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八一的晨光里,军旗猎猎。九十八载风雨路,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雪域边关的守望,钢枪在握,初心滚烫。他们是母亲倚门等待的归人,是孩童眼中最亮的星,更是祖国最坚实的铠甲,也是我儿时最崇高的梦想。迷彩服上的汗渍,是青春的勋章;哨位上的剪影,是平安的注脚。今日,八一建军节,借此机会,向所有解放军战士致敬——因为有你,山河无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题记</b></p> <p class="ql-block"> 暮色漫过营房的窗棂时,总想起那些被晨露打湿的军徽。如果有人问我,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答案会像界碑般坚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们的肩膀扛过炮火,托过朝阳,如今正稳稳支起一个民族的晴空。</p><p class="ql-block"> 八千里路云和月,早已刻进他们的骨血。还记得平型关的秋风吹动褴褛的军装,战士们攥着生锈的步枪,在弥漫的硝烟里把冲锋号吹得刺破苍穹。那是民族危亡之际,他们用血肉之躯在太行山脉筑起长城,让台儿庄的残垣断壁间开出希望的花。百团大战的火光映红了少年战士的脸,他们或许还没来得及看清家乡的炊烟,就已化作战壕前永恒的星辰。南昌城头的枪声犹在耳畔,秋收起义的红旗已漫卷山河,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二十岁的模样,却让新中国的晨曦有了最厚重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当和平的曙光洒满大地,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鸭绿江边的冰雪记得,那些年轻的士兵揣着冻硬的土豆,在零下四十度的战壕里写下“保家卫国”。长津湖的冰雕成了永恒的丰碑,他们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仿佛下一秒就会跃起来,继续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大西北的风沙里,他们脱下军装拿起镐,让戈壁滩长出庄稼,让荒漠升起炊烟。那些在建设兵团的岁月里,军徽与锄头同样闪亮,他们用军人的坚韧,把荒凉的西域变成了希望的田野。</p><p class="ql-block"> 灾难来袭时,他们永远是最先抵达的身影。汶川地震的废墟上,迷彩服是最动人的色彩。战士们跪着刨开瓦砾,手指磨出鲜血也不肯停下,只为能多救出一个生命。余震不断的山谷里,他们背着老人穿过断裂的桥梁,怀里抱着婴儿的姿势温柔得像抱着整个春天。抗洪救灾的堤坝上,他们用身体筑起人墙,浑浊的洪水漫过胸膛,却淹不没肩上的责任。当洪峰退去,晒黑的脸庞上露出笑容,那笑容里有疲惫,更有“人在堤在”的信念。这些被泥浆浸透的军装,比任何华服都更显荣光。</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的晨光中,他们的身影愈发挺拔。亚丁湾的护航编队犁开蔚蓝,舰桥上的军徽与星月同辉,为远海的商船撑起安全的屏障。抗疫前线的方舱医院外,他们连夜搭建的帐篷亮着暖黄的灯,像黑夜里的灯塔。国际维和的营地里,蓝盔与五星红旗交相辉映,他们用中国军人的担当,在异国他乡播撒和平的种子。当撤侨军舰的甲板上响起《歌唱祖国》,当海外公民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与迷彩服,眼中泛起的泪光,是对“中国军人”四个字最深沉的注解。</p><p class="ql-block"> 如今,营区的号角依然每天响起,训练场上的呐喊震落晨露。年轻的战士们正在进行格斗训练,汗水顺着刚毅的脸颊滑落,砸在地上开出一朵朵透明的花。他们或许会在深夜想家,会对着月亮沉默,但当哨声响起,转身便是最坚定的模样。这就是中国军人,他们是父母的孩子,是爱人的牵挂,却更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盾牌。</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可爱,在于把“奉献”二字写得滚烫。是风雪边关的哨兵,在零下三十度的岗亭里纹丝不动,睫毛上的冰花映着身后的万家灯火;是舰载机飞行员,在惊涛骇浪的甲板上划出精准的弧线,让海天之间多了道守护的银线;是高原汽车兵,在海拔五千米的公路上蜿蜒前行,车辙里藏着对边疆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这世间有千万种可爱,而他们的可爱,带着硝烟的味道,藏着泥土的芬芳,浸着汗水的咸涩,却最终酿成了岁月静好的甘甜。当我们在灯下读书,在街头漫步,在餐桌前欢笑时,总有一群人在国境线上站岗,在深海里潜行,在云端上守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共和国永不褪色的勋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