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双版纳

周汉宏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遥远而神秘,如同一个不无羞涩地躲在彩云之南云雾缥缈的椰林中美丽无比、能歌善舞的傣家阿妹。这里一年四季阳光灿烂,蓝天白云,气候炎热,风光旖旎。密林中的竹楼,傣家的摇摆舞和独有的泼水,昂藏的大象和孔雀开屏,奇花异卉种种美好如诗如画,让我一直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  年轻不嗨,老年痴呆,旅行解不了生活的毒,却化得了生活的苦。7月26日结束梦幻腾冲之行后,从昆明坐动车如愿以偿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一句傣语,四个字中有三个字是数词,一个字是名词。“西双版纳”译成汉语是“十、二、千、亩”。过去这里有十二个傣族部落,傣语为“西双邦”。邦下设“景”,景下设“勐”,勐下设“曼”。西双版纳的著名景点都在各种“景、勐、曼”境内。比如,傣族园就在勐腊县,野象谷就在勐养镇。曼莎村、曼掌村、曼远村都是开放了的民俗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傍晚到达景洪市,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州府,这里市容整洁,道路宽敞,整个城市如被雨林环抱着,绿树繁茂,鲜花盛开,空气清新。高大的椰子树,繁茂的榕树和好看的旅人蕉都是路边绿化树。这里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布朗等13个民族。景洪市被一条澜沧江隔南、北两个区域,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澜沧江南岸,距离融创乐园很近。</p> <p class="ql-block">  27日上午九点半,我们坐上旅游中巴前往曼听御花园参观游览。曼听御花园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西双版纳傣王的御花园。曼听御花园占地约400亩,里面各种热带植物浓荫蔽日,各种奇花异草争芳斗艳,各种泰式塔楼遥相呼应。若不是听到身边的欢声笑语,会以为身处异国他乡呢。</p><p class="ql-block"> 曼听御花园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集自然风光、傣族文化和佛教建筑于一体,被誉为“傣族文化之魂”。这里曾是傣王休闲娱乐之地,园内保留着傣王行宫、议事厅等建筑,展现了傣族王室的生活与文化。园内不仅有清澈见底,四周树木茂盛的人工湖,还有总佛寺、八角亭等佛教建筑,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园内植被茂密,热带植物种类繁多,景色宜人,是人们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进入曼听御花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纪念周恩来总理身着傣装,左手端水钵,右手持橄榄枝参加泼水全身铜像。这是纪念周恩来总理1961年来这里参加泼水节活动而建的。铜像左边是傣王国公主种下的两株象征中泰友谊的菩提树。游客们纷纷来这里打卡拍照,我们也赶紧抢占最佳位置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纪念广场后面就是傣王行宫,傣王行宫,原来是第八任傣王为王妃修建的避暑山庄。行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外墙和内厅装饰着金灿灿的精致花纹,彰显了王室的尊贵和威严。行宫的屋顶呈三角形,金色的宫顶蔚为壮观,犹如孔雀开屏,屋檐和屋角装饰有凤凰、孔雀、狮子等吉祥物,象征着王室的繁荣和祥瑞。</p> <p class="ql-block">  走过傣王行宫就是铁刀木林区,这片古树林中树木的干形十分奇特,下部是一米多高的粗大树桩,上部是由树桩上萌发出的枝条。铁刀木是傣族人民世世代代居家过日子所需的燃料树种。 </p><p class="ql-block"> 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之后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给自己的孩子种上一亩地的铁刀木。将来,这个孩子长大结婚成家、自行开火以后,只能使用他父母给他种植的铁刀木作为燃料,生火做饭,不能到山上去砍树。他们烧火取材时,不是把整个树木放倒,而是在距地面一米处,保留树桩,只取上面的枝条。只要树桩还在,枝条被砍后,又会长出新的来。这样,作为能源,就会总取总有,永续利用。傣族的老百姓这样做,傣王也这样做。这片铁刀木古树林的一些古树上,还悬挂了与傣族传统森林观有关的语录。</p> <p class="ql-block">  转过铁刀木林就是曼飞龙白塔,曼飞龙白塔仿造西双版纳著名的曼飞龙笋塔而建,塔身由九座白塔组成,造型似雨后春笋,故又称 “笋塔”。塔身雕刻着精美的莲花、佛像图案,塔尖装饰着金属宝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塔不仅是宗教建筑,更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对佛教的虔诚与对美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走过曼飞龙白塔,前面就看到放生湖,放生湖是澜沧江水域的一个回水湾,每年汛期澜沧江水位提升,江水涌入这里形成湖面,傣家人认为她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湖。放生湖已由百名高僧开过光,是专供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放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放生湖上有一座具有浓厚佛教文化和傣族特色的八角廊桥,砖木结构,廊桥高21米,共有31个面、32个角,亭顶为木结构锥形攒尖顶,屋檐铺以金粉装饰。 ‌八个亭角雕塑有金鸡、凤凰等吉祥图案,亭内墙壁绘有佛教浮雕和金粉图案,外墙镶嵌镜子与彩色玻璃增强视觉效果。 ‌</p><p class="ql-block"> 最后就是西双版纳总佛寺,总佛寺是云南边疆傣族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是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也是西双版纳佛寺中等级最高的佛寺。参观游览完后,原路返回,走出曼听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坐车赶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由于路途较远,在半路上看见路旁边有热带水果店,所以叫司机师傅停了车,到热带水果店里逛了逛,并买了一些热带水果。买好水果,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园。</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支流--罗梭江流到这里刚好拐了一个弯,把陆地围成一个葫芦形的半岛,人们就把它叫做葫芦岛,植物园就建在岛上。葫芦岛湿热的气候,为热带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葫芦岛四面都是山,自然植被保护得比较好,1958年,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建在葫芦岛上。这里经过40年的发展,岛上种植了3000多种国内外热带、亚热带植物。</p><p class="ql-block"> 植物园景区分东、西两个景区。导游带着我们从西区进入,坐上观光车通过罗梭江大桥,就进入葫芦岛。路两边生长着高大的亚热带乔木,像茶树丛一样的是名贵的美登木,这是一种能提炼治疗癌症药物的树木,是蔡希陶教授费尽千辛万苦在大山里找到的。这种植物的发现,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那些生长着大叶子的是龙血树,是蔡希陶教授亲手栽培的,龙血树制造“血竭”的主要原料。血竭具有活血、止血等作用。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达三四十米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望天树。在热带雨林区,这棵高耸人云的树中巨人,从远处看就像鹤立鸡群;从下往上望去则像一把利剑直插云端,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 在植物园宾馆附近有一个人工大池塘,两岸种植着成片的披满“盔甲”的油棕树,这些高大笔直的树木,带来了浓郁的热带风情,它们个个都像威武的卫士,日夜守卫着自己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走在植物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枝叶苍翠的龙血树。这种树是制造“血竭”的主要原料。血竭可以入药,有止血、活血、去瘀、消肿和止痛的作用,科学家在西双版纳发现了它,并把它移栽到这里,才使我们有机会一睹它的芳容。</p><p class="ql-block"> 漫步到实验场时,看到了像茶树丛一样的树--美登木。美登木是植物学家蔡希陶组织人在罗梭江上游的大山里找到的,后来把它移到这里。科学家从中提炼成药,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p> <p class="ql-block">  在树木标本区,有3株享誉“世界花之冠”美名的“依兰香”。从金黄色的依兰花中提炼出的香料,芬芳馥郁,是当今世界名贵的香料之一。 植物园的中央,有一个池塘,生长着圆盘一样的绿叶,一片叶子直径有1米多,可以支撑20多公斤的重量,一个小核能够随意坐在上面玩耍而不会下沉。不仅一般的睡莲无法企及,简直可以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了,这就是“王莲”。</p> <p class="ql-block">  植物园里还有苍翠欲滴的绿竹区。在这些竹海中,最稀奇和有味的要算凤尾竹。植物园里还有许多奇花异木:独树成林的“大榕树”,有剧毒、可以做药的“见血封喉”,砍不死的“黑心树”,傣族做竹筒饭的“糯米香竹”,可提取能耐零下50℃低温的润滑剂的“贺得木”,跟着太阳升落而开花闭花的“时钟花”,似水泥墙的“大板根”,消渴解暑的“旅人蕉”,听到音乐就会摆动的“跳舞草”,可使酸味变甜的“神秘果”,可以用来刻写经文的“贝叶棕”,老茎开花结果的“菠萝蜜”,森林油王“猪油果”。有比松树生长速度快10倍,年平均长高3米多的“团花树”。会吃小昆虫的“猪笼草”,有价值以公斤计的“黑黄檀”、“柚木”。有果形如鸡蛋,色如蛋黄,味如鸡蛋的“蛋黄果树”。一天变3次颜色的“变色花”,一摸就合拢叶子的“含羞草”等。品种繁多,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缭乱,大长见识。</p> <p class="ql-block"> 在植物园几乎每走几步,植物就不一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森林中的绞杀者”。小树绞杀大树在版纳密林非常普遍。林中的高榕、歪叶榕格、七叶莲等,果实被鸟儿吃后,随粪便排到其它乔木上,在雨林湿热的气候下,种子很快就会发芽生长,并长出许多气生根。气生根沿着乔木的四周树干爬到地面,插入土中生长,绞杀者与被绞杀者在空间争夺阳光,在地下争夺养分,久而久之把乔木缠死,上演了一幕植物界的弱肉强食。</p> <p class="ql-block">  在植物园里,还看到了各种奇花异树。箭毒木,有着“见血封喉”的功能;神秘果含有一种奇妙的蛋白酶,这种蛋白酶可将酸味变为甜味。跳舞草,它的每一根叶柄上长有三片叶子,一片长的,两片短的,早晨这种草的长叶子就从耷拉状平伸开来,两片小叶子就会上下地跳动,就像一个少女在翩翩起舞,到下午,大叶子又耷拉下来,但小叶仍然在不停地跳动,有人把这种草称作“植物界的舞蹈家”。</p> <p class="ql-block">  香竹,傣家人用它来做竹筒饭,做出来的饭有一股清香味,味道很鲜美;贝叶棕,傣族用它的叶子来书写文字;油瓜,含油量很高,在71%以上,营养很丰富,被誉为“长在树上的猪油”,所以又叫“猪油果”;依兰香,世界上最名贵的香料植物。</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植物叫“吸血鬼”。檀香树根上长着成千上万个吸盘,紧紧吸附在寄生植物的根上,靠从那T掠夺水分等养分而成活,于是人们称檀香树是地下可怕的“吸血鬼”。檀香树在幼年时选择草本植物如飞机草、长春花等作寄生,长大后选择紫株、南洋楹等灌木或小乔木作寄生,靠掠夺和盘剥寄生植物生长。檀香树的嫉妒心特别强,不允许赖以生存的寄主长得比它好、比它高,否则它就会“含恨"而死,所以,长得郁郁葱葱的檀香树下,常常生长着枯萎瘦弱的寄主植物。</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独木成林”奇观令人叹为观止,一棵百年榕树的气生根垂落地面,形成了占地数亩的“森林”。而“绞杀现象”则展示了热带雨林残酷而真实的生存法则,藤本植物与宿主树木的生死博弈在这里无声上演。</p> <p class="ql-block"> 从中国科学院植物园返回版纳,傍晚的时候到告庄西双景和星光夜市逛了一逛。夜晚时间这里就已经游人如织了,人们相互簇拥着前进。在这里有许多不同年龄的女人,身穿傣族、哈尼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的服装,化着精致的妆容,在各种背景下拍写真。这时的女人们毫不顾忌周边人的围观,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各种姿势各种造型。因为,这时的女人都是女王,女孩子都是公主哇!</p> <p class="ql-block">  站在告庄西双景街道,远远看见灯火阑珊的孔雀大厦。孔雀大厦的造型震撼人心,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孔雀,在告庄西双景中绽放其绚丽的光芒。该建筑立面的造型别具匠心,由两只首尾相连的孔雀组成,它们相互依偎,共同起舞,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两侧的孔雀开屏,满扇的“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尽情展现着它们优雅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繁华的街区忙不迭地拍照打卡,留下美好的回忆,恋恋不舍地离开告庄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  28日上午我们到哈尼族南糯山茶园参观游览,南糯山的茶树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们便已开始在此植茶。后来,布朗族因故迁离,而他们留下的茶山被哈尼族人接管。根据哈尼族的父子连名制,可以推算出哈尼族人在南糯山已经生活了长达57至58代,累积历史至少超过1100年。</p><p class="ql-block"> 喝南糯山普洱茶的过程真的是一种享受。从制茶到品茶,每一步都充满了乐趣。我们跟着哈尼族的阿布小妹亲手制作了一饼南糯山普洱茶,那种体验真的让我们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制茶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茶叶的每一个细节。从采摘新鲜的茶叶到将其压制成型,每一步都需要细心和耐心。当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茶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真的无法言喻。</p> <p class="ql-block">  品茶时,南糯山普洱茶的香气和口感真的让我们惊艳。茶汤入口后,会感受到它的清香和蜜香,紧接着是持久的回甘。每次品尝都能发现新的味道,真的是一种享受。喝南糯山普洱茶不仅仅是品味一杯茶,更是在品味一段历史和一种文化。每一口茶都能让你感受到南糯山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中午吃饭品尝了傣味美食,如烤鱼、烤鸡、紫米糯米饭、油炝牛皮、烤五花肉、青苔糯米饭、傣族炸粑粑等。香茅草烤鱼、菠萝饭,每一口都是地道的热带风味。</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参观游览,先在湄公河水底世界园内,看了一场7D电影《飞越湄公河》。湄公河,这条发源于中国、蜿蜒流经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的国际河流,其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早已在地图上勾勒出无数旅人的梦想路线。而《飞越湄公河》电影,正是将这份地理与文化的双重馈赠,以裸眼7D的震撼技术,呈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p> <p class="ql-block"> 影片开场,便仿佛有一束光穿透屏幕,引领我们踏入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的起源之地--三江源头,那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随着影片的推进,我们仿佛乘坐着时间的飞船,穿梭于七国之间,感受着不同国家的风情万种。裸眼7D效果,让每一个画面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将湄公河沿途的自然奇观、古老建筑、独特宗教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展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 从翠绿的群山到湍急的河流,从古老的庙宇到热闹的市场,电影《飞越湄公河》以其细腻而宏大的叙事手法,将湄公河流域的生态、历史与人文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而7D技术的加入,更是让这场视觉盛宴升级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每一个细节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旅程之中。</p> <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接着观看美人鱼表演。</p><p class="ql-block">巨大的水族箱中,五彩斑斓的鱼群悠然自得地游弋着,水草则如同水底的花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人鱼表演缓缓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俩位身着闪亮鳞片服装的美人鱼优雅地从水族箱旁边游入中心。她们的身姿曼妙,动作轻盈,仿佛真的拥有了鱼类的灵动与柔美。在水中,她们自由地穿梭、旋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艺术感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美人鱼的表演不仅仅是舞蹈的展示,更是一个关于爱与勇气的故事。通过精湛的演技和生动的表情,美人鱼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冒险与奇迹的海底王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她们对自由的向往,对家园的热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除了视觉上的享受,美人鱼表演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让我们想起了古老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它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p> <p class="ql-block">  湄公河水底世界园的美人鱼表演是一场梦幻与奇幻交织的视觉盛宴。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水底世界的神奇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p><p class="ql-block"> 接着在园区里的金湖湖畔观看了孔雀放飞表演。湖畔有一个露天大广场,我们到时,台阶上已经坐满了人,只能挤在过道的台阶上观赏了。</p><p class="ql-block"> 孔雀放飞之前先看文艺节目,男女青年演员们在水上搭的浮桥上进行表演,浮桥随音乐移动,唯美的舞美设计,引人入胜。随着节目情节进入高潮时,突然一声长哨,只见对面山林间,一只、二只、十几只孔雀飞了出来,紧接着数百只的孔雀嘶鸣着、呼啸着如精灵般飞了出来。她们飞过山丛,掠过湖面,又如一朵朵彩云翩然而至,停落在广场上。那色彩缤纷的羽毛,那婉约优雅的身影,那旖旎曼妙的姿态,美翻了在场所有的人。</p> <p class="ql-block">  看完孔雀放飞表演,坐电瓶车到山顶,参与泼水活动。森林公园的雨林大嗨泼泼水活动,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夏日消暑体验,结合了傣族泼水节的狂欢氛围与雨林自然环境的清凉特色。</p><p class="ql-block"> 泼水活动前,先进行傣族舞蹈表演,天公不作美,刚进行傣族舞蹈表演,就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表演不得不中断。但泼水活动不受天气影响,照常进行。雨林大嗨泼泼水活动,游客们不分彼此,互相泼水传递祝福,营造出和谐欢乐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泼水活动结束了,雨也由大雨变成了小雨,我们跟着人流排队坐电瓶车下山,离开了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晚上到孔雀公主大剧院观看大型文旅歌舞秀《新傣秀》。《新傣秀》以西双版纳多民族日常生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分《水·色》、《生生不息》、《爱的海洋》、《象往版纳》、《伞韵乡恋》、《吉祥如意》、《澜沧涛声》、《追寻》、《泼水狂欢》九个篇章,通过木偶 、民族舞蹈、杂技、戏剧、激光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把这片土地的历史、风俗、风情、性格、情怀,形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很多,千人座位差不多坐满了,掌声时不时在剧场回荡。</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后,在大剧院门口,参与篝火晚会。游客们围着篝火,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转起了各种圈子,跳起了各种舞蹈,真正把《新傣秀》演出活动引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29日上午,参观游览了曼贺纳傣族村赛。“曼”是村寨的意思,“贺”是上面的意思,“纳”是田野的意思,所以连起来“曼贺纳”意为田地上头的村寨。不仅仅名字很有诗意,而且这个古寨有着上千年历史,许多古建筑也都是保存非常完好的。</p><p class="ql-block"> 曼贺纳古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且较好地保存了傣族传统特色习俗文化的古村寨,它不仅有独特的傣族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下车,曼贺纳村寨的傣民们热情好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真是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傣族人民太热情了。我们在哨多哩(傣族美女的称呼)的带领下走进曼贺纳古寨。</p><p class="ql-block"> 该古寨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780年,最初叫曼撇阁,在公元823年的时候,寨子迁至现在的田地上方的平坝处,改名为曼贺纳,傣语意思是田地上头的村寨。</p> <p class="ql-block">  寨子分为外围生活区和内部古寨两部分,外围生活区是政府建的安置房,一家一栋。内部古寨大多是传统傣族人民居住的木质吊脚楼,有部分老年人不肯搬迁,还居住在老房子里。</p><p class="ql-block"> 这些保存完好的傣族吊脚楼构成了这个独特的文化景区,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智慧。走进传统的傣家木质吊脚楼,你会惊叹于这种“上楼下厩”的建筑智慧---下层饲养牲畜,上层居住,既防潮又通风,完美适应热带气候。</p> <p class="ql-block">  古寨内自然景色宜人,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这里有纯朴、美观的傣族吊脚楼,楼前屋后都种了很多肉肉、花草树木,周围有很多芭蕉、木瓜、椰子树,菠萝蜜树、杨桃树。</p><p class="ql-block"> 走入曼贺纳,就看到一口上千年的水井,而且这一口水井修葺得格外的庄重贵气,且是锁着的。这口水井对傣族村民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在泼水节期间才打开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  古色木香的吊脚楼与外面红色、粉色、绿色的花卉,在蓝天的映衬下交织在一块儿,显得额外的有层次感,总是能让游客们驻足脚步,留下来欣赏片刻。路两旁的墙上许多代表傣族人民风俗文化的手绘画作,很有特色大家纷纷拍照打卡。</p><p class="ql-block"> 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可以看到曼贺纳的寺庙,由于美华姐的外甥女昨天参加泼水活动受凉感冒了,哨多哩便带着我们她到外公家,没有去山上的寺庙。她外公家的傣楼建造得十分的精巧细致,基本都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中间会看到一些比较粗的木头作为房子的支柱把整个楼体支撑起来,地基则是用水泥打造,飞檐斗拱的楼顶,一番精雕细作之后,才建成如此巧妙的傣楼。这种结构完全诠释了傣家人的智慧,墙面上精美的壁画,诉说着傣家人几千年来的生活劳作,也反映了傣族人民美好的理想跟愿望。</p> <p class="ql-block">  哨多哩带着我们去她外公家,一是帮助外甥女刮痧祛寒,二是参观傣族木质吊脚楼。这位哨多哩刮痧手法娴熟,对着肩井穴、大椎穴用银梳子上下左右来回刮,一会儿就出现红红点点,有的红点甚至是带紫色。外甥女顿时大汗淋漓,精神气爽,感胃症状随之减轻。</p><p class="ql-block"> 看到刮痧的好处,我老婆也要哨多哩刮痧,一刮还真是湿气重,颈椎有点歪斜且压迫了神经,所以有时会头痛现象。哨多哩嘱咐一定要重视,回去以后一个星期刮二次,而且要用银梳子。所以哨多哩带着我们到古寨供销社的销售点银饰柜台,购买了傣族人手工制作的雪花银梳子或手镯。</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来到野象谷,这里不仅是野生亚洲象的乐园,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一踏入野象谷,仿佛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茂密的热带雨林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树叶的清新气息。耳边是鸟鸣虫唱,仿佛大自然正在为你演奏一曲生命的交响乐。而在这片绿意盎然的世界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悠然自得的野生亚洲象了。</p> <p class="ql-block"> 导游直接带我们进到大象表演区,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地与大象互动,给它们喂食、拍照,观看大象表演。大象表演主要是展示一些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的技能,比如用鼻子找食物、洗澡、用鼻子喷水等。这些表演不仅有趣,还能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象的智慧和灵性。</p><p class="ql-block"> 看完大象表演,就在野象谷干饭(吃饭),干饭是云南人叫法。在野象谷吃傣家宴,整个餐厅里摆满几十张长条桌,基本上一个旅游团一条长桌,桌子上都是傣族传统美食?傣族饮食以‌酸味‌为灵魂,形成“无酸不成餐”的传统,酸笋、柠檬、香茅等天然香料广泛应用,既能开胃消食,又适应湿热气候。其风味体系还包括甜(如菠萝饭)、苦(如撒撇凉菜)、辣(小米辣)和生食(如喃咪拼盘)。食材涵盖野生鱼虾、昆虫(竹虫、蜂蛹)、青苔等,体现“凡绿皆菜,凡动皆肉”的生态智慧。</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到野象谷蝴蝶园和百鸟园参观。蝴蝶园是中国第一家人工饲养繁殖的蝴蝶园,里面收藏了各种珍稀的蝴蝶标本和活体蝴蝶。而百鸟园则是一个以展示热带、亚热带鸟类为主的景点。这里收养了大量珍稀的鸟类,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鸟类知识、欣赏鸟类美丽的平台。在这两个景区里,我们走马观花地一一带过。</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的路上,到雨林小剧场观看演出。看到了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如佤族的《木鼓舞》、《甩发舞》等。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p><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舒坦日子过得真快,来云南旅游已有十天之余。不管什么季节来彩云之南,都是比较惬意的,夏天来避暑,冬天来御寒。舍不得走,终究还是要回家,有机会下次再来。</p><p class="ql-block"> 从野象谷出来,结束了西双版纳的行程,30日下午坐动车到昆明,31日再从昆明坐卧辅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汉宏</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