”这个声音,如魔咒一样跟着我,我的身和心都着了魔般,兴奋,专注,不知疲倦。<br><br>没有陪跑员,没有后援,没有存包,我反而更自在,了无牵挂。每到一个补给站,我飞快地添水或电解质,吃西瓜,吃胶,然后拿两小块花生果酱三明治,边走边吃。独立自由的战士,自我感觉非常良好。<br><br>在一个补给站看到一个年轻姑娘坐在椅子上,累瘫了,老妈忙着给她擦脸,老爸忙着给她脱鞋换袜子,这情景既温馨熟悉又恍如隔世。四年前我的首次百英里赛,朋友文萍和万毅从东岸飞到西岸,在赛道援驰我一天一夜,伺候我吃喝换洗,叶君陪跑我60英里。一个“村庄”的集体努力,才成就了我的首百。<br><br>如今,手捏一个软水瓶,闲云野鹤般奔跑在山丘上、林子间,心旷神怡,物我两忘,时光飞逝,岁月凝固。<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b></div><br>一片视野开阔的草地,山花烂漫。 我忍不住放慢匆忙的脚步,环顾四周,西边的天空彩霞满天,好美。<br><br>暮色将近,赛道标识除了黄色塑料大圆盘外,还挂了荧光棒。以赛事总监艾米的话来说,“让荧光棒带你回家。”<br><br>一整天一路上我都极少跟人聊天,很享受一心跑步的专注。一位中年男子,很长一段时间,都跟我前前后后,上坡的时候他超过我,下坡的时候我超过他,但我们都懒得说话。每次看到他跑上坡,我难免在心里评判他,会不会是菜鸟,跑上坡多浪费体力,看他能坚持多久。又是一段上坡,他追上来,在后面大声喊,“左拐,左拐!”原来我错过了一个拐弯,多亏他及时把我喊回。<br> (图片来自官网)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一)</b></div><br>到76英里补给站时,天完全黑透。17小时15分钟,我还一直没歇过,此刻疲惫袭来,忍不住找了把椅子坐下,才意识到身体很累了。义工给我拿了两块西班牙奶酪煎饼,热腾腾的,真好吃。<br><br>赛后听Sebastian说,他全程没歇过。从起点到终点,19小时40分钟,他从来没坐下过。跑得快的人,有着让人佩服的拼劲。<br><br>害怕的是坐得太舒服不想动,所以,我不敢久坐,拿了第三块西班牙奶酪煎饼,边走边吃。<br><br>一路不停地做数学,还剩多少英里,破24小时还有多少时间,平均下来每英里要什么配速,爬坡要加缓冲时间,等等等等。算得不亦乐乎,越算越有信心,只要后面不出意外,破24小时不是梦。但是,超长距离比赛,万一出状况,速度就是断崖式下降。没过终点线,啥都不好说。<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二)</b></div><br>88英里补给站很大很热闹,我飞快地进去打卡就出来了,其时将近午夜。一位义工给我指路,并陪我走了一小段,边走边说,“经过一小段树林后,你会来到一片大草原,有着一大捆一大捆白色棉花糖般草垛的大草原,这时,你记得关了头灯,抬头看看星空,满天星星,将是你终生难忘的一夜。”<br><br>大男人如此诗意浪漫,尤其在大部分跑者跑得生无可恋的时候,让我感觉温馨又有点滑稽。<br><br>他说的“一小段树林”,其实是扎扎实实的一英里,而且路况不太好。终于来到一片草原,黑夜里看不到棉花糖草垛,也看不出草原有多大,两边的草高及膝盖,脚下很松软。<br><br>说实话,我不太情愿打断跑步的节奏,但答应过人家的事情。于是,我停下来,关了头灯,眼前一片漆黑。闭着眼睛几秒钟,适应了黑暗后,我抬头望天,没有他描绘的繁星满天。也许今夜多云,没有繁星;也许我的眼睛需要更长时间适应黑暗,才看得到繁星。但是,此刻,我实在没有这份浪漫闲心等待繁星。对不起了,我打开头灯,继续赶路。<br><br>然而,这一夜依然会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夜,不是因为看到满天繁星,而是因为一个提醒我看满天繁星的陌生男人。<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三)</b></div><br>终于体会到了苗大嫂说的,平路和下坡,跑比走轻松。大部分路况都很好,宽宽的砂土路,基本可以无脑跑。黑夜里就着自己的头灯,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心无旁骛,身体进入巡航状态。那种感觉很奇妙,身体明明很疲惫,盼望快快结束,但似乎又很享受,莫名渴望一直跑下去。<br><br>黑夜,独处荒野,长途奔跑,是一种神奇的体验。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内心丰盈,既柔又刚。<br><br>陆续超过一些在走路的人,大部分人都有人陪。我刷刷超过他们,有的鼓掌,有的喊着“You are crushing it!”, “Go get it!”。我跑得更加起劲,“破24小时”越来越不是梦。<br><br>以为最后两英里是一条大道一路下坡,没料到穿林间羊肠小道,没完没了的上上下下。我憋着一股子劲,不到终点不松懈。<br><br>灯火通明的终点线,我跳跃着跨过。<br><br>22小时47分钟!把我自己都惊到了!可惜,终点没有一个熟人跟我一起庆祝,有点失落。<br> (官网分段时间,在女子总体排名和年龄组排名)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四)</b></div><br>赛后周日,BBQ午餐兼发奖大会。赛方很慷慨,每人盘子里半只烧鸡。我正双手油腻埋头啃着烧鸡,突然听到我的名字,吓一跳,年龄组第一名!喜出望外,我蹦跳着跑上去领奖,一件蓝色带帽外套。上一次在长岛以外的比赛中获奖,还是2019年的佛蒙特50英里赛,也是年龄组第一。看来,佛蒙特是我的幸运之地。<br><br><div>非凡的Jenny Hoffman再次跑出非凡的成绩,17小时29分,比她自己去年的成绩快了半个小时,比女子第二名快了整整三个小时。47岁的女教授,在百英里赛道上碾压无数年轻男女,遥遥领先,实在太不可思议了。<br><br>Jay和Indira全程自始至终在一起,George陪了76英里。他们承受着可能被关门的压力,绝不放弃,最后以17分钟富余安全完赛。<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