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井冈山</p><p class="ql-block">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精神孕育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宛如在黑暗中燃起的一把火炬,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朱德赞誉它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p><p class="ql-block">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留存着众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全市共有革命旧址1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这些旧址,有的是当年革命领袖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有的是重要会议的召开地,有的是激烈战斗的发生地,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见证着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面积333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旧址100多处。<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这些旧址,有的是当年革命领袖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有的是重要会议的召开地,有的是激烈战斗的发生地,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见证着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井冈山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首批“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殊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称号,成功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大井</p><p class="ql-block">大井是井冈山一个较大的村庄,它和附近的小井、中井、上井、下井统称“大小五井”,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大井,并对王佐部队进行了团结改造。</p><p class="ql-block">朱德、陈毅和彭德怀、滕代远先后于1928年4月和12月率部来到井冈山,曾驻扎在“大小五井”。当年,朱德、陈毅居住在黄墙屋中,毛泽东、彭德怀、滕代远住在白墙屋中,白屋厅堂还设有红军医务所。</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底,这两幢房屋均被敌人烧毁,仅白屋剩下一堵残墙。1960年恢复白屋时,把残墙嵌在新墙中。1984年黄屋恢复。白屋前的“读书石”和白屋后的两棵“常青树”是历史的有力见证。</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大井朱德和陈毅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p> <p class="ql-block">大院门口</p> <p class="ql-block">红米稻田</p> <p class="ql-block">菜地</p> <p class="ql-block">荷塘</p> <p class="ql-block">大井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基地。</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p> <p class="ql-block">大井革命旧址见证了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的英勇斗争和伟大胜利,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大井,常在这里居住。</p><p class="ql-block">大井原是王佐部队的一个驻地,毛泽东来后常与王佐促膝谈心,讲革命道理,并派干部到王佐部队进行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毛泽东还经常带领红军战士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参加劳动生产,并把打仗缴获的部分物资分给群众。</p><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诊疗所设在这里。彭德怀、宛希先、何挺颖、何长工、王佐、曹鑅也在这里居住。</p><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这栋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只剩下两堵残墙。1960年修复时,把残墙嵌在新墙中保存下来。房前有一块巨石,当年毛泽东常坐在巨石上看书,或观看王佐部队练兵。</p> <p class="ql-block">读书石</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常坐在这里看书,批阅文件。1960年大井人民按原貌修复毛泽东同志旧居时,对这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叫它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读书石”。</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一栋白屋的正前方,矗立着一尊名为《远眺》的毛泽东同志雕塑像。</p><p class="ql-block">青铜雕像塑造的毛泽东:身躯高大,形象伟岸,敞怀坐在一个大石墩上。他上穿一身灰布红军军装,腿上紧紧扎着绑腿,左手平缓地放在略微弯曲的左腿之上。右手撩衣,右腿略弯曲,脚踏地面。雕像的头部最有神韵:毛泽东头略上扬,额头宽大,发型为大分头,头发浓密纷披,透露出几分倜傥与豪迈。</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的传神之作。</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大井村中央,名"新屋下",房屋坐北朝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木结构,</span>共六行五天井四十二间,内外均粉刷成白色石灰墙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span>此屋为邹姓旺公所建,距今已有300余年。</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与红军战士们同甘共苦,指挥了多次战斗,旧居内陈列着当年的家具、生活用品等,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生活。</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住房</p> <p class="ql-block">红军厨房</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和红军战士吃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62年3月,朱德同志重上井冈山,在大井旧居残墙处与井冈山当地老百姓谈话聊天。</p> <p class="ql-block">残墙</p><p class="ql-block">这是1929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这栋房屋后,剩下的两堵残墙。1960年恢复旧址时,把残墙嵌在了新墙中。</p> <p class="ql-block">当年所建的屋墙结构</p> <p class="ql-block">中厅</p> <p class="ql-block">大井红军医务所</p><p class="ql-block">工农革命军进驻大井之后,在大井白屋中厅设立红军医务所,医务所条件简陋,药材主要靠医务人员上山釆集草药和打仗缴获。尽管条件如此短缺,但当地百姓凭乡政府的介绍信可以免费就医。</p> <p class="ql-block">草药房</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办公住宿旧址</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1976)</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湘潭县人。秋收起义后,带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1927年10月24日,首次来到大井,受到王佐部队和大井人民的热烈欢迎。王佐空出自己的营房让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就住在这里,此后,在往返经过大井时,也常在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竹箩</p> <p class="ql-block">红军服外套和被单</p> <p class="ql-block">宛希先同志住房</p> <p class="ql-block">宛希先(1906~1929)</p><p class="ql-block">湖北省黄梅县人。三湾改编时任一团政治部主任。1927年10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在酃县水口分兵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宛希先率领两连部队攻占茶陵城。随后上井冈山,在大井与毛泽东部会合,他就住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何长工同志住房</p> <p class="ql-block">何长工(1900~1987)</p><p class="ql-block">湖南省华容县人。1928年初,受毛泽东委派,到大井改造王佐部队。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王佐部与袁文才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并出任该团党代表。这是他经常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王佐同志住房</p> <p class="ql-block">红军服外套和被单</p> <p class="ql-block">王佐(1898~1930)</p><p class="ql-block">井冈山下庄人。原为“绿林”武装首领,后参加革命。1927年10月,王佐亲自带领部队到了双马石迎接毛泽东部上井冈山,并给予工农革命军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工农革命军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这是他经常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住房</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同志旧居</p><p class="ql-block">1928年12月中旬,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来到大井村后,在此屋西边前厢房内居住。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地冻天寒,红军指战员晚上睡觉铺床的稻草已经不多了,彭德怀就亲自带领红军战士上八面山割茅草,并一捆捆地背回大井摊铺睡觉。他还风趣地和战士们说:“用井冈山的茅草摊铺,睡得特别的香。”在艰难困苦的时刻,他依然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同志住房</p> <p class="ql-block">红军服外套和被单</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1898~1974)</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湘潭人。1928年12月率领红五军一部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后,在修筑红军哨口、挑粮、修筑红军医院期间,他经常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滕代远同志住房</p> <p class="ql-block">滕代远(1904~1974)</p><p class="ql-block">湖南省麻阳县人。1928年12月和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一部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三十团团党代表。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滕代远也在此屋居住和办公,和彭德怀一起指挥第三次反“会剿”的守山战斗。</p> <p class="ql-block">曹鑅同志住房</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斗争期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曹鑅同志任</span>红军医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农具房</p> <p class="ql-block">残墙</p><p class="ql-block">这是1929年2月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将这栋房屋烧毁剩下的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当时也被烧毁了。1960年当地人民政府修复这栋房屋时,将此残墙嵌在了新墙之中,让后人永远铭记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难岁月。屋后的两棵树也因精心管理而焕发出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常青树</p><p class="ql-block">这两株大树,一棵是南方红豆杉,一棵是楞木石楠,因树木四季常青,人们称之为“常青树”。1929年这两棵大树被烧,后发芽生长。当年毛泽东、朱德同志曾在此树下观看红军战士操练。</p> <p class="ql-block">左边为南方红豆杉,右边为楞木石楠。如今这两棵树长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红墙房屋</p> <p class="ql-block">大井朱德和陈毅同志旧居</p><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以后,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从原宁冈茅坪迁上井冈山,设在大井村群众邹安仁家干打垒的祖居房屋内。军长朱德、军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同志经常在这幢房子里工作和居住。他们和毛泽东同志一起,在这里部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和军事斗争。</p><p class="ql-block">1928年8月底,湘赣两省国民党乘毛泽东、朱德率主力远在湘南之际,企图从黄洋界方向进攻井冈山根据地,红四军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团长朱云卿接特委紧急会议的精神,在此屋中厅主持召开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成功地布署了黄洋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大井朱德和陈毅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朱德同志旧居</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住房</p> <p class="ql-block">朱德同志住房</p><p class="ql-block">屋内陈列的一张竹制椅子,是他1962年3月重上井冈山回到大井时,在原大井乡工农兵政府暴动队队长邹文楷同志家做客时长时间坐过的竹椅子。</p> <p class="ql-block">朱德(1886~1976)</p><p class="ql-block">四川省仪陇县人。湘南起义后,率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和伍若兰也常在此居住和办公。</p> <p class="ql-block">中厅会场</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陈毅同志旧居</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住房</p> <p class="ql-block">陈毅同志住房</p> <p class="ql-block">陈毅(1901~1972)</p><p class="ql-block">四川省乐至县人。湘南起义后,随朱德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成立红四军,他任师长,军委书记等职。1928年夏天,红四军军部从茅坪洋桥湖迁到这里。此后,陈毅就常在此居住和办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