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蚊帐下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偶然翻阅《天下杂志》,一则消息深深震撼了我——一位年仅五岁的小女孩,写信给比尔·盖茨,恳请他为非洲的孩子们捐赠蚊帐,以拯救无数生命。这封童真的信,竟促成了“凯琳娜蚊帐基金会”的诞生。一顶轻盈的蚊帐,竟承载着如此沉重的现实与伟大的爱心!</p><p class="ql-block">读至此,我心中涟漪泛起,久远的记忆也随之浮现。原来,蚊帐不仅曾温柔地庇护我走过岁月长河,也正悄然守护着世界某处脆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蚊帐,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存在,是我成长的见证者,是我童年和青春不可替代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孩提时,家中有一张祖传的小藤床。为了避蚊挡风,四角竖起细竹竿,挂上用纱布缝制的蚊帐。我和三位兄姐都曾在这帐下安然入睡。记忆中,我常常躺在藤床上,透过微黄的蚊帐仰望夜空。外婆轻轻摇晃小床,一边用蒲扇驱赶蚊子,一边絮叨着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那是我百听不厌的童话时光。</p><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后,我到农村插队落户。每当傍晚下工,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蚊帐,驱走蚊虫。即便白天劳作疲惫,夜晚还是会在微弱的油灯下,用勾针编织外销服饰赚取零用钱。那顶打着补丁的蚊帐,是我在知青岁月中最亲密的陪伴者,默默见证着我青春的坚韧与努力。</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进了纺织厂。建厂初期,宿舍只是搭建在废旧墓地上的临时棚屋,十八平方米住着十二人,三班倒。我睡在上铺,蚊帐便成了我唯一的私密空间。在这幽微天地中,我悄悄翻读《化胡经》《阅微草堂笔记》,那些晦涩古书,成了我精神世界的光亮。</p><p class="ql-block">1976年夏秋之交,地震频发。全厂职工被疏散至简易防震棚中,人多蚊多,苦不堪言。我与管理组的一位姐妹坚持住在由废弃车间改建的水泥房中。一天深夜,巡视队敲门高喊:“两个丫头,地震了,快出来!”我翻个身笑道:“怕啥,天塌下来,还有蚊帐顶着呢!”今日重想,那份年少轻狂竟也带着几分浪漫。</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后,我到武汉读大学。盛夏酷暑,宿舍紧邻树林,蚊虫肆虐。一顶雪白的新蚊帐,伴我度过了四年青春岁月,是我最忠实的伙伴。</p><p class="ql-block">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京工作,并在单位分得一间十八平方米的无厨无厕宿舍。用木板搭起简陋家具后,我又到新百商店,花十几元买了一顶天蓝色圆顶尼龙蚊帐——那,是我们家的第一件“奢侈品”。蚊帐自天花板垂下,四角自然落至床沿,如轻柔的瀑布,成了整栋筒子楼的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后来有了女儿,我特意将那张祖传的小藤床搬来,再为她配上一顶浅粉色蚊帐。从此,一家三口,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搬了几次家,生活渐渐改善。某一天猛然发现,蚊帐悄然从日常中消失。而旅居加拿大后才得知,我们的孙辈竟从未见过蚊帐。</p><p class="ql-block">今日因一则旧闻,再度想起“蚊帐”这位老朋友,心头顿生牵挂与沉重。在非洲,每两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疟疾,而一顶简单的蚊帐,便能挽回一条生命。</p><p class="ql-block">感谢那位善良的小女孩凯琳娜,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善行者——因为他们,让这世界多了一点温度,多了一线希望。</p><p class="ql-block">蚊帐,曾温柔地守护我的童年与青春,如今也正守护着千千万万脆弱的生命。愿这片纱网之爱,传递得更远,延续得更久。</p> <p class="ql-block">后续:在翻阅资料时,我读到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据说,有个五岁非洲小女孩,名叫凯琳娜,她给比尔·盖茨写了一封信,请他为非洲的孩子们捐款买蚊帐。她在信中写道:“我不想我的弟弟像邻居家的孩子一样,死在一个没有蚊帐的夜里。”</p><p class="ql-block">这封信是否真实,至今已无法考证。但这个故事却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像一颗柔软而坚定的种子,悄然落在人们心间,也唤起了公众对“蚊帐”这个看似简单物件的重新审视。</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确实在多年来投入巨资支持全球抗疟事业,资助分发数千万顶长效防蚊帐;英国的“蚊帐基金会”也在持续向非洲高危地区提供援助。一张张蓝色的蚊帐,在非洲的雨季中垂落,为孩子们撑起了生的希望。</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我不禁回望自己童年夏夜,那顶悬在床头的蚊帐。它只是为我挡住几只蚊子,而在遥远的非洲大地,另一顶蚊帐,却可能拦下一次死亡。</p><p class="ql-block">从记忆中的蚊帐,到现实中的拯救,这中间,横亘着时光、地理与命运,却也正是这片纱布,让我们感知到,人间至善,不过是一顶轻盈的帐子,一颗愿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