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教育”大讨论】N0.2篮球场上的成长课——我的“三和”育人手记

青春如草

美篇号:6974282 昵称:青春如草 <p class="ql-block">  林晓雨第一次把铅球砸向记分牌时,我正在场边翻《三和教育实践手记》。铅球带着呼啸擦过木质牌面,裂开的木纹像极了女孩此刻紧绷的下颌线——刚才的400米测试,有个女生偷偷踩了起跑线,晓雨冲过终点就把计时器摔在地上,红着眼圈说这成绩脏了她的跑鞋。“跟我去篮球场。”我捡起计时器,指尖在“与他人生命和谐”那页轻轻折了个角。这个身高一米七五的体育生,膝盖上的结痂换了又换,却总学不会给竞争留一道缓冲带。</p> <p class="ql-block">  篮球馆的木地板被阳光晒得发烫。我把球抛给她:“三步上篮,我防你。”晓雨运球的力道能震得篮板发颤,第三步起跳时胳膊肘狠狠撞在我胸口。“犯规!”她自己先喊出声,猛地顿住脚步,“老师你没事吧?我不是故意的——”“这叫合理对抗。”我揉着胸口笑了笑:“篮球规则里有打手、推人,但从没说过‘不许身体接触’。”我拿粉笔画出三分线,“就像你画素描要留飞白,做人做事也得有留白。”</p> <p class="ql-block">  晓雨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她总觉得世界该是黑白分明的,就像跑道上的分道线,就像杠铃上的刻度。可我偏要教她辨认那些灰色地带: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的界限,故意犯规与战术犯规的区别,甚至如何在被对手撞倒后,先爬起来完成快攻再向裁判申诉。“不是忍,是懂。”我突然加速断下她的球,“你看这球,我掏的时候碰到你手腕了吧?按规则该吹犯规,但比赛里这种级别的接触很常见。真正的强者,会专注下一个回合,而不是困在一个哨声里。”我把球塞回她手里,“就像‘三和教育’里讲的,和他人和谐,不是迁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能包容。”晓雨运球的节奏慢了些,她该是想起了我办公室墙上“和而不同”的字,或许懂了,要带着差异并肩奔跑。</p> <p class="ql-block">  期末篮球赛那天,对方中锋故意用肘顶了晓雨的腰。她踉跄了一下,却没像往常那样争执,反而借着趔趄完成后仰跳投。球进的瞬间,场边爆发出欢呼,连裁判都朝她竖了竖大拇指。中场休息时,我在看台上翻着手记,瞥见晓雨摸着腰间淤青发呆,阳光刚好落在“与自己生命和谐”那行字上。我知道,她大概懂了:真正的强大不是让世界绝对公平,而是在不完美中找到自己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赛后我给晓雨发消息:“铅球要瞄准靶心,人生却要懂得绕路。”看着她回复的篮球表情,我仿佛看到那颗棱角分明的石子,正被打磨出温润光泽——这,就是体育场上最生动的“三和”之道。</p>