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根下的烟火盛宴:西安小南门早市寻味指南

羊乳老兵王伟民

<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从东门里的早市回来,走了环城公园,并说过几天要去一下小南门早市。小南门早市又称勿幕门早市,是西安最具烟火气的市井地标之一。小南门早市(勿幕门早市)是在小南门里面以及顺城墙往含光门一带,早点大部分都在小南门口和向东边的街道上,西边含光门方向的基本上都是卖菜的摊位。</p><p class="ql-block">小南门早市的火爆,折射出西安对市井文化的珍视。2025年大众点评“必吃榜”中,西安68家上榜餐饮店超五成为烟火小店。这些没有精致装修的摊位,凭借“十年守一味”的坚持,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正如美食家陈晓卿所言:“早市是城市的胃,它消化着历史,也孕育着未来。”</p><p class="ql-block">这座被本地人称为“小南门早市”的市井地标,以342米的窄巷为舞台,上演着千年古都最鲜活的日常。作为西安最具烟火气的早市之一,这里不仅是本地人的“碳水天堂”,更成为游客体验长安风情的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来到小南门,可以看到小南门城门洞上有“勿幕门”三个字,这个主要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井勿幕。</p><p class="ql-block">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大举空袭西安城,西安城内西南城区商业发达、人口稠密,每当空袭警报响起,人们争相从南门和西门出城躲避,导致事故频发。于是政府紧急拨款调工,在四府街南口的城墙上凿通一门以缓解人潮压力。该门最初拟称“西南门”或“震海门”,但还未正式宣布,老百姓就称其为“小南门”了。</p><p class="ql-block">井勿幕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西安曾一度公议将小南门正式命名为“井上将门”,1947年,市政府最终决定以“井上将”的名字“勿幕”来命名该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那座古老的砖砌城门,仿佛走进了一幅活生生的市井画卷,嘈杂的吆喝声扑面而来,小吃摊旁边手举着手持扩音器的的人在不停地吆喝。早市上人来人往,有的在排队买早点,有的在闲逛。五彩斑斓的广告牌挂满了摊位上方,“油茶软麻花”、“卤汁凉粉”、“茉莉豆浆”……每一块招牌都像在向你招手。人们穿着轻薄的夏装,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仿佛这一刻,生活也变得慢了下来。阳光洒在城门下的路上,影子拉得老长,映出一片热闹又温馨的市井图景。</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街道上,斑驳的光影与人群交织,给小南门的早晨添了几分生动。红色帐篷下,摊主们早已开始忙碌,吆喝声、交谈声、脚步声此起彼伏。傍晚时分,小吃摊前排起了长队,尤其是那家“小南门虾尾”,香气四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摊主手脚麻利地翻炒着锅里的虾尾,酱汁浓郁,红亮诱人。顾客们耐心等待,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街道两旁的招牌一个比一个醒目,“阿龙烧烤”、“胖子蛋糕”、“拇指生煎包”……每一块招牌背后,都藏着一份地道的市井味道。</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小吃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尤其是那家“拇指生煎包”。摊位上方挂着醒目的招牌,旁边还贴着一句俏皮话:“没有特色怎么能吸引你?”旁边的大锅里,油香四溢,生煎包一个个鼓鼓的,底部煎得金黄酥脆。摊主熟练地翻动着锅铲,动作利落,引来不少顾客围观。旁边还摆着一排调料和食材,绿色的蔬菜、红色的辣椒酱、切碎的配料,色彩分明,让人食欲大开。摊位前的人群中,有刚下班的白领,也有放学的小学生,大家围在一起,等待着那一口热腾腾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肘子夹馍”四个大字挂在摊位上方,格外醒目。摊主熟练地将炖得酥烂的肘子剁碎,夹进热腾腾的馍里,再浇上一勺香浓的汤汁,香气扑鼻。旁边还有豆浆和酸梅汤的摊位,人们一手拿着夹馍,一手端着豆浆,边走边吃,显得格外满足。这不仅是早餐,更是一种生活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早市的热闹从不局限于某个角落。摊位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招牌,“阿龙烧烤”、“油茶麻花”、“胖子甑糕”……每一块招牌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人群在摊位前驻足,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美食,有人边走边吃,有人边聊边逛。阳光洒在街道上,给整个市场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仿佛连空气都带着烟火气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摊位一个接一个,热闹非凡。“肘子夹馍”、“张子布笼笼肉夹馍”、“邱记凉皮”……每一家都是老味道,每一块招牌都承载着一段记忆。摊主们忙得不可开交,顾客们排着队,脸上却不见焦躁,反而多了一份期待。街道两旁的伞棚下,人群穿梭不息,有人在拍照,有人在聊天,还有人捧着刚买的美食,边走边吃,仿佛这一刻,生活就该如此轻松惬意。</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早市的每一个角落,摊位上的招牌五彩缤纷,映得整条街都亮堂堂的。“油茶麻花”、“胖子甑糕”、“辣汤”……每一块招牌都像是在召唤着路过的食客。人们在摊位前驻足,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美食,或与熟人寒暄几句,或低头品尝一口热腾腾的早点。街道两旁的店铺也陆续开门,整个市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热闹中透着一股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厨房里,一双戴着蓝色手套的手正熟练地切着食材。案板上,葱花尖椒翠绿,调料齐备,旁边的大桶里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一旁的篮子里放着塑料袋,准备打包出餐。这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也是最温暖的时刻。锅铲翻动的声音、油锅的滋滋声、顾客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市井生活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一碗热腾腾的油茶配上一碗麻花,是许多人早餐的标配。摊位前排着长队,人们手里端着碗,嘴里嚼着麻花,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旁边的招牌上写着“油茶麻花”、“辣汤”、“茉莉豆浆”,每一种都是地道的风味。街道两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仿佛整个早晨都被这股烟火气点燃了。</p><p class="ql-block">我是买了一碗胡辣汤和一个肘子肉夹馍,胡辣汤量有点小,味道还凑合,肘子肉夹馍价格有点贵,但里面的肉确实不少,吃到最后我都有点吃不完了。</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小吃车一字排开,每一家都卖着地道的西安美食。“西安小南门甑糕”、“西安凉皮”、“小南门虾尾”……摊主们忙碌地准备着食物,顾客们围在摊位前,等待着那一口熟悉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味,混合着人群的交谈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城门下,街道两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人在摊位前挑选小吃,有人在和熟人寒暄,还有人举着手机拍照留念。背景中的城墙显得古朴而厚重,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阳光洒在街道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活力。这里,不只是一个市场,更是一种生活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早市含光门的入口处,这里有街道办事处的人员管理,里面的小摊贩都配有专门的工作服装。</p><p class="ql-block">市场入口处,一块红蓝相间的告示牌格外显眼:“小南门早市期间禁止各种车辆通行,请各位市民自觉遵守!”人们自觉绕行,秩序井然。背景里那堵古老的城墙,仿佛也在默默见证着这一日复一日的热闹与温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