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养浩的《山坡羊·一个犁牛半块田》 悟人生真意

陂塘仙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昵称/陂塘仙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 737386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百度(致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西江月 古筝独奏曲</p> <p class="ql-block">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这句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山坡羊·一个犁牛半块田》的开篇语,以朴素的农耕场景直击人心。它犹如无名的小花,在田畻阡陌与炊烟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氤氲袅袅,沁人肺脾。让我们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能从中读出关于欲望、安宁与生命本质的深刻哲思。</p> <p class="ql-block">  张养浩的这首《一个犁牛半块田》的小令最动人之处,在于它以最寻常的田园生活解构了世俗的成功逻辑。“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没有山珍海味的奢求,没有功名利禄的追逐,仅仅是饱腹的粗茶淡饭,便能让人从早到晚都心怀甘甜。这种简单的快乐,恰是现代人在物质丰裕中逐渐遗失的珍宝。我们总以为拥有更多才能幸福,却在无尽的追逐中忘了:幸福从不是外在的堆砌,而是内心对当下的接纳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张养浩笔下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可控”与“不可控”的清醒认知。犁牛耕田,收成好坏全凭天意。这种看似被动的生存状态,实则藏着顺应自然的智慧。人生亦然,我们能决定的唯有自己的态度与行动,至于结果如何,往往掺杂着太多偶然与未知。正如“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风雨过后自有天晴,与其焦虑未知的风浪,不如享受眼前的渔歌与酒香。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正是对抗生活焦虑的一剂良方。</p> <p class="ql-block">  曲中对物质欲望的克制更发人深省。“布衫褴褛遮寒暖,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衣物不求华美,只求蔽体御寒;“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居所不求富丽,只求安稳栖身。这些描写并非倡导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提醒我们:物质需求本就有限,过度的欲望只会成为心灵的枷锁。当我们不再被外在的标签绑架,才能在简单中寻得内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最触动人心的是那份与世无争的从容:“南来北往走几遍,名也不贪,利也不贪”。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这份对名利的淡泊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人生的价值从不由名利衡量,内心的安宁与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正如“日出而作日落眠,春也喜欢,秋也喜欢”,顺应自然节律,感受四季流转,这份对生活本真的热爱,远比追逐虚名更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品读这首小令,仿佛置身于元代的田园阡陌,看犁牛耕田,听晚风吹笛。它告诉我们:人生的幸福从不在远方的追逐里,而在当下的接纳中;不在外在的拥有里,而在内心的充盈中。当我们学会在简单中品味甘甜,在无常中保持安然,便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寻得最本真的快乐与意义。这或许就是张养浩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人生启示。</p> <p class="ql-block">您知道张养浩还有哪些代表作?</p><p class="ql-block">谢谢美友来访!欢迎常来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