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辈的抗战》前言</b></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我会会员的父辈,在国难当头之际,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赴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战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习近平主席还强调:“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要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研究会将所属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宣讲员、会员的40多篇父辈抗战经历编写的故事内容汇集成册,形成了十余万字的完整版,并在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后,编辑出版了这本《父辈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抗战》以40多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深情回顾了我们的父辈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付出和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先烈的佳作,也是一部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会员中开国将领、英烈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鸣谢上海千禄商贸有限公司对本书印刷费用的赞助!</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 <p class="ql-block">罗维道(1914年~2011年),江西省泰和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p> <p class="ql-block">罗愤:罗维道将军之女,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原团长、顾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南京麒麟门袭击战</b></p><p class="ql-block"> 整理宣讲:罗 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号召全国人民、各党派团体、各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过与国民党艰苦的谈判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强烈要求下,国民党终于答应和共产党合作了,调转枪口,一致对外。</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当时全军编为四个支队。我父亲罗维道所在的湘赣边游击队被编入一支队。</p><p class="ql-block"> 2月,在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五千余名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开始向皖南、皖中集结。</p><p class="ql-block"> 一支队在陈毅、傅秋涛的带领下,汇聚到安徽的歙县岩寺。经过整编和集训,很快就整装待发、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了快一年,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占领了我国华北的许多城镇和大片的国土,上海和首府南京业已沦陷,日军开始向我国的中部和南部进发,企图占领整个中国。</p><p class="ql-block"> 5月中旬,第一支队离开了岩寺,开始向南陵进发。</p><p class="ql-block"> 6月1日,部队从南陵出发,越过了京汉铁路,进入到了苏中敌后,插到了鬼子的心腹之地,也是富饶的鱼米之乡,苏中大平原。</p><p class="ql-block"> 为了减轻武汉的压力,蒋介石、顾祝同提出了“袭击南京,保卫武汉”的号召。许多国民党军队怕日本鬼子,不敢正面和鬼子交战,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新四军的头上。</p><p class="ql-block"> 8月的一天,时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参谋长的王必成问父亲罗维道敢不敢去南京干一下,骚扰骚扰鬼子。当时任二团二营教导员的父亲马上回答:“敢,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下命令,我马上就去!”</p><p class="ql-block"> 接受任务后的父亲非常认真,没有盲目行动,而是先带着警卫员化装后从东面去南京侦察了一次。 </p><p class="ql-block"> 经过了南京的郊区和外廓城门麒麟门后,他们一直摸到了南京城的内城门中山门边,观察到只有4个鬼子带着十几个伪军在站岗,敌人一幅松懈慵懒的样子,对行人盘查的也不十分严格,父亲心里就有了底。</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他就从二营挑了17个人,连他一共18人,每人腰里带了1把快慢机,40发子弹,然后化装成送石灰的人,分拉6辆板车,来到了南京。</p><p class="ql-block"> 刚走进南京的外廓城门麒麟门(距内城门中山门约有十公里左右),就看到路边有个大操场,那天有鬼子的30多个新兵正在训练,还有一些伪军在观看。</p><p class="ql-block"> 父亲他们卸好石灰回来时正好鬼子休息了,枪都架在操场中间,父亲一看正是个突袭的好时机。当时他们站在一个小山坡上,居高临下位置非常合适,于是父亲马上命令大家作好战斗准备。他一声令下后,18条快慢机同时开火,操场上的鬼子和伪军立即倒下一片。还没等鬼子反应过来,父亲就带着队伍离开了,因为就在南京城边,敌人增援很快,父亲不敢恋战,速战速决地撤出了战斗。</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国民党的报纸就登出了这次战斗胜利的消息,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顾祝同奖励给新四军5、6万光洋,父亲也得到了个嘉奖。</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战斗,但对当时的全国抗日情绪,却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p><p class="ql-block"> 南京城里的老百姓纷纷议论着,新四军都打到南京城门口了,赶走日本鬼子的日子不会远了。在穷凶极恶的十分嚣张的日本鬼子心上,也插上了一把小小的尖刀,让他们领教了中国军队的厉害。也让他们知道了,妄想占领全中国,只是痴人做梦,早晚他们总要滚回老家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原著罗维道将军之女罗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