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昵称:冯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3401052</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来谈谈汝瓷,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烧造出的瓷器色彩是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素雅自然,满足了宋代达官显贵及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追求和爱好。汝窑青瓷选料精细、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是单色素雅没有图纹,个别还采用了刻或印花装饰。其基本特点是造型秀丽、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基本都是采用满釉裹足支烧,釉面多开有细碎冰裂纹。这些细碎冰裂纹,成了宋代汝窑的一大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很强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时间很短,并且烧成难度很大,从文献记载看,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近尤难得”之说,流传下来的产品数量有限。据资料显示,目前留传下来的汝官窑产品不足100件左右,大部分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及日本的某些博物馆中。因此,现实生活中,古玩市场上,真正的汝瓷器是很少见的。万物稀为贵,越少越贵,因此,仿品就难免出现在市场上,希望大家注意分辨真假,不要上当受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汝瓷器的开片是汝窑的一大亮点。汝窑开片和不开片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釉面是否出现裂纹。在汝瓷烧造过程中,如果内部胎子的膨胀系数大于釉料的膨胀系数,就会在高温出窑冷凉透后,因胎釉料质膨胀系数收缩比不同而产生应力,从而使外面的釉面出现开片现象。而有些汝瓷器物在烧造时,由于釉汁与胎体渗透结合得紧密,开片相对较少甚至不开片。尽管开片是汝窑瓷器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没有开片的汝窑瓷器同样被人们所珍视和喜爱。因此,汝窑瓷器的价值不应仅仅根据是否开片来判断,还应考虑其整体品质和历史价值等因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来鉴赏古人控制这个釉面的变化而出现的开片现象。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表,通过人为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画面,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将破裂的缺陷转化成了特色工艺,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使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汝瓷的开片分为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规则的是冰裂片,圆形的冰裂片叫雪花片,半圆形的叫鱼鳞片或蟹脚纹。而不规则的大部分都是细碎片,大开片很少,几乎没有见过,宋汝瓷多开片,片纹有蝉翼、冰裂、蟹爪、鱼鳞等多种形态。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哥窑,汝窑,官窑,定窑,钧窑)之首,历来都是倍受青睐有加,也是最有争议的。据资料显示,自1986年发现汝窑遗址以来,关于汝窑的争议及疑虑就一直不断。这也为我们研究汝瓷技术留下了广阔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汝窑的性质,以往曾有学者指出南宋文人笔记所说的北宋官窑应该就是汝窑。也有学者认为既然南宋文人笔记提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那么,北宋官窑应在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市)。有学者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北宋汝州为京师辅州,京师应指广义京畿之地,而非狭义京都、汴京之意。“京师自置窑烧造”系指朝廷在京师辅郡汝州青岭镇(现宝丰县大营镇)置窑烧造。因此,北宋官窑即应是汝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认真而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分析。给古玩爱好者们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汝窑的烧造时间,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说法。比如说,以往笼统认为汝窑烧造御用瓷器的时间是在北宋末年;或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期间,前后约20年左右;还有学者认为始烧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宣和末年(1125年),盛烧约40年。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又提出了是在政和四年(1114年)以后至北宋灭亡(1127年)前后约13年的新观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烧造时间,据资料显示,众说纷纭。我们应该认真细致的到窑址当地做实地考察和走访,仔细查阅历史资料,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指导意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汝窑瓷器的用途,学者将汝窑瓷器分为香器、花器、酒具、茶器、食器、祭礼器等几大类,并结合古代绘画、文献等对其功能做了具体考证。这个瓷器的用途,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和祭神礼器。现在多了一个陈设装饰用品。</p> <p class="ql-block"> 资料记载,仅存的数量不多的汝瓷,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及国内外其他少数博物馆。根据这些藏品和收藏资料看,北宋汝窑青瓷,其釉色变化不大,虽有深、浅的细微差别,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色这个基本色调。很可能正是这种深浅适中的和谐色调满足了北宋上层社会对视觉上颜色的捕捉,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才使北宋上层社会喜欢上汝瓷。由于传世汝窑瓷器大都烧造于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1101~1125年),因此,有学者还认为这可能与当时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统治者主导宫廷用瓷有关,而汝瓷给人带来的清淡含蓄之美,又很可能与宋徽宗崇奉道教有密切关系。这汝瓷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魅力。具有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图片:朋友收藏品和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