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巴使徒——约瑟夫·洛克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阿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从字母的海洋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打捞东巴象形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经卷深处的年轮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译成玉龙雪山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是纳西族的知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巴众神的使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植物标本遗落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漂泊的灵魂回到丽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又耳闻东巴的鼓声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休止符落在蝴蝶翅膀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孵化出一部传世辞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帮卸下盐和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旧底片正在月光下显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杜鹃花丛藏着东巴经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翻开雪山扉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族人用鹰骨横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校对星辰与经文间的裂隙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直到篝火舔尽最后一页日记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冰川在墨迹里后退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把自己种成神前的柏树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所有未被驯服的音节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根系涌向解冻的星河</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洛克(Joseph .F. Rock),1884-1962,奥地利裔美国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探险家之一,他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翻译家、摄影家和纳西学开创者。</p><p class="ql-block">洛克与同期来华的其他探险家不同,在1922—1949年间,他长期生活在云南丽江,在玉龙雪山下的玉湖村居住了二十多年。1962年12月5日,洛克在夏威夷病逝。弥留之际他依然思念着远在大洋彼岸的丽江,他曾说:他宁肯死在丽江壮美的山野里,也不愿独自躺在城里的病床上。在洛克心中,丽江不仅是他的探险目的地,更是他终生依恋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洛克出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他6岁丧母,很小就开始独立生活,他很有语言天赋,13岁开始自学包括汉语在内的多种外语,18岁起在欧洲、北非、北美和加勒比海等地漂泊。1907年洛克移居美国夏威夷,开始学习植物学,并从一位植物采集员成长为植物学家。他还建立了当地第一所植物标本馆,并于1911-1920年间担任馆长。</p><p class="ql-block">1920年代,洛克先后接受美国农业部和哈佛大学的派遣,只身前往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并由此开启了在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人类学采风之旅。他以丽江为基地,周游了云南迪庆、怒江、泸沽湖等地,深入到了四川、甘肃、青海等藏区,还把他在中国的探险经历拍摄记录下来,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连载。他在中国的见闻一度轰动了西方。他最初专注于植物标本采集研究,后被纳西族文化深深吸引,转而全力以赴潜心研究纳西族的语言、宗教、民俗、艺术和历史,是当之无愧的“纳西学之父”。</p><p class="ql-block">洛克著有《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该书把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介绍给了世界。其晚年的《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是纳西族象形文字研究的权威之作,在纳西学和东巴文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价值。</p><p class="ql-block">洛克的研究和著述使纳西文化受到世界关注,还激发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丽传说。他走过的考察路线被称为“洛克之路”,至今仍被中外旅行家和博物学家津津乐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