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慈云寺,位于山西大同天镇县城区西街路北,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5年)那时叫法华寺。后辽明清代皆进行过修缮,现建筑保存元明即蒙汉结合的风格。这山门的木栅栏设计独特,具有内蒙大营的风格,彰显厚重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报请大修,敕赐“慈云寺”,史称“关外巨刹”。</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是天镇县现存边塞历史文化的典型,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著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天王殿,端庄大气。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和光绪帝西逃,住过本寺印象不错,回京后赐匾额“英灵万古”,“山河閒气”,悬挂于殿门上,字字沉淀民族的过往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最吸引眼球的是钟鼓楼建筑,很别致。为元代建筑风格,糅合辽金元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其双层圆形建筑,现在山西明清钟鼓楼中仅有一例,全国亦罕见。这是鼓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钟楼,楼内铁钟重800余斤,明宣德七年(1423年)铸,钟身分八面,分铸梵文、祷辞、“佛字”,八卦图,布施录等,彰显古代技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从侧小门进入二进院,小门双层檐,上有蒙式风格的宝顶。</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背面</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二进院</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中间是大雄宝殿,建于台基之上。东西配殿为观音殿、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主要构件系唐辽原物,内有明代壁画。本寺经历了历代大地震的考验,安然无恙,显示了古代工匠神功和伟力。</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两侧均有明代壁画。</p> <p class="ql-block">从小圆门进入三进院</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背面别具一格,其斗拱大而精美。</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背面的砖雕墙更为古朴典雅,中央的月亮门与精美的云纹装饰,为寺院增添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毗卢殿是寺内最高大建筑,面阔五间,高15米。其独特的斗拱结构,华丽精巧。殿脊为一组有特色的琉璃饰物,为花卉纹和云龙走兽。</p> <p class="ql-block">殿脊正中置一大琉璃葫芦瓶,直径近1米,瓶上置铁铸莲花,莲叶上栖一只特大铁制候风鸟。为元蒙草原风情。</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1937年9月12日,日军攻打天镇城,一枚航弹从大殿西侧落入,从北墙穿出,未炸响,大殿有惊无险,可能是佛祖保佑。</p> <p class="ql-block">殿内东西两侧有楼阁式木雕藏经柜,十分精致。原藏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钦命刻印的全套大藏经共8800余册,文革时期移放大同华严寺内。现有法华经、华严经等。</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修旧如故,尽显质朴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出了寺院大门,就是塞外天镇县城大街,古老的寺院和繁华的大街形成鲜明的对比,寺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县城继往开来,向着现代化的目标勇毅前行。(完)</p><p class="ql-block">拍照于2025年6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