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公益慈善文学,——简评《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一书

文柔剑弱

<p class="ql-block">公益慈善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而文学作为记录社会、反映人性的艺术形式,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文深入探讨公益慈善与文学的紧密联系,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公益慈善、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论述,以及《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一书中的观点,分析公益慈善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旨在呼吁社会给予公益慈善文学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空间,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公益慈善事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促进社会和谐、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文学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载体,具有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的独特魅力。将公益慈善与文学相结合,形成公益慈善文学,不仅能够丰富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涵,更能通过文学的力量激发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益慈善事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强调第三次分配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公益慈善文学的价值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益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公益慈善事业通过汇聚社会爱心和资源,帮助困难群体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不仅是对困难群众的物质帮扶,更是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的精神纽带,有助于营造互助友爱、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p><p class="ql-block">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通过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保障以及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协同推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公益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能够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有益补充,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增添助力。</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第三次分配在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调节功能。第三次分配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爱心,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p><p class="ql-block">《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一书是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创始人、文学博士何勇先生继《文化红利》《中国式合伙人》《品牌红利》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虹作序。书中强调慈善创新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慈善模式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方式,提升慈善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募捐、慈善信托等新型慈善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扩大慈善资源的募集范围和受益群体。</p><p class="ql-block">《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书中指出,慈善事业通过多种路径促进共同富裕。一方面,慈善组织可以直接针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开展扶贫济困、教育医疗救助等项目,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慈善事业能够促进社会资本向公益领域流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如支持公益教育、文化事业等,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一书是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是作者热爱慈善事业、从事慈善活动的深切感悟。何勇先生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把公益慈善情怀落实到公益慈善行动中,在公益慈善事业的道路上默默奉献,乐此不疲。他发起成立了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为了实现打造百年慈善组织梦想,体现"一五一十"的爱心和诚信精神,为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捐赠发起资金1510万元人民币,充分彰显了作者的仁爱之心和做好慈善事业的决心、信心。作者通过《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一书积极宣传慈善思想、慈善文化,希望在现代慈善理念指导下,全社会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有机体系,健全制度化的慈善和结构化的慈善,确保慈善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最终达到有效推进中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慈善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慈善之职,贡献最大的智慧和力量,以期慈善红利共享,共建和谐社会。</p><p class="ql-block">公益慈善文学以文学的形式记录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它能够生动展现不同时期公益慈善活动的特点和成就,反映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成为研究公益慈善历史的重要参考。通过文学作品,公益慈善文学将慈善理念和精神传递给广大读者,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心。它以故事、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讲述慈善人物的感人事迹,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慈善精神,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慈善价值观,增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p><p class="ql-block">公益慈善文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需求,通过文学作品引发社会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它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优秀的公益慈善文学作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公益慈善事业,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社会支持。它还可以为公益慈善组织和从业者提供灵感和借鉴,推动慈善理念的创新和慈善实践的优化。</p><p class="ql-block">积极鼓励作家创作公益慈善题材作品。通过举办创作大赛、设立创作基金、开展专题研讨等方式,鼓励作家深入公益慈善一线,体验生活,挖掘素材,创作出更多反映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展现慈善人物风采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加强对公益慈善文学创作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加强公益慈善文学的传播与推广。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如传统报刊杂志、网络新媒体、广播影视等,广泛传播公益慈善文学作品。举办公益慈善文学作品朗诵会、研讨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将公益慈善文学作品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培养公众对公益慈善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建立公益慈善文学创作与交流平台。成立公益慈善文学创作协会或组织,搭建作家、公益慈善组织、专家学者等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平台开展创作交流活动、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促进公益慈善文学的繁荣发展。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公益慈善文学的优秀经验和创作成果,推动中国公益慈善文学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公益慈善文学作为公益慈善事业与文学艺术的有机结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公益慈善事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公益慈善文学的发展。通过鼓励创作、加强传播、搭建平台等措施,为公益慈善文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公益慈善文学在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