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者》很适合短途旅行。那些精挑细选的小文章,蕴藏着生活的大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样才是《善良,快乐,智慧,道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告诉我们,善良是祝福,是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世界的祝福,因为,多行善事,做一个善良的人,其实就是美好的祝福;快乐是能力,平衡欲望和能力的关系,就会获得快乐;智慧可能是一种痛苦,认识到不完美,会感到痛苦,我们可以把不完美的事务,用文学的形式弥补;道义是责任,追求真理,确认行为符合正义的价值观,并守护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自己不满意自己,怎么办?《如何战胜对自己的不满》一文中回答“战胜不了”,那就是去做,先做了再看能不能让自己满意,行动可以解决一切焦虑的情绪,“在做成一些事的过程中,或许你会发现,对自己的不满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春暖心安》,学校教育教出怎样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学做有血有肉的人,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而不是在教室里读死书。这让我联想到调度员,应走进生产现场,掌握模具结构、设备状态、员工技能、机台搭配等,这样她们在电脑上进行排产操作时,对一切细节了然于心,仿佛眼前有一幅车间的立体画面。</p> <p class="ql-block">《细节中的细节》,无论是表演还是写文字,细节是最重要的,直白的表演或文字直抒其意,不如用细节来得更令人眼前一亮。文中这样描写: “一群演员在台上表演夏天热的情景,大家都在谈论天气如何热,观众忽然听到“啪”的一声,见一演员打到一只落在肩膀上的蚊子,当下一片喝彩。”读到此处,甚觉妙不可言,写文也当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懒宜人》,大酒伤身,小酒宜人,说的就是酒喝得多,自然伤害身体,浅浅地喝上几口,嗯,很舒服 ,微醺状态,刚刚好。意思是任何事不能太过。人懒也是一样,小懒,在忙碌的世俗事务中,小小的偷个懒,让生活偶尔来点精致、逸趣、从容,不能一直奔波,也要驻足下来好好享受。当然,身懒心不懒,懒一点,是指“少说,谨言,静默”。</p> <p class="ql-block">《容颜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的容貌反映出他自身的生活,反过来说,每个人的精神和心性,可以从他们的面容看出来。写作者讲了几个作家,张爱玲,“文笔细腻,华丽冷峻”,她的照片“双手叉腰,连头也高高昂起”,菲茨杰拉德,“文字在灯红酒绿背后潜藏着莫名的哀伤”,她的照片“精致穿着,笑容中有些许疲惫”,萨冈的作品“洋溢着年轻的热情”,照片中“仿佛一只灵动狡黠的猫。</p><p class="ql-block">作者重点写伍尔夫(英国女作家,《一个人的房间》的作者》,描述她的容颜“纯洁而忧郁,深陷的双眼充满怯懦和惊恐,长着一只挺拔如鸟喙的鼻子,双唇却紧闭不开”。如果了解她的人生经历,就会知道,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状态,这是另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哪一期的《读者》,永远值得重读多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