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的下午3点,我们从浪漫海岸度假区的北门出发,途径X618县道、G228国道和Y889乡道前往茂名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全程大约30公里,用时45分钟。<div> 这是行车路线图。</div> 这是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卫星平面图,主要景点包括“岭南圣母”牌坊、冼太夫人文化馆、冼太夫人铜像、神道、金水桥、冼太夫人墓、诚敬殿、娘娘庙、娘娘塘、玉带桥等。<div> 红色箭头所示为我们的游览路线。</div>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区坐落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北5公里的山兜村,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冼太夫人(公元522-602年)的出生地和归葬地。2018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以传承和弘扬冼太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平安有序的茂名滨海新城为宗旨,冼太夫人的“唯用一好心”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是普世的价值观。 <p class="ql-block"> 冼太夫人是岭南三杰之一:</p><p class="ql-block"> 冼夫人 好心</p><p class="ql-block"> 惠 能 禅心</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 公心</p><p class="ql-block"> 冼太夫人也是茂名三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圣 母 冼夫人</p><p class="ql-block"> 圣 香 沉香</p><p class="ql-block"> 圣 果 橘红</p> 景区内有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导游图与简介。<div> 冼太夫人被誉为岭南圣母、南越首领,身历梁、陈、隋三朝。冼夫人毕生唯用一好心,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尤其对岭南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历朝褒扬,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现在,纪念冼夫人的庙宇在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达二千多座。</div>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内有丁村冼太夫人故居冼府遗址、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冼墓)、娘娘庙(冼庙)等历史文化遗址。<br> 2013年,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茂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2014年,国家文化部公布“茂名冼太夫人信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导游图。 现在,冼太故里已经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大门,右手边是一家“高凉食府”。<div> 高凉是古代岭南一个极为重要的古郡县。它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设合浦郡时所置,是合浦郡五个属县之一,县治址在今高州长坡镇一带。高凉大致涵盖了今天广东省阳江、茂名(含高州、化州、信宜等)等粤西地区的部分区域。<br></div><div> 2023年5月,经市民投票、评委评选、决赛PK,评选出茂名市“10道必点高凉菜”为:茂名白切土鸡、簸箕盐擦鹅 、白灼水东芥菜、电城鱼炸蚝炸、窦州杨桃鸭、慢浸氹仔鱼、曹江头菜蒸扣肉、化州隔水蒸鸡、化州牛杂、山姜焗乳鸽。</div> 在大门的左侧有一块不是很大的岩石,但是上面刻着一个少了中间一点的“心”字颇为引人注目,这块岩石被称为“开心石”。 “开心石”的介绍:<br> 1、心字少一点,寓意着少一点欲望,少一点计较,心就开了。打开心才能开心。粤港澳有句最经典的名言:做人最重要是开心。<br> 2、“唯用一好心,笑迎八方客”。<br> 3、上面两笔似腾飞之鸟,下面一笔如欢跃之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快意人生。<br> 4、心在石中,石中有心,洗夫人事业任重道远,我等心如磐石,矢志不渝。<br> 5、石头左右两松相拱成一“心”字,石头形状亦如一“心”加上所刻之“心”,木石盟心,心心相印,以心相交。也喻意好心不老,唯用一好心穿越时空,永恒与无限。<br> 6、一颗红心镌刻在斑驳的石头上,寓意不管背后多少沧桑,依然脸如桃花,笑意盈盈。 经过“开心石”向西而行,是一个宽大的广场。 广场的北侧建有一座“岭南圣母”牌坊,牌坊为六柱五开间。<div> “岭南圣母”牌坊简朴无华但气度不凡,由六根纯花岗石柱构成框架,柱的大小、高度,距离,形成三组对称的组合,取意冼夫人“我侍三事主,唯用一好心”的忠君护国思想,体现冼夫人慧光普世、施福于民的的慈爱之心和辽阔襟怀。</div> 牌坊正面“岭南圣母”四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东民题写,牌坊背面“护国佑民”四个大字,则是出自电白区常委、书法家杨育平先生手笔。 “岭南圣母”牌坊的东侧是“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展览馆”,走进馆内,只见一幅冼夫人画像和周恩来总理的评语:“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映入我们的眼帘。<div> 展览的内容主要包括:</div><div> 1、冼夫人与海南岛及南海主权的贡献;</div><div> 2、冼夫人的生平及故里;</div><div> 3、二十四史之《隋书》中关于冼夫人的历史记载;</div><div> 4、冼夫人生平事迹纪要;</div><div> 5、冼夫人肃贪反腐的历史功绩。 </div> 冼夫人与海南岛及南海主权<br> 习近平主席说:“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而冼夫人就是把海南岛留给我们的老祖宗之一。<br> 海南岛,在南朝之前曾是秦代象郡的外檄,西汉的珠崖和儋耳。公元前46年,西汉王朝罢弃珠崖,自此之后的几百年间,海南岛一直孤悬海外,远离中央王权统治。然而到了公元6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div> 这一变化的出现,其动力并非来自大陆王朝的兵力所致,而来自当时在岭南百越民族俚族中的一个女首领冼夫人。<br> 冼夫人出生在南越首领世家,自幼贤明,在父母家能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时高凉冼氏十分强大,部族至‘十余万家’,作为俚人首领,冼夫人还对本民族进行一场内部革新,平息内斗,推行中原教化。冼夫人又以信义著闻俚中,个人威望还传到了琼州海峡对岸的海南岛和东南亚一带,因而使隔海岛上的千余峒闻风归附。这就是海南岛重新回到大陆中央政权的来由。<br> 南朝梁大同年间,冼夫人上书梁朝廷在海南岛建置“崖州”。冼夫人把自汉元帝至梁朝近600年没有政府统治的海南岛重新并入国家版图,把海南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给海南岛人民带去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史书把冼夫人定为第一个开发海南岛的人,岛上百姓奉为祖婆。</div><div> 历一千四百多年,海南岛从没闹过分裂独立。在抗战期间,冼夫人第四十七代孙冯白驹将军坚持抗战23年红旗不倒,这都是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精神的延续和影响。每年春节后,为纪念这位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女首领,海南当地居民还保留着“闹军坡”的风俗,军坡节至今世代相传了上千年的历史。</div> 冼夫人生平及其故里简介<br> 冼夫人(公元522-602年),我国著名南越俚族女首领,古高凉(今茂名)人。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代,毕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岭南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冼夫人主动请命于朝在朱崖(海南岛)置州,使废置达600年之久的海南岛重归朝廷统治;先后平定李迁仕、欧阳纥、王仲宣等叛乱;在晚年又打破重重阻力,向朝廷揭发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横暴、鱼肉百姓的罪行,终于推倒赵讷。冼夫人在世时被册封“石龙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被岭南民众奉为“圣母”,逝世后,隋谥为“诚敬夫人”,从此历代敕封,当今被周恩来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是“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的光辉典范。<br> 冼夫人故里 位于茂名滨海新区(原电白县)电城镇山兜丁村,现存的冼墓(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冼庙(娘娘庙)、冼府(故居遗址)“三冼”文物文化全国独一无二。2006年8月,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公布“冼夫人故里”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3年3月,国务院核准并公布“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冼夫人信俗”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 在二十四史之《隋书》中有关于冼夫人详细的历史记载。<div> 左上角为编撰者魏徵的画像。<br></div> 冼夫人生平事迹纪要(从《隋书》中摘要)<br> 【梁普通元年】<div>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br> 【梁大同年间】<br> 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br> 【梁大同年初】<br> 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br> 【梁大宝元年】<br> 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率兵入瀨石。宝知之,遽告,夫人曰:「平虏,骁将也,领兵入濑石,即与官兵相拒,势未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云身未敢,欲遣妇往参。彼闻之喜,必无防虑。于是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得至栅下,贼必可图。」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br> 【陈宣帝太建元年】<br> 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br> 【隋朝开皇十年】·<br> 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br> 【隋朝】<br> 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br>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br> 【隋朝仁寿元年】<br> 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长史张融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不可以招怀远人。上遣推讷,得其赃贿,竟致于法。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br></div> 这是《冼夫人揭赵讷贪腐》的连环画。<br> 参观完“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展览馆”之后,我们来到冼太夫人的铜像前。 冼太夫人铜像背靠圣母峰、五跪岭浩瀚山脉,面朝茫茫南海,场面壮阔,气势雄伟。<div> 冼夫人铜像连底座全高9米。主体冼夫人圣像高6米,由精铜铸造。底座高3米,由优质花岗岩构成。<br> 铜像高6米,寓意隋文帝为冼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时,让冼夫人指挥统领部落六州军马(高州、罗州、苍梧、梁化、冈州、滕州);同时也寓意着冯冼氏家族六代忠贞;寓意冼夫人逝世后,隋至清六个朝代屡加敕封。</div><div> 底座高3米,寓意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始终唯用一好心。</div> 冼夫人铜像呈坐姿,着战袍甲衣披风,双手放置膝上,是典型的“坐如钟”女将军之仪。圣像左手抚掌,右手握拳,寓意文左武右,阴阳和合,刚柔相济。<br> 冼夫人铜像脸含笑容,双目垂视,为俯视众生之意,把圣母冼夫人同情、怜悯老百姓的伟大情怀和大爱无疆,大慈大悲,挽救众生的菩萨心肠表现得淋漓尽致。 <div> 在冼太夫人铜像背后是隋书碑刻,按早宋版原字体刻上的《谯国夫人》,通篇共1400多字,原版收藏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由专业人士找到,漂洋过海远道而来。《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用来记述隋朝的历史、人文等。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子能够在《隋书》中留下这么一大篇的传记,这是绝无仅有的,也足以说明冼太夫人在隋朝历史中的崇高地位。隋书把冼夫人从年幼在父母家实际到去世之后隋文帝谥封冼夫人“诚敬夫人”整个人生历程完整记录,可见冼夫人在撰写史书的史官眼里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女性,也是女性学习的楷模。</div><div><br></div> 这是隋书碑刻《譙国夫人》的全文(为方便阅读,加了标点符号,且改用简体字):<div>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br>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聘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初,冯弘之投高丽也,遣融大父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宋,因留于新会。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br> 遇侯景反,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台。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宝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迫君兵众。此意可见。”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率兵入赣石。宝知之,遂告夫人曰:“平虏,骁将也,领兵入赣石,即与官兵相拒,势未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彼闻之喜,必无防虑。于是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得至栅下,贼必可图。”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赣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br> 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遣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诏使持节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br> 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玩登以南康拒守。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表魂为仪同三司,册夫人为宋康郡夫人。<br> 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进兵至南海,与鹿愿军会,共败仲宣。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高祖异之,拜盎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罗州刺史。以宋康邑回授仆妾冼氏。仍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降敕书曰:“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结,扰乱彼民,所以遣往诛翦,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遂令孙盎斩获佛智,竟破群贼,甚有大功。今赐夫人物五千段。夫人宜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br> 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长史张融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不可以招怀远人。上遣推讷,得其赃贿,竟致于法。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仆为天崖州总管、平原郡公。<br> 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div> 从隋书碑刻的侧门进去就是通往冼太夫人墓城的神道。 神道又名朝圣大道,是前往墓城祭拜冼太夫人的唯一路径。神道由旧石板铺设,质朴而沉稳,石板间的缝隙任由野草生长,生机勃勃。神道两侧高耸的木棉树又名英雄树,伟岸茂盛,犹如英雄之姿。置身其中,默然徐行,生起恭敬、感恩之心。<br> 神道两侧种着的古树与竹林。 这是神道边的指引路标。 顺着神道北行不足百米,便是一座小桥,被叫做金水桥。 金水桥是连接着岭南圣母广场与冼氏墓城、娘娘庙等景点的交通要道。它宽5米,长13.5米。因为其形状克隆了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因而也取名相同。 这是金水桥的侧面。 站在金水桥上可见东侧的娘娘塘。 还有西侧的小溪与茂密的树林。 神道上有三个牌坊,分别对应冼太夫人生前三个朝代梁、陈、隋的三个封号。<div> 第一个牌坊正面横额上刻着冼太夫人在梁朝时被册封的封号“护国夫人”。</div> <p class="ql-block"> 背面是“明识远图”。</p> 第二个牌坊正面横额上刻着冼太夫人在陈朝时被册封的封号“石龙太夫人”。 背面是“执中守正”。 第三个牌坊正面横额上刻着冼太夫人被隋高祖文帝册封的封号“谯国夫人”,是诰命夫人,从一品。这是冼太夫人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和品级。 背面是“诚敬”两字,这是冼太夫人逝世后隋朝给她的追封“诚敬夫人” 走到神道的尽头就到了冼太夫人墓园的门口。门外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的石碑。 还有许多当年考古专家在挖掘现场进行考古的照片。 国务院2013年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文件的图片等。 这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其中编号为“639 7-0639-2-123”就是隋谯国夫人冼氏墓(隋朝,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br> 门外还有两个介绍栏,一块为“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负碑赑屃(bi xi)”:<br> 赑屃是中国古代神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其第七子为赑屃,形似龟而好负重,因而又称龟趺石。这件赑屃原座于冼墓中,于唐武周时期,冼夫人玄孙冯君衡获“矫诬”罪致使冼夫人墓城遭到破坏,此赑屃被弃于此,并保持侧立之状至今。残座仅存其身,首及四足缺损,背部“龟纹”清晰可辨,长达1.3米多,重达1.5吨。《隋书·礼仪三》载:“三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等同公主之型制。 这是赑屃残缺的基座。 另一块介绍栏为“隋谯国夫人冼氏墓”:<br> 谯国夫人冼氏墓由墓城、墓碑及享殿等构成。墓地呈长方,周围有夯土墙遗迹,墓城坐北朝南,南北纵110米,东西宽123米,占地13530平方米,规模之大、文物遗存之丰富,都十分罕见。<br> 墓城四周筑有夯土墙,墓城内地表可见隋代以来建筑构件。经考古勘查发现建筑群主要集中在中部,清晰可见的遗迹有由南至北的前殿、天井、寝宫及东西两翼的厢房、水池等隋唐及宋代建筑,前后殿均面宽22米,7开间,进深5间,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出土了石鼎、石炉、陶石狗、石狮、印花砖、瓦当、铺地砖、倒莲形方座石柱基础,以及一些碗、碟、盆、香炉等多种陶、瓷器皿和镂孔圈足青釉砚台、仰莲香炉等隋代遗物。解放前墓城仍有城墙、城河和城池,城墙高过人,城内还有守墓士兵居住的“兵房”遗址。<br> 冼夫人墓始建于隋朝,表面建筑毁于武则天年间,唐、宋、明、清均有重修,墓城内保存了较多的隋代建筑遗迹,是广东省考古发现的第一个隋唐墓园建筑实例。2013年3月5日,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墓园的入口大门。 冼太夫人的墓位于整个墓城的中央,背后有一片翠绿的树林。 墓前立“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墓碑。<div> 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0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右记“嘉庆己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左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div><div> 电白知县特克星阿因为当年在冼夫人墓前立碑一事而名留青史。</div><div> 而墓碑上另一个名字张炳是当年电白“电茂场”盐场的大使,刻石立碑所需的费用都由盐场支付。所以墓碑上也留下了电茂场大使张炳的名字。</div> 墓城四周原有的土夯墙现已改建成砖围墙,墓城内也已种上了花草。 我们参观完冼氏墓园出来,向东走有一个大广场,大广场的南侧紧靠娘娘塘的是戏台。 大广场的北侧有一排建筑,从左到右依次是诚敬堂、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娘娘庙。 这是左首诚敬殿的大门,上悬“诚敬殿”竖额,两侧挂对联:藩维境宇文治武安功赫矣;勘定岭南民尊帝敇德馨哉。 门外有诚敬殿的简介:<br> 诚敬殿内因供奉冼夫人(圣母)与冼夫人丈夫冯宝及子孙先贤而得名。正殿依次供奉的是冼夫人和冯宝,左右两侧供奉冯盎、冯暄、冯仆、冯魂、冯元一,殿两旁供奉的分别是长史张融,祝、陈、廖、甘四位将军。 大门内设一扇木制屏风,上书“诚敬”两字。下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题字“唯用一好心,两岸一家亲。”<div> 屏风两侧分别用《论语·子路》和《礼记·中庸》解释了“敬”和“诚”两字的含义。</div> 绕过屏风,可见一四合院,北侧为主殿。 主殿前的拜亭上方挂“唯用一好心”横匾。 主殿中间供奉冼夫人与她丈夫冯宝的塑像,上悬“南天圣母”金色横匾。<div> 冼夫人丈夫冯宝,字君珍,号元善(一说字柱石,号廷臣),北燕皇族后裔,高凉郡良德县(今广东省高州市)人,约生于梁天监六年丁亥(公元507年),陈永定二年(558年)逝世,终年五十一岁。隋开皇十年,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冼夫人为谯国夫人。</div> 侧殿供奉的是冯仆、冯魂塑像。<div> 冯仆(550~584),字纯贤,号独统,冯宝、冼夫人的儿子。隋仁寿元年(601)末,仆以母功赠崖州总管、平原郡公。<div> 冯魂(560年—590年), 冼太夫人的长孙子,隋朝封为四品平原郡公。 </div></div> 侧殿供奉的是冯盎、冯暄塑像。<div> 冯盎(571-646),字明达,冯宝、冼夫人之孙。隋大业七年(611年),冯盎随炀帝征辽东,升迁左武大将军。隋亡后,盎返岭南,拥兵马五万,守土防乱。唐武德五年七月,冯盎以岭南二十州地降唐,唐高祖授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贞观二十年,盎病死于高州任上。朝庭赠盎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br></div><div> 冯暄(生卒年份不详),冯宝、冼夫人之孙,历任隋罗州刺史、唐高州首领。武德八年,钦州刺史宁长真反唐,并与冯暄等攻陷姜州驻地的封山县城。贞观元年十月,唐太宗遣人来招抚,冯喧、谈殿等一齐投降,一场叛乱至此结束。</div> 诚敬殿两侧围廊上挂满了游客的祈福牌。 大广场北侧右首为娘娘庙,娘娘庙的大门上方悬“娘娘庙”竖匾,两侧挂一幅对联:山兜保障;高郡屏藩。 大门外有娘娘庙的简介:<div> 娘娘庙(冼夫人庙),始建于隋时,因冼夫人玄孙冯君衡获“矫诬”罪而遭到破坏,宋末元初,当地黄、蔡两姓村民在原有基础上重建该庙,清、民国时期都曾维修,最近一次维修是2004年,现存建筑形制、结构保留清制。</div><div> 娘娘庙座西向,广三路,深三进,中间面阔三间。总面阔22.4米,总进深29.2米。硬山顶,龙船脊,抬梁式梁架结构。头门嵌花岗岩石门夹和一双抱鼓石,二进为拜亭,天井两侧廊庑为三开间,墙体从地面至1米高处用不规则石块垒砌,以上是青砖叠砌。特别是庙宇外墙为隋、唐、宋、明、清时期砖石叠砌而成,有“一墙五代”之称。该庙虽经历代重修,但仍保持其原貌,庙里有隋三足石鼎、唐虎头足石香炉和六通清代重建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br> 陈隋之际,冼夫人功著德崇被岭南民众共奉为圣母,成为“圣母娘娘”。故里人民亲切地将冼夫人称为“娘娘”,这在东南亚二千多座冼夫人庙中也是唯一的,唯其如此,更彰显冼夫人在故里人民心目中的可亲可敬。2002年7月17日,娘娘庙(冼夫人庙)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娘娘庙”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范围。</div> 娘娘庙大门内的屏风上有陈复堂先生书写的《冼太夫人》:<div> 冼太夫人(公元五二二至六零二年)又稱冼夫人嶺南聖母名百合廣東省電白縣電城鎮山兜丁村人身歷梁陳隋三朝她畢生致力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尤其是對嶺南的繁榮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是爱國典範她的歷史功绩和思想文化歷来都得到很髙評價梁至清皇朝先後給予她冊封與追谥新中國成立以来周恩来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江澤民主席稱她是我輩人永遠學習的楷模</div><div><div> 甲申陳復堂敬書</div></div> 这是娘娘庙的拜亭,两侧柱上挂对联一副:隋朝女将功无二;谯国夫人敕有三。 拜亭前的“虎头纹”香炉,当地村民也称为飞来鼎,据考古分析为隋代遗物,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娘娘庙的正中神龛上立着两尊冼夫人像,一大一小,小者较古。 这是原有的屏风,上面刻着苏轼的诗《冼庙》:“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積乱,屡渠破除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遗民不可问,偻句奠余欺。犦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铜鼓壶卢笙,歌此迎送诗。”在已知歌咏冼夫人的诗中,以这首为最早。<br><div> 诗的前八句,内容是颂扬冼夫人的显赫功绩。诗的中间四句,着重写了儋州冼夫人庙的现状,并发出感慨。诗的最后四句,是苏轼了解到当地老百姓平时纪念冼夫人的盛况而发出个人的感想,表达了诗人对冼夫人由衷的赞美之情。</div> 夹在诚敬殿与娘娘庙之间的是广东省俚人文化考古研究基地、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和青少年考古研学基地。 在娘娘塘(现在改名为圣母湖)边还有一口古井,被叫做娘娘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一直是附近官民汲水之地,现存井圈为嘉庆年间所建。<br><br> 这是娘娘塘的全景,对岸是百越文化长廊。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到此基本上都游览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决定要赶路去阳江海陵岛了。 下午5点钟,我们离开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走G228国道、G15沈海高速,再转S51省道直奔阳江海陵岛闸坡风帆度假公寓。 6点过阳西县城桥平一路。 这是广场路口的八方假日酒店。 随后右转弯进入迎宾大道上G15沈海高速直奔阳江海陵岛。 傍晚7点到达阳江海陵岛闸坡风帆度假酒店住宿。 请继续观看《环中国自驾游之228国道(第十六集 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